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途径研究
2020-11-19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马 婵/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随着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人类生存环境必然面临着各种威胁,对人们生存造成影响。因此,绿色、节约及生态等各种字眼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相关研究也不断出现。从2015年开始,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把“全球绿色发展”定位主题展开研讨。这些研讨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及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从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来看,其发展较为滞后,并未形成稳定的教育制度与政策体系,必定会影响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及科学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并未归并到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具有片面性和狭隘性。在这种视野下,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探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途径具有教育价值。
一、生态文明教育内涵及必要性
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探讨其培养途径前,应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实践途径才具有实用价值。
(一)生态文明教育内涵
自从十九大召开以来,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为深入落实十九大精神,就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生态观。当今各界人士对生态文明进行研究,并对其定义提出各种阐释,总体来看都是以科学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有效提高人们生态文明素养及指导实践活动,促进人们依照自然法则开展活动,尊重和保护自然,促进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教育实践活动。生态文明教育属于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自然具有其自身特征及需求。
(二)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承载者与接班人,其身上承担着建设祖国的责任与希望,必须要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价值。
1、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比较重视经济建设,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忽视环境承载力,导致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逐渐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党和国家将美丽中国写入党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理论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由此体现出生态文明的地位和重要性。要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必须要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其生态文明素质必定会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这种行为并非个人行为,还代表着一个我国生态文明行为和素质,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2、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对生态文明体制进行改革。事实上,生态文明本质就是尊重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间和谐共处,才能真正促进持续发展,提高人类的全面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要不断提高其生态文明素质,逐渐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及生态文明观,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人生观。
3、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事实上,生态文明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人与社会和睦共处的人。因此,高校就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积极处理各个方面关系,推动人们全面发展。大学生属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国家未来的支撑与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没有生态文明意识,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从前面分析来看,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在日常教育中,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呢?这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相关主题研究,提出如下实践途径研究。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
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属于一项系统工程,而生态文明教育属于其中一个子系统。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生态文明素质好坏必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水平。从目前形势来看,高职院校虽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大多数都只是采用思政教育模式,在教育中适当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并未将这种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这种教学模式必然无法达到教育目标,只有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培养体系,对学生进行规范及系统性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首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如今,有一些高职院校开设生态学有关课程,但没有将绿色发展体现出来,也没有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应该将生态文化观、科学素质及生态责任感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在培养方案中,还应该加入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板块,将生态文明意识与绿色理念渗透到高校的科研及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引领。
其次,依照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对教法及手段进行改革;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属于主要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将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生态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开展第二课堂。
最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完善;高职院校朝着“绿色学校”发展,这是世界各类学校发展必然趋势。美国布朗大学“绿色Brown”、我国清华大学“绿色教育”等各种模式,都是将环境保护融入到教育全过程。高职院校应以建设“绿色学校”为目标,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通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等各方面机制,建立完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有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二)投建通识课程体系,强化生态文化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属于最基本元素,只有建立成熟而完善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才能够真正展开生态文明教育。高职院校虽然在不断探索生态文明教育,但是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因此需要构建适合学校实情的体系,这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应该在学校原有通识课程体系中开发生态文明板块,对各板块中与生态学有关课程整合起来,依照培养目标划分课程主次。生态文明教育板块应涉及三方面内容:
第一,必须课;主要包含生态学、生态法学及生态文明学等各种课程,通过这种必须课来塑造学生生态观,普及生态知识。
第二,选修课;主要包含动物福利、绿色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种课程,便于对生态文明有兴趣的学生阅读,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生态技能。
第三,拓展通识教育课;可为学生安排一些拓展课,拓展学生生态知识,比如生态主题讲座、生态专科课等各种形式,并列入开课计划,依照难度计算学分,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三)提高教师绿色意识,打造师资队伍
事实上,要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属于教学的主导,教师自身生态观念、生态行为习惯等意识都会影响到学生,都会发生导向作用。良好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要具有生态综合素养的师资队伍。
现实中,要提高教师队伍绿色意识,主要通过培训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把生态文明相关知识作为培养内容,对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意识进行培训,巩固生态文明观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责任心。将生态知识纳入到培养体系中,比如生态法学、循环经济等各种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生态学相关知识。同时,高职院校还可采用“教师工作坊”及“教师沙龙”等各种渠道,对生态文明教法进行专项探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还应该构建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相关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等各种活动,为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思路与依据。
总而言之,本文从绿色发展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探讨,有利该项教育能够顺利开展。不但能够有效宣传生态文明建设,还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在践行中不断获得教育启发,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