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探析

2020-11-18刘阿利

山西农经 2020年18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郑州市

刘阿利

摘 要:郑州市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集多项国家政策优势于一身,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该积极探索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郑州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势,论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郑州市开放型经济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郑州市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8-0018-02         中國图书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是郑州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对郑州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郑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1.1  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近年来,郑州市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郑州市对外贸易总额为615.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4.27%,对河南省对外贸易有较大贡献。在对外贸易地理分布上,与郑州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美国、欧洲和东盟是主要的贸易伙伴。同时,郑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强,成为拉动外贸发展的新动力。在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上,机电产品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出口超过千万美元的商品主要有手机、汽车及汽车底盘、铝深加工产品、纺织服装等;集成电路是第一大进口商品[1]。

1.2  利用外资发展状况

2018年郑州市实际利用外资42.1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的23.5%;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稳步增长,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在投资的行业分布上,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房地产业占据了大部分的投资额,其中制造业占据绝对优势,说明外商对制造业表现出充分的信心。投资来源主要有香港、台湾等地区及英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其中香港投资所占比重最大[2]。

1.3  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状况

开放型平台建设能为郑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2019年,郑州航空港完成货邮吞吐量52.2万t,“空中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基本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洲、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使得郑州与全球的联系更加密切。在陆运方面,郑州国际陆港口岸平台功能不断完善,依托郑欧班列的运营,多线路、多口岸布局,推进郑州市建成国际物流中心。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为外贸提供便利。目前郑州市已有经开和新郑2个综保区,与出口加工区以及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协调发展,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作为我国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郑州市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发展“E贸易”,使得“买全球、卖全球”更容易实现。郑州市依靠多平台逐渐构建起开放化、便利化、国际化的体系[3]。

2  郑州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的机遇和挑战

2.1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面临的机遇

2.1.1  政策优势

河南省是国家出台优惠政策最多的省份之一。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成为一大批国家战略政策的叠加之地。目前,郑州市集国家中心城市、自贸区(郑州片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多项国家政策优势于一身,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外,郑州市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对构建国家东部海路和西部陆路双向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1.2  区位与交通优势

郑州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虽然处于内陆地区,但郑州航空港的建设和郑欧班列的开通运行,给郑州市对外开放带来巨大机遇。近年来,郑州市依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确立郑州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交通物流优势逐渐凸显。

2.2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面临的挑战

2.2.1  对外贸易质量有待提升

尽管郑州市对外贸易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规模较小,而且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排名前5的大宗出口商品基本都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产品。其次,出口商品种类单一,没有发挥本土优势。再次,出口市场较为集中。美国、日本和荷兰3大贸易伙伴占到总出口额的1/2以上,对市场高度依赖,存在很大的政治风险和贸易风险。最后,出口贸易高度依赖龙头企业。2018年,郑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25.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4.2%。其中富士康出口额为318.3亿美元,占到97.88%。这说明郑州市本土外贸企业竞争力不强,出口贸易对富士康集团高度依赖,是郑州市外贸增速的真实写照。从长远来看,这对外贸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在进口方面,进口规模偏小,影响产业结构的提升。2018年,郑州市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1∶1.69,进口额与2017年相比下降8.6%。

2.2.2  利用外资规模小,投资行业集中

近年来,郑州市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异,规模相对偏小,发展速度较慢。在中部6省省会城市中,武汉市一直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城市且上升速度最快,保持领先优势。2018年,郑州市利用外资在中部6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位,是武汉市实际利用外资的38.54%。除武汉市外,郑州市利用外资水平与长沙市也有一定差距。从发展趋势来看,郑州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速度较慢。在外资的投资方向上,郑州市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第二产业中的其他行业以及第一、第三产业吸引外资较少,这虽然能加快制造业的发展,但也加剧了产业结构失衡。

2.2.3  开放型经济人才缺乏

在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过程中,人才至关重要。目前,郑州市已经意识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开展“智汇郑州”人才引进计划,建设人才大数据库,引进优质人才落户,助力郑州发展。但是人才供给仍然不能满足发展开放型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物流、大数据等领域的高層次专业人才更加缺乏。与人才引进相比,培养人才计划更加重要。在郑州市现有的高校中,仅有一所双一流院校,而且各高校间独立发展,不能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局限于对单一型人才的培养,对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

3  郑州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的路径分析

3.1  增强竞争优势,提高外贸发展质量

当前,郑州市需要扩大对外贸易数量,同时提升对外贸易质量。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进先进技术,改造和更新设备,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终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郑州市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吸引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较高、辐射能力较强的加工贸易项目,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促进加工贸易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政府要鼓励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企业要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进入更多国家的市场。

3.2  加大引资力度,引导外资流向

郑州市引进外资规模偏小,发展速度较慢,需要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与量。从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支持力度,帮助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降低投资成本,减免税负。出台项目用地审批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郑州市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向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其他产业投资比重较低。应发挥河南省作为中部人口和农业大省的独特优势,鼓励外资投向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另外,第三产业作为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可以解决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应加大引资力度。要减少外资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引导投向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水利环境等行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型跨国公司来郑州市投资,在郑州市建立区域总部、生产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

3.3  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开放型经济建设人才

面对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跨境电商、交通物流等紧缺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建设,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的人才资源,通过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产学研结合、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同时,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各类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是科技创新成果和生产发展项目的实施者。研究院所应该与企业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共建研究院所,组建高新技术股份公司,办好校内公司,通过企业和研究院所优势互补,培养开放型经济建设人才。

3.4  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完善开放功能

郑州市作为内陆城市,要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通道,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将郑州市建设成全新的内陆开放型城市。打造空运开放平台,重点加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发展临空经济,促进高端制造业、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依托郑州国际陆港打造陆上开放平台,通过郑欧班列的运行为郑州市打造一条便捷的陆上国际物流通道,提升进出口货物的中转速度,为对外贸易提供便利的港口与物流综合服务。空铁联动发展,相互作用,构成内陆地区的重要开放门户。同时,应推动“E贸易”发展。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延伸,“E贸易”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便利等优势,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使跨境贸易更加便捷。

参考文献:

[1]刘建江,蒋丽霞.内陆省份开放型经济发展短板及对策[J].求索,2016(2):97-101.

[2]石国进,陈蓉.“一带一路”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探索[J].长江论坛,2016(4):39-43.

[3]齐爽.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与评述[J].区域经济评论,2016(11):9-10.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郑州市
贠红松作品选
郑州市高校健美操专项开展现状分析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郑州市校园足球试点小学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程及成效评价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