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指南书”去看戏

2020-11-18简贵灯

中华瑰宝 2020年11期
关键词:剧目指南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欣赏京剧是民国时期受百姓欢迎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作为一个戏剧『小白』,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如何去剧场看戏?怎样成长为一个资深戏迷呢?带着『指南书』去看戏,是一个普通观众成长为资深戏迷的必由之路。

行旅必携的“城市指南”

清末以降,行旅频繁,不仅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出版为商旅服务的“城市指南”,一些偏僻的地方如贵阳、九江亦有《贵阳指南》《九江指南》这样的出版物。一个清末民初的旅人,准备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只要购买这个城市的“城市指南”,就可以迅速了解这个城市。商务印书馆是这样在报刊上为其出版的《上海指南》做广告的:

行旅必携,上海指南

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埠,行旅往来日以万计,恒以不熟悉情形为苦。本书详载(地域)城厢内外租界及浦东之形势;(官署)中西官员办事之处所;(禁令)各项章程为居民旅客所应遵守者;(轮船)往来沿江沿海及内河外洋船名、价目、开行日期、舱位等级;(通讯)邮政、信局、电报、电话价目;(旅馆)著名中西客栈之内容及价目;(娱乐)著名戏园、酒馆、茶园、汤房之住址价目;(附件)风俗、上海地名表,可免迷途之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截至广告刊发的时间,也就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十七日,商务印书馆这本《上海指南》已经再版12次,销售额超过万册,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其受旅人欢迎的原因在于其内容的确包罗万象,举凡旅人需要的信息,均可在书中获得。如果你想见识十里洋场的繁华,领略海派京剧的魅力,在《上海指南》就可以查阅到这样的戏园信息:

天蟾舞台(京班),九江路(湖北路角),电话:中央3702。

大舞台(京班),汉口路(大新街西),电话:中央595。

丹桂第一台(京班),福州路(大新街口),電话:中央1748。

新舞台(京班),城内九亩地,电话:南市220;中央3491。

法界共舞台(男女合演),郑家木桥大街,电话:中央3517。

笑舞台(新剧),广西路(汕头路口),电话:中央3517。

这些收录在指南书中的戏园,均为上海戏界的一时翘楚。它们或主打新戏,或以连台本戏招揽,或以机关布景闻名,或以男女合演为噱头,各擅胜场,各具特色。根据指南书提供的电话号码及电话亭的地址,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演出剧目、票价、演员等信息,还可以给中意的戏园打电话咨询。相信对于主动上门的顾客,具有服务意识的上海戏园招待应该会十分热情的。

观戏必携的“戏考”

进入戏园看戏,需要储备一定的戏曲知识,否则可能分不清台上的生旦净丑,弄不懂戏里的青红皂白,看不出演出的好坏优劣。至于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叫好也是云里雾里,满头雾水,免不了被内行人士讥讽为“曚羊”。

不过,无须担心。随着京剧演出的繁盛,民间尤其是上海一地出现了出版京剧剧本集(即“戏考”)的热潮。申报馆《你爱看戏么,先买一本〈戏考〉去瞧瞧》是这样为其出版的《戏考》打广告的:

本报《自由谈》登载《戏考》,颇蒙阅者欢迎,计自去年七月至今己积三百余篇,所有时下演唱之戏搜罗殆尽。兹为便利阅者起见,重行编辑,汇印成书,内容甚富。每出戏有极详明之记事,有最流行之唱本,有擅长本剧之男女名伶肖像,并有色艺双绝之歌妓,雪肤花貌掩映其间。当世顾曲,宜购备一帙,以为悦目赏心之助,洵可乐也。

申报馆《戏考》由梨园耆老吴下健儿编撰,它除了收录上海舞台最流行剧目之剧本外,还刊登有珍贵的演员铜板肖像,附有剧目的内容梗概和精当的评论。申报馆出版的《戏考》编撰体制成为后面各类“戏考”争相模仿的对象。

由于吴下健儿中途离开申报馆,申报馆不得不将《戏考》的版权转让给中华图书馆。经中华图书馆的深耕细耘,王大错考证,《戏考》成为民国最受欢迎的京剧类书籍。该《戏考》先后发行40册,考述剧目500出,发行时间长达10年之久。

为了达到观剧指南书的目的,《戏考》如其在上引广告中所言,十分注意收录时下流行之剧。以《女起解》为例,王大错在介绍完《女起解》的故事梗概后写道:

此本乃起解出狱,发配上路,一路与解差诉说冤情之一段。后本即《三堂会审》,方与王金龙见面,最为全剧精华。此系梆子青衣中之著名好戏,昔吴彩霞唱此,娇音婉转,如百转春莺,令人不厌百回听,诚可见也。今梅兰芳方至沪上,一纸飞传,早已誉满海天,戏单方出(第二日即演《玉堂春》),而三五日后之座头,均已定满无剩,亦可见该伶于此剧之价值矣。(《戏考》第4册)

阅读完这部分平实的文字,读者应该对《女起解》这出剧目最精华的部分和擅演该剧之名伶及演出特色有了相当了解,当进入戏园看到这出戏的时候,说不定上演的正是这个剧目,这时,观众对于应该注意的地方自然了然于胸。

另外,《戏考》的考述部分也十分贴心地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其一,向观众指出剧目的看点及难点。如大错评价《群英会》时说道:“此剧内容,纯以用计见长,斗智逞谋,如重峦叠嶂,层出不穷,一峰去而一峰又转,最足提起观者兴味,真三国戏中之精华也。然配演颇难,因各人皆须得正角去之,方能工力悉敌,如鲁肃之忠厚诚恳,诸葛亮之谈笑自若,周瑜之英爽风流,蒋干之局促不安,皆非善于描摹神情者,不能得其形似。”

其二,品评擅演该剧目之演员。《戏考》在考述某一剧目时,常常会品评擅演该剧目之演员的表演艺术。如大错评点《打花鼓》:“常见夜来香、林步青、马飞珠合演此剧,林、马诙谐百出,无一语不令人捧腹,夜伶媚态横生,尤足使人心醉。”又如《杜十娘》:“此剧收束处,悲惨殆不忍观。尤以贾璧云演此为最动人,几令人酸鼻,且泪簌簌如麻断梗也。”大错对这些演员的评价虽然寥寥数语,却精当传神,当舞台上演《戏考》剧目时,观众心里已经有一定的标杆了。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携带,一些出版社推出袖珍版的《戏考》,将《戏考》设计成“书小盈寸,字细过于蝇头”,文字也追求浅显易懂,“虽粗识文字者携此《戏考》观剧,亦无不明白之戏情”,因此《戏考》深受观众的欢迎。观众在剧场里一边看戏一边看《戏考》,成为当时戏园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作为“观剧指南”的剧评文字

演剧的发达,使得从一开始附属于报刊的剧评,变成了报刊的主要卖点,“报中无此构成不能发达其销数”,甚至出现一些读者“买报不看报,专看剧评”的现象。剧评文字成为一种“时尚文字”,个中原因在于它的功能借由近代报刊得到空前的放大。它对演员的影响,时人有“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之概。观众亦将其作为一种“消闲妙品”和“观剧指南”。周剑云所编的五十万言剧评书《鞠部丛刊》在《民国日报》“本埠闲闻”栏做的广告《〈鞠部丛刊〉出版》就是这样招揽观众的:“有审美观念之士不可不手一编,非特用以作消书妙品,且可以为观剧指南。”

民国时期的剧评时效性非常强,差不多在觀众看完演出的第二天,剧评就出来了。剧评文字成为“观剧指南”,是建立在它对剧学知识的介绍及对演员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的。读者有了“观剧指南”应该懂得如何取舍,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不过,剧评看得多的读者,应该不难发现,一些剧评千篇一律,写作存在公式化的套路。张肖伧《老副末谈剧》云:

近岁评剧人才,一时蔚起,较量色艺,评骘妍媸,霞蔚云蒸,可谓极洋洋之大观。然细按其实,则有公式焉。先之以闲文,继之以剧情,终之以勉励之词,于艺术之得失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曲有误,周郎顾,毋乃与评剧之愿意相背乎?

初学评剧者甚至可以按照一定的模板迅速学会评剧文字的套路。剧评家倪秋萍在《剧评·剧谈》一文中说道:

你如果对于平剧不是很有研究,我可以告诉你种种办法。最简便的,先买些《戏考》等书,逐句随意评论。那些评论家惯用的词句,可以抓来套用。如关于唱的方面有:出谷黄莺、珠走玉盘、黄钟大吕、抑扬顿挫、响遏行云、绕梁三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等等;关于做的方面有:表情细腻,做工老到,身段矫捷,恰合身份,眉目传神、仪态万方等等。最要紧的是不可写作“音容宛在”,万一大意了而等出来是不得了的。有了上面的准备,便不愁了。无论那出戏,不问你究竟看过没有,都可以写一段空中楼阁的剧评。

有一定剧学知识,对剧界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按照“公式”,也是有可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剧评文章的。当普通读者撰写的剧评有自己的特色,并得到业内认可的时候,他就获得了进入戏剧圈的门票,甚至可以亲身参与到“造星”运动中去,制造京剧明星。

简贵灯,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剧目指南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优秀剧目进校园
指南数读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