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前预习学法及其指导策略的实践性研究
2020-11-18杨华
杨华
摘 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地研究,努力寻找有效的预习学法以及教师进行预习学法指导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发展。
关键词:指导;预习;发展
一、研究背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该不该进行课前预习?又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探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由浅入深的推进速度也较快,这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同学,靠听课还是可以勉强跟上理解进度,但对于相当的一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对问题的理解困难,导致影响整体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也就是表现为单靠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学习。为了解决这个的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高中很多教師都会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前预习。在正确的指导策略下,学生获得有效预习学法,就能避免出现以上那些不良效果的产生,更体现预习的意义所在。
二、指导思想
教育教学中的任何实践性研究,都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1. 《高中课程标准》中有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课前预习就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应该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有效的构建。让学生尝试课前预习,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从而提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有效教学。
3.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课前的预习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学习知识,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实现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当前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使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 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情况以及学生课前预习中会存在的问题,包括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和预习方式的收集,以便全面了解,从而更好进行研究。
3. 案例分析法:选择几个典型的个例进行研究,分析预习指导中有有效和无效的现象,探讨有效预习策略,调整指导方法。
4. 经验总结法:任何教学经验都来自于教学实践,把不同的指导策略在具体教学中去尝试,不断分析、发现,结合具体的案例,再实践、再反思,找出最有效的执行策略。
四、课前预习学法的归纳
课前预习方法根据实践阶段的特点可分为两类:
(一)一类是在教师计划指导下进行的预习方法
1. 问题式预习法;在学生学习预习方法的开始阶段,需要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预习问题。学生在预习中试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实现对知识点的脉路了解。学生在完成预习之后,通过问题的解决情况还可以了解自己预习的效果,老师也可以通过课前及时的问题反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对后续的课堂教学以及下一次预习过程的指导也有调节、提升和促进的功效。
2. 习题试解预习法;教师利用课后练习、练习册练习等,把知识通过一定形式编成练习题,提供给学生在预习后使用。由学生自主完成预习内容,形成对新知的理解,然后通过完成练习题,了解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留下无法解决的问题,等待课堂上解决,这对早期培养预习习惯很有效。
3. 表格预习法;先由教师把预习要求制成表格,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填写,表格中的内容可以是段落提纲、主要内容、疑难问题等,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填写,就顺利完成预习任务,而且从表格中总结出知识要点和难点。
(二)二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方法:
1. 提纲式预习法;就是自主阅读教材,把所预习的内容列成提纲,提炼概括为纲要结构。
2. 符号圈点式预习法;预习中,要去发现理解难度大的地方,并进行符号圈点,善于提出不同观点,找准主要的难点和重点,可以通过个人专研或资料查询以及讨论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保留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突破。
3. 新旧对比式预习法;这个学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去及时复习旧知识,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结点,承上启下,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与新知识对比学习中,形成对新知识的系统化的了解,即在对比学习中理解新知。回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画出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加深学习对新知识内在联系的研究,也就是温故而知新。
4. 障碍排除式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边预习一边去理解知识点,如果遇到理解困难和障碍,先通过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等方式排除学习障碍,或通过自主思考排除问题,也要学会通过请教他人,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保证预习顺利完成,留下理解困难的问题等待老师上课讲解。
另外,就整体预习形式而言,也可以将预习学法分为快速阅读预习法和循序渐进预习法。
快速预习法:这种预习方法一般适用于难度较低的章节内容。
第一步浏览目录,了解预习内容以及前后知识关联;第二步,翻阅预习资料,注意标题、插图、图表,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摘录;第三步,依据材料给自己提出问题,第四步,通读材料,解决问题。
循序渐进预习法:
这种预习方法适用于难度较大,而且较重要的章节内容。
第一步,阅读材料,边读边标出理解之处;第二步,努力掌握材料中的新概念,对于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说明进行标注;第三步,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查找资料或复习旧知,不断解决问题;第四步,结合课后练习进一步澄清概念,解决问题;第五步,归纳知识重点,并对为解决问题进行整理,等待老师课堂引导下解决。
课前预习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深入研究指导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课前预习学法的指导策略
为了开展课前预习法,教师要抓好课前预习的指导。
(一)区分预习中的各类差异,灵活调整预习方法
1. 因课程要求而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去选择适当的预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这节课时,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去通过回顧和复习之前所学过的其他函数图像和性质,再与新函数即三角函数进行比较,得出对新知识的了解,即建议采取新旧对比式预习法。
2. 因教学内容而异。教学内容不同,预习的方法也需要调整。例如,在必修一对幂函数的学习中,建议选取表格预习法,过表格的方法进行适当总结,去寻找整体幂函数的特征。
3. 因学生情况而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对预习的要求应各有不同,采取的预习方法也有微调。在对学生预习布置中,要注意分层要求,对稍弱一些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减少预习内容;对较好的学生提高要求增加分量,即安排要有弹性,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
(二)在循序渐进中落实预习的各项措施
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学法,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落实每步措施。
1. 确定适宜的预习内容。有些课程需要旧知识的铺垫,预习的主要内容放在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有些课程需要进行预先的探索,那么需要学生自主预习新课程内容,解决部分问题;当然,还有一些课程有对旧知的关联,也有新知探索,所以预习的内容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调整。
2. 布置有效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教师根据具体的课程,精心计划安排,设计精确恰当的预习作业,给学生设计创造预习的平台。
3. 注重检查和讲评。课前的相应检查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及时检查,检查预习效果和提出预习中的问题,也是教师继续下一步教学的依据。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以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收集,在新课讲解时首先要处理好这些问题。解决问题后,教师就要抓紧时间进行难点突破,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预习形式多样化,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预习实践中教师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当然一定要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预习形式多样化,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不断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预习学法的的学生,也就会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他就能独立而自信地向知识领域进军了。
六、指导课前预习的实践意义
在不断的实践中,教师指导课前预习,使我们获得了真正的实践意义。教师在真正体验到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实践意义后,更有效地进行再实践。
首先,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课前的有效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听课水平。
再次,自主预习可以实现对新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课前预习是需要学生独立阅读课本内容,必要时要自主查阅参考书,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自学能力,让他受益终身。
总之,从形式上来说,课前预习提供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程序上看,预习是生动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提前学习、从而得出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时的课堂上的学习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
七、指导进行课前预习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指出的是,预习不是要弄懂所有内容,而是抓住主要内容进行预习,排除问题,但也会留有部分内容等待课堂听课解决,尤其要注意防止过粗或过细,甚至用预习代替听课。
预习方法要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人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生独立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分析,这就需要学生要有适当的预习方法,才能保证预习的有效性。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对之后的课堂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台阶,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较有明显提高。
最后,要说明的是,通过此项实践性的研究,我们不仅获得了进行课前预习的各种学法,还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重要的是,我们将经验可以推广到今后的教学中去,促进高中教学“轻负高质”教学体系的形成,为中学数学教学贡献一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