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外古文阅读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0-11-18毛倩婷
毛倩婷
摘 要:以“经典”“趣味”“广博”“梯度”为准则编写小古文诵读课程后,联结课内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落实语用性、提升阅读力,势在必行。本文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学习方法”三方面探讨,让课外小古文为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教学注入活水。
关键词:小古文;统编教材;联结
“小古文”,是指篇幅短小、简单易懂、饶有趣味的小文言文,较为适合学生阅读,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过去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篇幅较少,导致了小学生对课内文言文普遍陌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薄弱等困境。统编教材发行以来,文言文的篇幅较之人教版增加了10篇,如何在现有文言教学困境的情况下迎接新的挑战,成为许多语文老师的心头之惑。基于对统编教材编写体例、新课标教学要求的研究,笔者所在教师团队经过大量阅读、筛选、讨论、删改,已制定出课外小古文诵读试行本——从三到六年级每学期一册读本,上册的主题均为“写人”“寓言”“神话”“《论语》选段”,下册的主题均为为“写景”“成语”“记事”“古代名句选段”,不同年级难度梯度不同,螺旋编排,符合不同学段特点。
读本的编排是起步,课程的实践才是关键,正如课标强调了课文学习资源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灵活使用课外小古文篇目,联结课内文言文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注入活水。
一、联结人文主题,拓宽阅读基本面
统编教材发行以来,避免了传统教材课文教学碎片化的情况,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简要整理如下表:
从表1可知,这14篇文言文在主题上异中有同,大致可以分为品质、思维、爱国、语言、艺术、寓言、神话等几个类别,在具体篇目上主题又有细化具象。因此,在课内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联结课外小古文篇目,拓宽学生文言阅读面,让阅读“活起来”。
如三上《司马光》是统编教材文言文首篇,反映出七岁的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稳的美好品质,在教学时可以链接同主题的《曹冲稱象》、《孔融让梨》作为拓展阅读。这两则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小古文版短小精悍,易懂好学,在符合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进一步感受古代儿童沉稳机智的美好品质。
三下《守株待兔》属于讽刺性寓言,可以联结《龟兔竞走》、《揠苗助长》,小故事大道理;《精卫填海》配合《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敢于同大自然搏斗的人物形象;《囊萤夜读》与《凿壁偷光》本就是佳配,《杨氏之子》中杨氏子的聪慧善辩与《坐无尼父》中八岁谢仁祖的巧妙应答……这些课外小古文或在人文主题或在人物形象上和课内文言文颇有相似,教学时我们可以用在课前导入、课中对比或课后延伸,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潜移默化中打破畏难情绪,提高阅读能力。
联结人文主题的意义还在于联结“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从表1可见,统编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包涵了“爱国”、“勤学”、“思辨”、“知音”、“琴棋书画”、“拼搏”等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中国人沿传千年的“精神内核”,渗透在一篇又一篇的经典文章之中。联结,通过内涵的“交相辉映”,让学生明白教材文言文反映的精神内核绝不是单一现象,从而理解并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继承者和传播者,即拓宽文化视野,又丰富自身底蕴。
二、联结束语文要素,落实语用实践性
“双线并行”,是统编教材旗帜鲜明的特点。在关注单元人文主题之余,单元语文要素也是教学重点,文言学习也不例外。从表1可以看出,14篇课内文言文和单元语文要素相融相生,我们在进行课外小古文教学时,也应联结相关语文要素,让小古文运用“活起来”。
如三下《守株待兔》的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学时可联结读本中的《揠苗助长》、《龟兔竞走》,让孩子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道理。四上的《精卫填海》,要求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联结《夸父逐日》、《共工触山》等神话故事,要求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分析故事里神奇的想象,谈谈“夸父”和“共工”的形象。
又如四下《囊萤映雪》,要求“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文中“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中用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车胤的勤学苦读,人物品质跃然纸上。教学时可以联结《凿壁借光》中的“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引导学生圈画出动词,概括出匡衡好学的品质,甚至可以延伸到习作,当描写“好学勤学”这一人物形象,可以以类似的小古文为蓝本,模仿连串的动作描写,提高写作能力。
可见,在呼应单元语文要素时,小古文篇目自身的词句篇章积累运用,也应被充分关注,所谓“落实语文要素不应排除语文基础知识”,让小古文教学为现代文语用提供“活思路”。
三、联结学习方法,提升自主阅读力
文言文作为古人的书面语,行文简洁,语言高度凝练,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文言课堂存在一种较为机械的方式,就是逐字句翻译,枯燥乏味,离开了特定篇目学生还是无法自主阅读。文言文讲授,尤其是课文理解方面,统编教材的编者早已在课后习题上为我们提供了“密码”。
从上表可见,在小学阶段,统编教材对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是较为清晰的。即借助注释理解课文,随着年级的提升,理解梯度稍有变化,到了高年级还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要清楚地教授学习方法,并联结课外小古文教学,应用方法。笔者所在团队研究编撰的课外小古文诵读试行本中,每一篇小古文都包含“注释”一栏,既和课文文言文注释相关联,又进行相应补充,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都学会利用注释理解古文。
如部编三下《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中的“走”,是典型的古今异义,古义为“跑”,今义为“走”,掌握这一用法将对文言文中的“走”理解更为透彻,教学时我们可以联结《龟兔竞走》,题材相同,主题相似,“走”的注释和用法互相联结;同样“折颈而死”(《守株待兔》)和“中道而眠”(《龟兔竞走》)在句式上也有相似之处,联结对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会“借助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又如部编五上《古人谈读书》第三则“盖士人读书”,课下注释为“读书人”,我们可以联结同主题的《欧阳修苦读》中的“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同样是名人谈读书,同样写到“士人”,;第二则“却只漫浪诵读”和《欧阳修苦读》中“多诵读古人篇章”无论从词句还是内容理解上都多有关联,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式从课内联结到课外,巩固方法,多角度理解文本,延伸自主阅读力,为让阅读能力“活起来”。
概而言之,文言文教学绝不可固守教材,要充分利用课外小古文资源,积极开发小古文课程,将其与课内文言文的教学有机“联结”,让阅读面、语用性、学习法活起来,最终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林波. 统编本教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9(11):14-17.
[2]奚洁. 浅谈小古文教学的合纵与连横[J]. 语文教学通讯·会刊,2020(3):20-22.
[3]刘文增. 落实语文要素的三个注意点[J].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9(11):19.
[4]蔡丽斌.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古文课程开发与研究[J]. 福建基础教育,2019(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