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收纳过程中小班幼儿自我保护策略
2020-11-18林伟玉
林伟玉
摘 要:户外活动是幼儿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幼儿们在户外活动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体积、重量不同的运动器械,如果让幼儿们在活动前后协助教师取、放器械,那么既能减轻教师负担,解决幼儿消极等待的问题,又能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但在这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收纳器械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是广大幼儿教师需要注意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收纳器械;自我保护;策略
一、幼儿在收纳器械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保障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很多户外活动需要借助各种运动器械来丰富运动内容和形式。在活动前后,幼儿们是很乐意帮助老师收纳。但在实际中,小班幼儿教师往往更愿意自己动手,因为幼儿在收纳器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意外伤害风险,而幼儿人身安全是保教工作的首要前提,所以部分教师为了降低幼儿意外伤害系数,更愿意自己来整理、收纳器械。可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整理过程中存在意外伤害的危险,如果不让幼儿们动手参加,他们也就失去了利用收拾器械的机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如何协调好幼儿在收纳器械过程中动手与自己保护的关系,需要小班幼儿教师和幼儿们共同来面对和解决。
二、幼儿在收纳器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集体生活正式开启了,一切都是新鲜的,很多东西等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集体生活意味着幼儿不能像在家庭中一样,时刻享受着成人的全方位照顾。一日活动中,3位老师最多需要照顾25个小朋友的保教活动,教师不能、也不允许事无巨细都为幼儿代劳;在幼儿能力范围内,需要幼儿生活自理,所以需要逐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由于年龄特征,绝大部分小朋友动作不灵敏,力量偏小,在户外活动前后参与器械收纳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幼儿在取、放器械瞬间拥挤,存在踩踏危险;
2. 部分器械较重,可能砸伤幼儿;
3. 幼儿争抢收拾器械,引起纠纷,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如何加强幼儿在收纳器械过程中的自我防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幼儿自己解决自主收纳器械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消除幼儿因争抢而引发纠纷,教师才能大胆放手让小班幼儿参与收纳整理,幼儿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获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发展。
(一)有序原则,统一标准
安全是所有保教活動的前提条件,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教师在引导幼儿自主取放器械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由于排队带来的安全隐患。刚入园的幼儿们对园里的活动都很好奇,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学习能力特别强。对幼儿们来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排队。排队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们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排好队后各项活动就能有序开展。可是在收纳器械的过程中,常规排队却为幼儿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在取、放器械的过程中,摆放较低的器械基本幼儿自主取放。部分运动器械较大,为了便于收纳,多采用并排摆放的方式。取、放器械时,幼儿自然站在器械前,所以幼儿和器械一样也是一字排列站好的,后面幼儿认为自己前排的小朋友并列站好也是一种排队,他们就直接站在前面一个小朋友的后面排队,身体挨着身体。这时就出现了器械前排了很多个队伍现象。前一个幼儿拿走器械需要转身时,因为间距太小就会与身后的幼儿碰撞;当他们要把器械到带到场地时,就要穿过旁边的队伍并打乱队伍。幼儿之间相互避让,整个取放的队伍就混乱,容易出现了拥堵、碰撞、踩踏。通过观察、分析后,发现危险主要有两个方面:1. 队伍太多;2. 间距太小。所以幼儿自主取、放器械前,首先,教师要确定规则,无论取、放几种器械,只需要排一个队伍,排队站好以后才可以取、放器械;其次,器械摆放区前应设置“一米线”,拉开第一个与其他幼儿之间的距离;最后,引导全体幼儿学习取、放的瞬间都统一逆时针转身的方法,有序进行取放收纳,避免取放器械的幼儿与身后幼儿发生碰撞。这样的规则要长期坚持,并使其内化为幼儿自发的常规,真正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量力原则,避免逞强
小班幼儿力量小,而户外器械有轻重之分,所以教师需要进行分别指导,引导幼儿合理收纳。小而轻的布玩具和塑料,不会造成重大伤害的,明确规则以后可以放手让幼儿排队自主取放收纳。而一些较重的木质器械,如平衡木、木梯等器械玩法多样,深得幼儿喜爱,使用率较高,在收纳中如果脱手,就容易砸伤幼儿。幼儿体力不同,身体状态不同,每次搬动器械的结果也会不同。有的时候甲幼儿能移动,乙幼儿却动不了;昨天搬的起,今天动不了。对于一些较重的则需要教师专门引导,避免“一刀切”的方法挫伤幼儿自主整理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开展以“送器械回家”为主题的活动,分别引导小班幼儿探索科学收纳的方法。
小型玩具分一分:为了收纳方便,老师通常采用整合的方法,集中放在一个或者几个篮子里。正常情况下,每个篮子的重量都是在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内。可是幼儿在收纳的时候,容易出现不平均的情况,这样势必造成某个篮子特别重的情况。所以,需要引导幼儿先观察每个篮子收纳器械的数量范围,在整理过程中,关注篮内器械的数量,如果差不多了,就该整理到其他的篮子中。
较重器械试一试,拖一拖,停一停:
1. 试一试。小班时,引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超过幼儿的承受范围,遵循量力而为的原则不逞强。幼儿们在收纳重一些的器械,一定要先尝试一下,轻轻抱起器械的一头,看看是否能够移动,如果感觉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就轻轻放下器械;如果觉得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那就可以继续。
2. 拖一拖。收纳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主要是器械自上而下砸伤幼儿脚部,所以移动器械过程中,引导幼儿侧身、抱住器械的一头,拖着器械往前走。采用“拖”的方法,即使中途器械脱落,由于幼儿是侧身,所以脚部和器械是平行的,减少伤害;且器械是拖着走,重量减半,也能减轻伤害。收纳过程中,一定要禁止小班幼儿采用整个“抱起”的方式搬动器械,一旦器械脱手掉落,后果严重。
3. 停一停。收纳过程中,提醒幼儿累了要放下器械,停一停,休息一会再继续。还可以让器械“停”在场地上,请其他幼儿或者老师接替自己继续完成任务。一切活动要依据自己的状况,量力而行,不勉强。
(三)独立原则,减少合作
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幼儿合力抬起器械时,前面的幼儿不时调整搬动的姿势和方向,速度较慢,后面的幼儿则快速向前走;才走了几步,前面的幼儿摔倒了,紧接着后面的幼儿也摔倒了。有的时候几个幼儿同时抢一个装小器械的篮子,结果有的幼儿往左边,有的往右边的走,有的向前走,有的向后走,几分钟过去了,孩子和器械还在原地不动。还有时幼儿为了表现“能干”,争抢收玩具,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以上种种,追根究底是幼儿合作水平不高引起的。小班幼儿游戏水平处于独立游戏阶段,他们解决问题能力也相应的处于独自解决的阶段。他们共同移动同一物体,属于合作的范畴;而此时他们还没有掌握合作、分工的技能,因此就无法合理的解决问题了。既然这样,教师就应当顺应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引导幼儿在收纳器械的过程中,无论大小、轻重都应由一个幼儿完成,该幼儿应依据自己状况量力而行。幼儿不得争抢其他幼儿手中的器械,但是如果是因为“停一停”而放在场地的器械,其他幼儿则可以继续收纳完成。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收纳器械,能提高自理能力。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收纳方法,提高幼儿器械收纳过程中自我保护的能力。幼儿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自主取、放器械,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和发展自理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