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贽的世系和出身

2020-11-18戴允晖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李贽商人

摘要: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晚明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进步的史学家。该文拟就李贽的世系和出身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李贽;世系;商人

作者简介:戴允晖,男,汉,1994年7月生,安徽淮南人,本科,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晚明思想史。

李贽的世系,过去无人研究,1975年泉州市文管会和泉州市海外交通博物馆在《文物》第一期发表了《李贽的家世、故居及妻墓碑》一文,首次探讨了李贽的世系,说李贽是二世祖林驽次子林通衢的后代。其世系是:林通衢——林易庵——林琛——林义方——林白斋——林载贽。而林通衢这一支,直至五世祖林琛,仍是通商海外的商人,“到了李贽的祖父或父亲,才中断了商业活动”。其结论是,“李贽直系的上代是海外贸易大商人”,“李贽就生于泉州一个时代为商的家族”。其后,一些研究李贽的文章,大都沿袭这一说法,甚至说李贽“出身于从事航海事业的商人家庭”。

1974年11月,泉州市委党校教员林昌如(南安县三十都榕桥三堡胭脂巷村人)从李贽裔孙李承火(原住胭脂巷村,后迁西坪村顶五坝)处发现了一方《明故处士章田暨配丁氏、媵张氏合葬志铭》(下简称《志铭》)。经鉴定,这《志铭》是李贽叔父李廷桂的,是李贽的族兄林奇材写的。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了李贽与南安榕桥李氏的血缘关系,而且直接解答了李贽先代的传世情况,澄清了以前的种种猜测和误解,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兹摘抄如下:

“公讳廷桂,字钟气,别号章田,世晋江人。奇材从六世祖叔父也,盖公与奇材共始祖云。

始祖君龢公,元季入闽,居郡城,以林著姓。生二子:长景文公,次景顺公。景顺公于永乐二十年(1422)籍南安邑,著姓曰李。景文公生五子,长曰居安公,即奇材六世祖;次允诚公,则公高祖。允诚公生次子乾学公,为公曾祖。乾学公生端阳公,为公祖,亦以正德(1506-1521)末年,从李著姓焉。端阳公生宗洁公,号竹轩,娶董氏,为公父母。凡四子,公其仲也。

公生而修长,性沉嘿悚猲,奉二亲愉色,柔声左右,就养忘劬。赠南京刑部郎中伯兄钟秀公,以子姚安守载贽君贵。曏未贵,隶郡诸生,寒肤嗛腹,公馈膳服劳,视之若父。逮犹子载贽振缨郎署,公又不藉以熏轑。友叔季钟英、钟美弟,如恐或伤。雁行四人,自少长洎娶,同室共炊,家庭迄无间言。厥后食指蕃滋,庐舍湫阨。竹轩公始命析箸分居。公乃侨南邑小郡,赁庑贾贸,往往折阅。久乃悟本富为上,间诣章田村,相原隰坟衍可家,遂鬻地苫构,拟将世焉,因取章田竖号。

驯至嘉靖叔叶,倭入煽乱虔刘,萌隶窜避。公失侦被虏,缧拷索赎,赖词气款悃,贼不甚钳锢。凶丑中有识公长者,密授之逸。公获栖藏,急抵城肆,抱眚病,滨死更甦,家弊几不聊生。幸寇氛熄,渐次复业,益程督区种,昏作不怠。五稔而貲用还复。……

生平晓畅龟筮及形家语,遇事必启繇决疑。年未衰,遽卜兆宅,穿中为将老计焉。人服其达。而既衰未嗣,连举二子,方在髫眉,即开塾延师,授句读训蒙。及长,亟遣之就学郡府,而自董课。耕织外,杜门颐神,晏如也。亲朋猝至,壶飧相劳苦,必尽欢娱。其他纷华势利,邈不萦念。……

公连蹇多娶。元配柯氏,继柯氏、傅氏,俱早丧弗嗣。……最后再醮丁氏,丁故本邑右族……亦弗嗣,仅育二女。……纳同安林氏为公侧室。……林亦未尝字,故公复娶侧室张氏。……公晚诞儿息,皆其所出。……

公生于正德壬申(1512)二月二十八日,卒于万历戊子(1588)十月二十二日,年七十七。……墓在南安三十都章田村后山之原……去家不百步,即公所自卜筑也。二子载华、载盛,以万历甲午(1594)十二月二十七日,奉公柩暨丁母、生母张氏柩合葬焉。……

赐进士第中顺大夫广西平乐府,前礼部祠堂祭司主事,尚宝司司丞,从六世祖侄奇材顿首拜撰,并书篆。”(碑石现藏泉州市海外交通博物馆)

从《志铭》看,李贽是长房二世祖林景文(名驽)次子林允诚(名信生)的后代,其世系是:允诚——乾学——端阳——宗洁(号竹轩)——钟秀(号白斋)——载贽。由此可知,李贽与长期从事航海通商活动充当海上翻译的林通衢(林奇材的高祖)一支,除了血缘外,看不出其他方面有什么密切联系。李贽世系的另一说法是,李贽是林通衢的后代,但可能是过继给其三世祖叔李廷贽的,说者曰,李贽原名“载贽”,是犯了三世祖叔李廷贽的讳。但依封建规矩,子孙在父祖之名上加继承意义的即可起为己名。因“载”有继承之意,故李贽可能就是过继给李廷贽的。这个推断看来不能成立。因为据《志铭》所载,不但李贽和他的两个从弟“载华”、“载盛”犯了讳,就是李贽的叔父“廷桂”也是犯了讳的,但《志铭》并没有说他们也是过继给李廷贽的。再说,廷贽生前姓林,且有儿息(见后),二者远隔五世,又何来的相继之理?

李贽的出身问题,要从李贽的改姓说起。 李贽原先姓林,李是后来改的。李贽自己也说过他不姓李。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志铭》、泉州《清源林李宗谱》及泉州《李氏族谱》等所载,李贽的先世及其族人即有改姓之举,改姓并非自李贽始。 《历年表》记载了李贽所属一支在前代改姓的事实,只是时间与《志铭》所载有出入罷了。不过从大多数的材料看,李贽所属一支从第三世林允诚迁居南安之后即改李姓的说法较为可信。

据此可知,李贽所属一支确实存在着一条隔世复姓的族规。明白这一点,便好理解李贽所属一支姓氏变化的复杂情况了。从林允诚到李贽,其姓氏如下:李允诚——林乾学——李端阳——林宗洁(竹轩)——李钟秀(白斋)——林载贽。李贽祖父竹轩是否姓林,因材料缺乏,无法直接证明。但父白斋姓李,李贽姓林,都有材料可以证明。李光缙《景璧集·待赠艾斋公传》记载:

“(公)尝禀受学于李白斋,公(指李白斋)器之,字以女,是为李孺人,即世所称李卓吾之妹也。”

李允诚一支为何要隔世复姓,尚不清楚。依《志铭》“允诚公生次子乾学公”一语看,乾学可能是单传过代(其兄弗嗣),为了保持祖先林姓的香火不致中断,故又把原先依姓应改姓李的乾学又改姓林。这样乾学在南安胭脂巷村既有田宅,在泉州故家也有房产,一人而嗣两姓。其后几代这种情况或许没有多大改变,因此,这一支的子孙也就隔世复姓而往来于泉州、南安之间,即姓林的住泉州,姓李的住南安。李贽祖父竹轩住郡城,由《志铭》的记载可知。   李贽例住泉州,因为他原是姓林的,他后来改姓李,具体原因不详,可能跟他家早年生活贫困而其叔父李廷桂又艰于儿息有关。李贽小时到过南安三堡胭脂巷章田村,今传胭脂巷村后畲仔埔有李贽读书处。这事实或许可以说明李贽为何改姓和死后其神主为何被南安榕桥李氏后人奉为李氏祠堂的原因。

李贽小时,一家“寒肤嗛腹”,而生口又多。 其家庭生活或许还要靠其子女做些手工活或饲畜来帮补,这从李光缙《待赠李孺人传》一文可以看得出来。该《传》说李贽二妹嫁给苏存淑为妻,苏家颇富厚,苏母即邱中丞养浩之妹,但李贽二妹在苏家却“辫发服浣,旦绩缝,夜洴澼洸,与诸臧获杂作,饲豕畜雏必亲之。”(泉州《燕支苏氏族谱》卷十)如果不是早年有纺绩的技能和饲豕畜雏的习惯,又何能一到苏家便能勤奋如此呢?尽管这样,李贽家仍然要靠居住南安乡下的叔父来“馈膳服劳”。李贽也曾说过,他父亲不愿其子以“能作文词,博夺人间若富贵”来“救贫贱”(《焚书· 卓吾论略》)。由此可知,李贽小时的生活是相当穷困的。他出身于一个身居郡城而“寒肤嗛腹”的塾师家庭,这是没有疑问的。认为李贽出身于从事航海事业的商人家庭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参考文献

[1]张建业.李贽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张建业.李贽全集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林海权.李贽年谱考略[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4]林海权.李贽的世系及先世改姓探原[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2).

[5](明)李光缙.景璧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李贽商人
李贽的自由
言而无信的商人
漫话李贽
威尼斯商人
李贽与大同不了情
商人买马
李贽辞官的心路历程
廉吏刘东星与思想家李贽的交情
李贽的佛缘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