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类招生背景下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LY学院为例分析
2020-11-19代道军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张 良 董 菁 代道军/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2018年时,普通本专科高校录取比例达到80%以上,大学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转变为大众化阶段。
在高等教育招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201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这进一步拓宽了高职院校招生的渠道。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此次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而言,是解决当前我国对高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路径选择[1]。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系统开展学情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同时提出要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的总体要求[2]。本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扩招学生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扩招学生提出要坚持因材施教、宽进严出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相关研究背景简介
(一)学院简介
以SX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LY学院现开设“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空中乘务”、“旅游英语”等五个专业。学院拥有专任教师70名,“双师型”教师达60%以上。学院积极探索并实践“双主体”育人模式,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到企业实践,以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
(二)学生简介
通过实地调研,学院学生主要为以下来源,即:高考、综合评价招生以及扩招学生,三种来源的学生在知识素质、技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其中高考生源知识素质较好,特别是外语能力相对较好。而扩招学生的操作技能相对较强,扩招学生来源较广泛,有退伍军人、农民工等,他们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但是这类学生相对专业知识较为薄弱。
三、LY学院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LY学院各专业在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中推行“双主体”的育人理念,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些措施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同背景的学生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能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3]。当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采用笔试测验的形式进行,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模式与当前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并不完全相符,此种评价模式主要参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认知能力,而当前企业对于学生实践技能要求更高。
2、新颖的评价模式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应用
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4],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针对这一理念的评价模式可操作性较差,其评价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过程繁琐,可操作性较差,造成客观评价模式在实际实行中未能贴近实际,因此在应用中大多流于形式,执行这一评价标准的比例较低,难以在学生中启到引导作用,从而造成学生依然难以重视相关操作技能的学习,造成学生技能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3、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深受传统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模式的影响,学院传统的学科导向课程模式仍占主要地位,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教学学时远远低于理论课程。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课程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和完整性。但课程在开发中缺乏企业的参与,不能完全反应市场和企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此外,该高职课程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低,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能“所学所用”,即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企业也难以获得满足其需要的人才。
4、校企合作方式流于形式,学习与实践相分离
大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方式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可该方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职院校离不开与企业进行合作。该学院校企合作方式中,合作企业不参与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目标的确定,这就使得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流于形式,此种合作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培养,特别是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学依然主要依靠教师对相关理论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相关理论,这种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此种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将学习的过程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融合,对学生社会技术能力的提升也有不利的影响。
(二)相应对策
1、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系统
学院首先应完善相关的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鉴制度,使评价制度系统化。评价模式要符合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简化流程、接近实际,能够调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要性。
其次,在评价主体方面,改变传统上教育行政部门在学生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成立由多方面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价委员会,由教育、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参与,以充分保证评价机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升评价的信服力,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评价工作的反馈机制,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定期在相关网站上进行反馈,让公众给予监督,对于评价结果及时的予以公布,并接受公众的申诉,不断改进评价中的不足之处,保障评价工作的健康发展。
2、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时所占比重过大,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少,并且安排时间相对靠后,对于学生实践技能重要性及技能水平提升有不良影响。需要高职院校在安排课程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即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安排课程时需要合理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其次,在安排实践时间方面,改变之前将实践课程安排在最后的状况。让学生参与工作岗位,提前感受掌握技能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企业对技能方面的要求,为今后学习相关操作技能做好相关准备。
3、深化校企合作方式,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该学院首先需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在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时明确企业不仅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同时也是学生技能培养和提升的场所,在制定相关人才培养目标等方案时注意与企业加强联系,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行业需要,及时参与相关技能方面的内容,此外,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深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保障学生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