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任它花开任它花落
2020-11-18任淡如
文徵明经历了很想做官的少年、被做官所累的中年、辞官回家做画家的晚年……最终他明白了,来世间这一趟,并不是为了做官。
玉兰花开
你闻过玉兰花开时的气息吗?那种馥郁好像有生命一样,会和你捉迷藏,你觉得它近在眼前,忽然它又远远地藏在身后,寻它向西,它偏又往东去了,弄得你迷离恍惚,不知所然。你只好说:好香!明代艺术家文徵明也说,这是“前身韩寿有余香”。
文徵明很爱玉兰,好像丘处机爱梨花一样,他们都把自己爱的花比作“姑射仙人”。偏巧这两种花都是洁白的、不太爱热闹的花。文徵明的藏书楼就叫“玉兰堂”,他的藏书大多钤有“玉兰堂”印记,有时候也钤“辛夷馆”(辛夷即玉兰,又名木兰、紫玉兰、望春花等)。玉兰堂里种的当然不只有玉兰,也种了菊花、梨花、海棠、牡丹和许多青竹,但是玉兰最得他钟爱。
明代文人大多爱玉兰,玉兰这名字就是明人取的。唐人唤它木兰,宋人唤它望春,直到明代它才被苏州人唤为玉兰。文徵明的老师沈周,好友王世懋、王世贞等都喜欢玉兰,留下了不少文字。周围人都爱玉兰,文徵明也在厅前种了玉兰,花开的时候画玉兰,有月亮的夜晚睡不着起来看看玉兰,愈看愈觉得好,大抵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文徵明种的玉兰颇有记载。明弘治五年(1492年),文徵明于所居隙地筑停云馆,停云馆共分三楹,“前一壁山,大梧一枝。后竹百余竿。悟言室在馆之东,中有玉兰堂、玉磐山房、歌斯楼”,分别作为会客、燕聚、绘画和藏书之用,其中被专辟为藏書楼的就是玉兰堂,他为此专刻了一方常用印“玉兰堂”。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玉兰,宜种厅事前。对列数株,花时如玉圃琼林,最称绝胜”,想来当年的玉兰堂前,此花盛时,不知倾倒过多少人……
笔墨玉兰
书画家对人生的体验与情感大都凝聚在笔墨之中。算起来,文徵明绘过好几卷玉兰,常常被后人提起的,当然是最著名的长卷《玉兰图》。这是明嘉靖二十八年三月(1549年),文徵明80岁时画的。他在题跋中写道:“庭中玉兰试花,芬馥可爱,试笔写此。”
这画卷纵27.9厘米、横133厘米,画面上只有三两枝玉兰,花开粲然,清丽秀婉,那些芬馥可爱的花片,饱满明净得像是少女的额头。此卷的跋尾很长,因为它其实是一封写给好友补庵先生的信,补庵就是无锡的华云。信的大意是先感谢华云的款待,又说回家后为疮毒所苦无心他事,最后说玉兰已经画好,大概这幅玉兰本是华云要他画的。这个题跋当时连画作一起被送到了华府,连信封都附在画卷里。
这段跋尾和这幅玉兰图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没有,是缺了这跋尾也不损这玉兰的仙人气质。说有,是这段带着人间烟火气的跋尾和信封,让这卷400多年前的玉兰新鲜馥郁,无端地有一种生气拂拂而来。
除这卷玉兰图之外,文徵明还画有数卷玉兰。一卷是湖石玉兰,上面的题跋是:“辛亥八日,访补庵郎中,适玉兰花盛开,连日赏玩,赋此并系以图。徵明。”署年“嘉靖辛亥二月八日”。此时文徵明已经83岁,上面的题诗是两首七律,其一如下: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其二如下:
奕叶琼葩别种芳,似舒还敛玉房房。
仙翘映月瑶台向,素腕披风缟袂长。
拭面何郎疑傅粉,前身韩寿有余香。
夜深香霭空濛处,仿佛群姬解珮珰。
还有一卷绢本设色的玉兰。这卷《玉兰图》上寻不到日期,但画上的题诗《咏玉兰花》曾收在《文氏五家集》卷六里,似乎写在文徵明54岁赴京当官之前。诗云:
孤根疑自木兰堂,怪得人呼作女郎。
绕砌春风怜谢傅,一天明月梦唐昌。
冷魂未放清香浅,深院谁窥缟袂长。
漫说辛夷有瓜葛,后开应是愧秾妆。
从诗文上看,此时文徵明已经有了玉兰堂。就在这年,文徵明告别玉兰堂,赴京当官去了。
归去来兮
文徵明54岁赴京当官,背后其实有个惨兮兮的故事。
文徵明2岁不会说话,6岁站立不稳,八九岁了还口齿不清,11岁才学会说话……一个官宦人家的孩子这样实在是很没面子,但是文徵明自己也很无奈,哪怕他笨鸟先飞了很多次也没有用。他从26岁开始参加“岁考”,一直考到53岁,眼看着和他一样年纪的唐寅考上了苏州府秀才第一名,又考上了应天府举人第一名,又因闹出了惊天动地的泄题案被夺去功名、永不录用,起起落落的人生犹如坐过山车,而他文徵明永远稳稳当当地落榜。
可以不考吗?当然不可以,吴地官宦人家的孩子,当官的念想可是融在骨血里的。他的老师沈周或许是个例外,但是文徵明20多岁要拜沈周学画的时候,特立独行的沈周也犹豫了,因为怕学绘画会耽误文徵明的仕宦前途。不过文徵明很坚定:我要画画,也要当官。
终于在54岁那年,文徵明以岁贡生的身份被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到京城,经过吏部考核,被授翰林院待诏的职位。翰林院待诏职低俸微,是从九品。
但毫无官场经验也毫无工作技巧的文徵明,为官一年便后悔了。这一年他又苦又累,不但没有干出成绩,还得罪了很多人。此时,他写了很多怀念故乡的诗,如《潦倒》:
北土岂堪张翰住?东山常系谢公情。
不须礼乐论兴废,毕竟输他鲁两生。
但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回家的,是明嘉靖三年(1524年)朝廷的“大礼议之争”(指朝廷从1521年开始的皇统问题争论,因嘉靖帝以地方藩王身份入主皇位后改换父母而引起)以震惊天下的方式结束了—学士丰熙等134人下狱,吏部右侍郎何孟春等86人待罪,数位五品以下的官员被当场杖击而死……从这时起,文徵明开始递折子请求退休。
明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十日,文徵明如愿离开京城,放舟南下,途中赋诗《致仕出京言怀二首》:
独骑羸马出枫宸,回首长安万斛尘。
白发岂堪供世事,青山自古有闲人。
荒余三径犹存菊,兴落扁舟不为莼。
老得一官常卧病,可能勋业上麒麟。
白发萧疏老秘书,倦游零落病相如。
三年漫索长安米,一日归乘下泽车。
坐对西山朝气爽,梦回东壁夜窗虚。
玉兰堂下秋风早,幽竹黄花不负余。
这位失意文人,没有对仕途的留恋,没有放飞自我的纵情,只急着回到玉兰堂中,与幽竹黄花为伴。次年初夏,文徵明终于坐到苏州老家的玉兰堂中,那时候玉兰虽已经开过,可是它明年还会再开,以后每年都会开。
花落无声
此后,文徵明和从前一样,继续与一干朋友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经历三年徒劳无功的仕宦生涯后,文徵明总算想明白了,其实他“一生爱好是天然”:春天的时候约上蔡羽、汤珍,跑到无锡惠山,在山麓的竹炉山房取泉水烹茶,吟诗唱和;夏天的傍晚坐船到浒溪草堂,和沈天民聊一聊最近看的文章字画;秋天凉快了,去石湖转转,登上湖山佳处看看明净的秋水;冬天在楞伽寺看雪,王宠说要画雪,行,那就画呗……
原来从前那样的日子,就是他最想要过的日子。他从前画了那么多的画,画了那么多徜徉在山水间的人物,那些活泼泼的人,原来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朋友们。
他决定就这样舒舒服服地活着,看庭前的玉兰开了又落,看天上的白云卷了又舒。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眼中的世界仍然鲜洁如初开的玉兰般清润而美好。
就在文徵明画下这幅《玉兰图》后十年,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90岁的文徵明为御史严杰之母书写墓志,还没有写完,就拿着笔坐在桌前不动了。
这人间,他来过,又走了,就像这玉兰花,开了又落,如此自然。
任淡如,自由撰稿人,菊斋公众号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