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宁夏主栽水稻品种生育期、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2020-11-18黄玉锋沈文娟田维玉刘桢葛玉萍
黄玉锋 沈文娟 田维玉 刘桢 葛玉萍
摘 要:以宁夏主推的7个水稻品种为参试品种,在相同肥力水平下采用3种栽培模式,观测其对生育期、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因播期、记载方法不同,全生育期,以育插秧>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不同栽培模式因播量不同,基本苗差异较大,但水稻自我调节能力强,致使同品种收获穗差异较小。同一品种单穗实粒数、结实率,以育插秧>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呈规律性变化;千粒重变化与采用何种栽培模式无关。
关键词:栽培模式;主栽水稻品种;生育期;产量性状;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8-0009-04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宁夏水稻面积占全区粮食面积的近10%,总产约65万t,产量占粮食总产的近20%。平均单产8 250~10 000 kg/hm2,其單产是宁夏粮食平均单产的2倍以上。水稻生产一直以插秧为主,近年来受水资源制约、结构调整、稻区劳动力转移和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特别是农业机械技术的配套,促使轻简型栽培面积、种植区域逐渐扩大。目前,宁夏保墒旱直播面积约25%,旱直(穴)播(播后上水)面积约70%,插秧稻面积5%。近年来,宁夏新优品种不断涌现,但每个品种应该采用哪种直播方式能实现高产高效,是宁夏水稻栽培专家研究的课题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原种场区域试验站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区。
1.2 试验材料
选择宁夏目前主栽水稻品种,包括富源4号、宁粳28号、宁粳43号、宁粳50号、宁粳53号、宁粳57号和宁粳41号为参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3.1 不同栽培模式
采用育插秧、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播后上水)3种栽培模式。
1.3.2 试验内容
3种栽培模式在同一田条相邻地块,用田埂分隔,每个田埂用0.15 mm棚膜包裹,防止水肥互作。每种栽培模式每个品种均种植宽6 m、长33 m的大区,出苗后均分成3个小区,小区面积66 m2,观测茎蘖动态,分区考种、分区收获记产。
1.3.3 播量
按照宁夏常规稻育插秧、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量播种,其中育插秧播量90 kg/hm2、保墒旱直播播量262.5 kg/hm2、旱直(穴)播播量225 kg/hm2。
2 田间管理概况
2.1 耕整地及施基肥
播前用卫星平地系统进行平地,结合整地施有机肥1 200 kg/hm2,播施种肥64%磷酸二铵300 kg/hm2、45%三元复合肥150 kg/hm2、24%硫酸钾镁150 kg/hm2,掺拌均匀后用播种机播在地里,播深8~10 cm。
2.2 种子处理
按照宁夏水稻生产技术,育秧或直播前种子均采用25%使百克1 500倍液浸种3 d,育插秧稻种子捞出晾干待播;保墒旱直播播前将浸种后晾干的种子用亮盾加锐胜(每50 kg水稻种用亮盾100 mL加锐胜10 g)包衣后晾干待播;旱直(穴)播将浸种后晾干的种子用亮盾加锐胜(每50 kg水稻种用亮盾100 mL加锐胜10 g)包衣,晾干后覆红泥播种。
2.3 播种与移栽
育插秧稻采用拱棚育秧,4月15日播种,5月15日移栽,秧龄30 d;保墒旱直播4月3日播种于地表3~5 cm的湿土中,播后镇压;旱直(穴)播4月30日播种于地表。
2.4 水处理
育插秧稻插秧前(5月13日)灌水渗田,之后保持水层护苗;保墒旱直播在秧苗长到3叶期(5月28日)灌水;旱直(穴)播在播后及时灌水(4月30日),苗期干湿交替促芽护根。6月后各栽培模式的水层管理相同。
2.5 草害防治
育插秧稻6月上旬用化学药剂(稻杰900 mL/hm2)除草;保墒旱直播上水前人工除草、上水后化学药剂(稻杰750 mL/hm2)除草;旱直(穴)播在水层稳定后及时用48%仲丁灵1 800 mL/hm2加60%苄嘧磺隆75 g/hm2封闭,苗期用稻杰750 mL/hm2除草。
2.6 追肥
3种栽培模式均在7月5日之前结合水层建立,分3次追施46%尿素337.5 kg/hm2。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品种出苗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育插秧稻在拱棚内育秧,播种至出苗5 d;保墒旱直播是将种子播在地表3~5 cm处的湿土层中,种子吸收土壤水分萌动,此时地温较低,出苗间隔较长。据观察:富源4号、宁粳28号、宁粳50号、宁粳57号、宁粳41号发芽势强,出苗间隔均为19 d,宁粳43号、宁粳53号种子萌动期对低温敏感,出苗间隔较其他参试品种分别增加5 d和8 d;旱直(穴)播栽培在播种后及时上水,种子萌动在有水环境下,此时地温在12 ℃以上,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保墒旱直播小,所有品种出苗间隔差异不大,但宁粳43号、宁粳53号较其他品种增加1 d,也说明这两个品种对低温敏感。
3.2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因栽培方式不同,全生育期记载标准不同。育插秧稻全生育期计算方法以育秧第2天开始计算至成熟期,直播稻全生育期以出苗期至成熟期为准。实际生产中,育插秧稻种子实际出苗时间在育秧后第5天左右,秧棚内小气候有利于秧苗早生快发。但移栽时损伤秧苗根系,存在缓苗期,延缓了育插秧稻的生理进程,故育插秧稻全生育期较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均长;旱直(穴)播播种期土壤温度在12 ℃以上,播后及时上水,稻种在水层中萌动,出苗间隔较保墒旱直播短10 d左右,出苗时间较保墒旱直播晚17~23 d,成熟期晚16~26 d,与出苗期相对应。
3.3 不同栽培模式对穗期的影响
栽培模式不同,不同品种因熟期不同,始穗期也不同。总体上,富源4号和宁粳57号属于中早熟品种,始穗期提前,宁粳41号始穗期较其他晚熟品种提前明显。各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齐穗期表现为:育插秧稻和保墒旱直播齐穗期短,而旱直(穴)播因苗期低温冷害致宁粳28号、宁粳43号、宁粳53号部分秧苗地上部冻死,后发的秧苗明显滞后,致齐穗间隔期较其他栽培模式偏长10 d以上。
3.4 不同栽培模式对茎蘖动态和株高的影响
由表2调查结果表明:因播量和栽培方式不同,基本苗以育插秧最少,保墒旱直播最多,旱直(穴)播次之,但个别品种因出苗后遇低温冷害,部分幼苗冻死导致基本苗较少;水稻的自我调节功能较强,在总茎数以育插秧稻<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情况下,不同品种收获穗差异不明显。
品种之间株高差异明显,但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之间差异不明显,与当年肥力水平和不同栽培模式拔节期温度、水肥供给有关。
3.5 不同栽培模式对单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
表3考种显示:同一品种单穗实粒数、结实率,以育插秧>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呈规律性变化;千粒重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与抽穗后温度有关,与采用何种栽培模式无关。
收获时每小区单独计产收获,从不同处理3次重复平均产量看,各品种因栽培模式不同,产量存在差异:富源4号产量,以旱直(穴)播产量>育插秧产量>保墒旱直播,且差异明显,说明富源4号更适宜旱直(穴)播栽培;宁粳28号产量,以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育插秧,且差異不大,说明该品种对3种栽培模式均适宜;宁粳43号、宁粳50号、宁粳41号产量,以育插秧>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且差异明显,说明宁粳43号、宁粳50号、宁粳41号更适宜育插秧栽培;宁粳57号、宁粳53号产量,以保墒旱直播>育插秧>旱直(穴)播,且差异不明显,说明该品种对3种栽培模式均适宜,结合苗期低温影响,宁粳57号更适宜保墒旱直播栽培,宁粳53号更适宜育插秧栽培。
4 讨论
本试验结果为宁夏主栽品种采用哪种栽培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2019年5月12日、5月19日、5月21日相继出现低温冷害,调查显示,不同品种对低温冷害的抗性差异明显:种子萌动期,富源4号、宁粳28号、宁粳50号、宁粳57号、宁粳41号耐低温性强,出苗率高;宁粳43号、宁粳53号对低温敏感,保墒旱直播出苗间隔较其他品种长5~8 d;苗期,宁粳43号、宁粳53号、宁粳28号对低温冷害敏感,致采用旱直(穴)播时,始穗期至齐穗期间隔较长,在10 d以上。同时,苗期冷害影响育插秧稻所有品种抽穗期较往年延后7 d左右。不同栽培模式播期不同,旱直(穴)播出苗期较育插秧、保墒旱直播均晚22 d以上,但因旱直(穴)播播种时土壤温度在12 ℃以上,且无拔秧植伤和栽后返青过程,因而生育进程加快,致旱直(穴)播稻抽穗期较育插秧稻晚8 d左右,较保墒旱直播晚5 d左右。成熟期各品种因栽培模式不同,变化较大,全生育期以育插秧稻>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不同栽培模式因播量、栽培方式不同,基本苗差异较大,但水稻自我调节能力强,因此同品种收获穗差异较小。抽穗以后气候适宜,有利于水稻灌浆成熟,故同一品种单穗实粒数、结实率,以育插秧>保墒旱直播>旱直(穴)播,呈规律性变化;千粒重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与抽穗后温度有关,与采用何种栽培模式无关。从产量结果看,富源4号属于中早熟优质稻,更适宜旱直(穴)播,宁粳43号、宁粳50号、宁粳53号、宁粳41号更适宜育插秧栽培,宁粳57号、宁粳28号在不同栽培模式中产量差异不大,说明其对3种栽培模式均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