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深处见功夫
2020-11-18王源
王源
摘要:细节是小说作品中组织情节内容,增强叙事功能,彰显艺术效果的有效途径。《百合花》一文中的细节描写生动、巧妙,不仅让人物形象熠熠生辉,同时也使得情节结构集中紧凑,叙事逻辑缜密严谨。本文试图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挖掘《百合花》一文通过细节来叙事的独特表达。
关键词:细节描写;故事情节;叙事艺术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对微小而又具体的事物进行生动、细致描绘的一种方式。小小的细节描写里,往往彰显着巨大的艺术力量。正如高尔基所言,细节就是“隐藏在文字里的魔术”。凡是卓越的作家,他们往往都是“借一斑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细节描写高手。《百合花》就是一部用细节来展现时代面貌、传递精神的经典作品。它以解放战争为故事背景,作者无意于对残酷的战争进行直面的描绘,没有太多复杂的情节设置,而是通过清新、俊逸的笔调在小说中精心设计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最终也为文坛结出了一朵清新淡雅、醇美芬芳的“百合花”。如果把主题比作小说的“灵魂”,将情节视为“骨骼”,那细节描写就一定是小说中充满温情和深意的“血肉”。《百合花》这篇小说虽为短篇,但是俯拾皆是的丰富的细节让作品丰满而充盈。文中细节大致可分为三类。
点缀:闲笔不闲有深意
文中有很多细节零星散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它们像是作品情节内容上的点缀和装饰,在酷似闲笔的表达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真挚情感的传递。如在情节发展的开端,小通讯员护送 “我”去前线的包扎所,他因为“我”是女同志,故意撒开大步,拉开距离,在“我”生气之后,“他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我”走快,他也快,“我”走慢,他也慢。这一处生活的细节,在开篇就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小通讯员的羞涩、腼腆、怯于和女性交往但是又关心战友、充满责任感的特点。小通讯员的形象是在细节中不断鲜活生动了起来,对于小通讯员“枪筒”的描写,寥寥几笔,却韵味无穷。
在去包扎所的路上,小通讯员肩上的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当完成任务,回团部时,他的枪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几根柳枝和一枝野菊花就勾勒出了通讯员天真烂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细节的光彩,同时也为后来情节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联结:草蛇灰线伏千里
小说中还有这样几组细节,它们串联成线,在文本前后形成照应,连缀起来推动了情节发展,形成一定的叙事张力。传统小说中讲究伏笔和照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百合花》中,这样的伏笔和照应都是通过细节完成的。
文中“两个馒头”的细节前后连缀了2次,“百合花被”的细节描写前后连缀了3次,“肩上破洞”的细节出现了4次,对新媳妇“笑”的神态表述也有3次。这些反复出现的细节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联动作用。小通讯员在借被时“撕开”的破洞,在回团部时“我”还没来得及给他缝上,只能让其在风里“飘着”,为了救担架员而不顾危险扑向手榴弹,最终不幸牺牲的小通讯员那块“露着”的破洞,让新媳妇和“我”对通讯员的离去悲痛无比,新媳妇在小通讯员牺牲之后“细细地、密密地” “补上”那个破洞。由“撕开”“飘着”“露着”到“补上”,这些细节之间存在着文本位置上的距离,但却是情节链上不可割裂的最重要的环节。“百合花被”是新媳妇的婚被,在“借被”“铺被”“盖被”的细节联结中,情节不断走向高潮,细节之间的彼此关联促成了小说叙事的完整。前呼后应,上串下联,这些在文章中连缀而成的细节,让小说的叙事结构更加紧密,叙事逻辑更加缜密。
场景隐藏释放贵留白
纵观《百合花》的情节叙事,并不是所有的情节场面都依托文字正面呈现给读者。文中小通讯员找新媳妇借被子一节本应是情节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最精彩最让读者期待的场景,但作者却将其隐藏了起来,成为小说中让人为之着迷的悬念。小通讯员到底说了什么?新媳妇和小通讯员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对话?这些问题带给人无尽的想象。这是作者的细节隐藏、艺术留白的表达,但是隐藏的细节虽没有直白告知,却通过文章中其他的细节进行了释放。我们可以通过搜集文中的其他细节来还原这一场景。例如,乡干部的出场,点明了发起总攻前夕军民的忙碌;小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之后抱怨“老百姓死封建”;第二次借被时新媳妇“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新媳妇称小通讯员是“同志弟”;新媳妇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文中種种细节,经过整理和思考,就不难知晓那个精彩的场景究竟发生了什么。细节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细节释放和连缀又弥补这一场景的缺失,让读者进行个性化的自我构建,又带来了另一种叙事效果,自成一派气象。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说叙事也不在情节的复杂曲折,只有有了生动别致的细节,才犹如山水有了灵性,文学作品才能迈向更高的艺术殿堂。《百合花》用细节叙事,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为读者打开了一片艺术的新天地,而这朵“百合花”,也将永远绽放于民族文学的长河之中。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