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长治市电子商务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1-18张昕钰孟志兴

山西农经 2020年18期
关键词:长治市精准扶贫电子商务

张昕钰 孟志兴

摘 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决胜之年,电商扶贫不仅有利于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促使农产品走出大山,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分析了长治市电子商务现状,发现电子商务扶贫存在农民电商意识薄弱、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使长治市农村电商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

关键词:电子商务;精准扶贫;长治市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8-004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倚太行山,西屏太岳山。截至2019年末,长治市3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定贫困县全部实现退出。目前,长治市剩余1 686名贫困人口,8 451名脱贫不稳定人口,6 419名边缘人口。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村电子商务作用巨大。电商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住宿及物流的发展。因此,要继续提升农村电商服务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  长治市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现状

1.1  “贫困户+电子商务”逐渐完善

“贫困户+电子商务”指贫困户直接成为电商经营主体,凭借农产品绿色无害、品质优良的特性,利用各种电子交易平台自产自销[1]。该方式主要是靠家庭经营,成本低、易管理、灵活性较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由于大多数农户是家庭经营,生产规模较小,集中化水平低,发展到后期容易受到规模限制,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随着电商不断发展,“农村微商”在脱贫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平顺县小微电商从最初的30余家发展成400家左右,直接带动2 000多户贫困户增收。2019年平顺县电商收入达1.092亿元,13.4万农村人口、5.1万贫困人口从农村电商发展中收益,促进了电商运营水平和农产品销售双提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农产品滞销。平顺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面对问题主动出谋划策,农民、干部化身为“带货”主播在各种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截至3月底,已有价值1 000多万元的农特产品通过直播方式售出。

1.2  “贫困户+合作社+电子商务”卓现成效

以武乡县三里湾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主要以种植花生、黑谷子为主。三里湾合作社在武乡县周边地区带动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吸收贫困户入股入社,通過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几年来,合作社由26户逐渐发展为300户左右,参与农户由150户发展到了将近3 000户,实现了以品牌促成效,以资产促增收。2019年上半年,长治市农村电商零售额1.438亿元,占网络零售额的27.81%。农村电商在扶贫方面发挥了强大的融合和带动作用。目前,长治市7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4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8年的1.1%降至0.07%。

1.3  “贫困户+龙头企业+电子商务”不断发展

首先,企业在扶贫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通过对市场进行精准分析,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龙头企业可以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有利于“一县一品”建设。

其次,龙头企业管理制度严格,农产品质量高。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及号召力,建立品牌优势,利用品牌信誉提高农产品销售量[3]。

在沁县,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以沁州黄小米为产业基础,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带领农户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小米,最终以高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收购,使小米成为带动沁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在长治市壶关县,全县共有270余个电商网点,创造的电商农产品种类30多种,一些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生产的西红柿、小米进行规范销售。2019年,各电商服务中心基本每天销售额达到3万~5万元。龙头企业带动了长治市农业产业振兴,为长治市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4]。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也出现一些技术、管理、创新等深层次的问题。由于长治市专业型人才匮乏,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4  “贫困户+政府+电子商务”进展有序

首先,政府通过电子商务服务网站或电商产销会等方式搭建产销桥梁,招揽合作社与企业加盟,组织农户参与农产品销售[5]。政府可以凭借较强的号召力与极高的信誉,吸引社会各界投入技术、资金,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

其次,入驻的农特产品需要经过政府筛选,产品质量有保证,消费者信任度高,有利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以长治市农产品交易网为例,供货商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供货信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该平台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因此不支持直接交易功能。消费者需要根据供货商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供货商进行购买。长治市政府组织参加各种农村电商展销会、博览会。2019年10月武乡县举办小米开镰节,线下新米预售签约2 480万元,线上直播销售额达到185万元,扩大了长治市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布局的发展。

2  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

首先,农民具有电子商务的意识是开展电子商务系列工作的前提。例如沁县、武乡县的一些偏远农村交通闭塞,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对新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6]。长治市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村中多是老人与孩子,他们对电子商务缺乏信任,思想较为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

其次,大多数农民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安于现状,存在“等要靠”思想,营销方式还是最原始的方式,不习惯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仍然选择线下实体销售。要想电子商务真正在农村发展起来,必然要经历与传统思维模式的碰撞。

2.2  农村电商人才稀缺

人才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农村电商发展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新型人才[7]。虽然长治市政府每年都会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但学习内容是电商的基本知识,如互联网营销思维、淘宝应用及开店、电子商务法解读等。当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深层次的技术问题时,仅靠培训的内容是无法解决的。

另外,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条件远不及城市,导致许多电商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长治市各县区电商人才匮乏,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2.3  电子商务相关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在电商发展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及物流是必不可少的。截至2018年底,长治市农村移动宽带接入户约27.3万户,农村联通宽带接入户约16万户,农村电信宽带接入户约6.7万户,总计508 849户。一些农村地处偏远,所在位置地势陡峭,导致网络信号差、速度慢。由于网络因素的影响,农民在上网过程中的体验较差,网络信息获取不及时,严重打击了农民上网的积极性。

2019年,长治市3 28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道路硬化,但长治市村庄较为分散,一些偏远山区还是最原始的土路。因此,物流通常只到县城、乡镇,很少涉及农村,农村物流成本大。同时,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储存的特点,在长期的运输过程中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影响销售,降低了长治市农产品的品牌信誉。

2.4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首先,想要使长治市农村电商长久发展,必须建立起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但是大部分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基本上为小规模生产,缺乏统一生产标准,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8],严重降低了长治市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其次,大多数农户推广方式单一,很少在打造品牌上下工夫,同一村每一家农户销售的农产品相似度很高,包装几乎一模一样。例如平顺县共有15个微商村,该地区主要以生产花椒为主,但每一家农户出售的农产品包装几乎相似,通过模仿、移植最终形成自己的农产品包装,缺少创新,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短期内,用这种方式可以刺激市场需求,但从长期来看,只会阻碍长治市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  电子商务促进精准扶贫的对策

3.1  提高农民电商意识,加强电商宣传

长治市很多农民不了解电子商务,不愿去主动了解电子商务,在电商扶贫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要重视转变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使之愿意去主动学习电商技术。政府需要注重思想脱贫,加强电商宣传与知识学习,邀请有名的农产品电商分享成功经验,让农民感受到网上销售的便捷,提高他们对网络的认识。不仅如此,还要“授人予渔”。由于农民对于互联网操作不熟练,县、区政府需要安排统一的技能培训,培养农民互联网技术及营销技能,帮助农民看到脱贫的希望。

3.2  培养电商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

对于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政府要采取培养本地人才与引进外地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措施[9]。

首先,要重视本地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参与培训,组织农民学习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实践。在当地农民加入电商企业时,企业可以开展岗前、岗中培训实践,提高农民技术水平。政府也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用订单方式培养电商专业人才。

其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电商人才加入。例如提供适当的就业补贴、税收减免以及技术支持,促进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为长治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

3.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农村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网络与物流。受地理位置与资金限制,农村互联网技术与物流的发展都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完善电子商务配套的基础设备。

首先,要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在网络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宽带提速降费,加快长治市农村电子商务大数据建设,使农民可以轻松上网。

其次,要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尽快建立集产地预冷、分拣包装、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配送系统。农产品运输要求的物流配送水平较高。农产品不易保鲜,在长期的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农村公共仓储配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

3.4  提高标准化控制,增强品牌效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倾向于选择质量好、信誉佳的农产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长治市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首先,要引导农民与当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按质量标准严格监管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境。积极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打造沁源马铃薯、沁州黄小米、壶关旱地西红柿、太行紫团等知名区域品牌及企业品牌[10]。

其次,企业应树立品牌理念,建立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高长治市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结合线上线下进行宣传。线下开展推广活动,线上利用微博、直播平台增加关注度。针对不同种类的消费人群,开展不同的营销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以点带面,促进当地贫困户脱贫,保证脱贫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1]章佳瑶.“互联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品牌研究,2018(S2):25-26.

[2]龍华,姚裔虎,刘凯.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模式的运作与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12):66-67.

[3]李伊,王梦黎,张芳群,等.“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扶贫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8):48-50.

[4]李秋斌.“互联网+”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的案例研究及对策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179-188.

[5]何鲲,孙家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索及建议[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9(4):88-92.

[6]赵勤,陈勤显.农村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势及策略研究[J].南方农业,2019,13(17):181-182.

[7]屈晓娟.电子商务在促进陕西省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J].价格月刊,2018(1):90-94.

[8]牟秋菊.电子商务助力农村精准扶贫探析——以贵州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7(7):48-50.

[9]潘永艳.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模式探究——以广西河池九圩镇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308-309.

[10]叶诗凡.乡村振兴下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新路径[J].电子商务,2019(4):6-8.

猜你喜欢

长治市精准扶贫电子商务
长治市安全设备监测中心 整体产权转让举行签约仪式
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小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产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