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视角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及策略
2020-11-19杨武胜何先英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杨武胜 何先英/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管理储备的地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唤起大学生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环境的道德情操,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全民族的发展与福祉。在新时代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化解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公共危机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科学的高校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观念,提高学生自觉遵守自然保护管理中去,让其真正成为“生态型管理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增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和生态文明素养,加强公共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学习生态理论教育,把握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学习生态法制知识,实现在公共环境管理中与国家行为相统一起来,自觉约束治理公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消费和生产生活方式有机统一。
(一)调查研究法
公共生态环境的认知。公共生态环境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如何对公共环境卫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提高学生生态学常识和生态学知,生态系统知识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生态环境的容量和自净能力、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知识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构成和变化规律方面的知识,认识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各个部分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单个事物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内其他要素和整体的相应的一系列变化教育教学。
(二)问题调查法
1、分析当前防控探讨
当前,如何做好公共卫生防控是我们当高校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有效联防预警机制,加强校园公共卫生危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管控能力,加强应急资源的储备上加强培养,在人力、物力预防准备上加强防控,做好公共环境认知教育和教育实践。
2、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热爱自然,教育学生要有理想精神、文明精神、公共环境卫生教育、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及社会和谐文明教育,形成多元化、多重价值生态文明建设,爱护大自然动物,能复归生态本真性与生态原根性,把生态文明教育,热爱野生动物和公共卫生教育的思想贯彻到当前教育全程全域,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和谐文明社会建设者和贡献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
首先,要加强学生人与自然、人与人及社会、人内在自我和谐发展,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就不能只以艺术为媒介,而应以自然、社会与文化、人的身与心为实践事实引导教育,提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境界。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野生动物,增强学生保护动物,人与大自然动物共生思想意识。提高热爱大自然动物教育,从而使学生去参与和实践中去,达到领悟与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共生。
再次,热爱生态动物文明教育要实现多元价值的整合,所以要全程全域式地进行教学。传统的审美活动是非连续性的,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公共环境生态审美活动不是独立与生命活动,而是内在于科学认知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纯粹艺术活动构成的生活活动之中。
所以,生态环境理论生态美育的教学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要延伸出课堂,进入到生活活动的全程全域。
(三)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研究法
1、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加强数据分析,进行人员统计观察各类,加强公共危机预案机制,加强人员数据统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体系信息台账,将“有”“无”和“不知道”三个选项有利原则分别调查研究分析。
2、生态文明教育数据平台分析
加强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理论教育理解分析报告,健全优化公共卫生危机体系和管理平台。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防控,资源储备进行归纳总结,进行有效统计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建设。突发公共生态危机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加强教师对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等。加强各数据指标分析,提高风险防控率,加强公共生态危机应急防控能力等方法举措,有效掌握生态文明教育数据信息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当前,全球气温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生态破坏,公共自然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中国家经济竞争激烈,经济的竞争必然是能源资源的竞争,在能源环境不断开发,加速了环境的恶化,面临新的复杂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在高校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体系加强全球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充实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延伸。因此,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当前全球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不合理的产生、生活方式所造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力已经临界、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了自然界的自驱力,并且这样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仍在持续,长期存在下去将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二)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生态自然环境保护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讲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道德行为规范和学习自觉中来实践。增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使命。尽管十九大以来公共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有明显改善,但这只是局部有所改善,而制造类、工业造成的环境破坏很难恢复,而新的环境破坏行为依然存在。让学生形成对环境问题现状的客观正确认识,增强大学生生态危机意识是当前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所在。
四、结论与建议
(一)应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管理对策
各行政部门及教育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要其实落实到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中去,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道德情操,自我保护生态环境观念转变为生态保护实践。例如垃圾的分类、合理利用水电资源等。有理性、有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组建环境保护工作小组、合理分工、机制建设、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防控,同时有效和上下级管理机构协调沟通等等,这些就当前学校能够科学防范处理学校公共环境危机有效治理提供保障。
(二)学校生态行为习惯教育机制体系建设
生态文化知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文明观念、生态环境保护技能、生态文明行为等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循序渐进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体系。如何科学发展公共生态环境保护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人类的饮食来源于大自然,人类生存离不开大自然,如何加强和学校公共卫生环境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艰巨的任务和使命。如何加强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爱护野生动物教育、医学常识教育、公共卫生健康法规教育等等内容知识进行教育和培养。培养他们具有应急公共卫生危机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养,积极鼓励他们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平时尽可能消疾病除产生疾病的因素事件发生后能科学、冷静地应对,并能有效防控和治理,生态文明行为提供更多的客观支持,生态文明行为则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重要课程建设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公共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实施细则和方法,增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