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歉语应用中看中俄交际
2020-11-18孙小涵
摘要:道歉语一直是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研究领域的热门,通过介绍中俄两国道歉语的功能及其运用、基础类型的异同来对比两国交际文化的差异,在相同的社会因素及语用特征情况下对比分析两国交际模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剖析影响道歉语使用的社会因素。民族性格,思维方式,文化价值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使用道歉语,促进俄汉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道歉语;俄汉对比;民族;言语行为
孙小涵(1995-)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道歉语是言语礼节的一种,使用道歉语可以减少冒犯者与被冒犯者之间的冲突,恢复二者之间的友好,弥补冒犯行为的后果。正确使用道歉语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J.Austin(Austin 1962)。道歉语是作为说话人表达歉意的一种言语行为。道歉语在俄汉两个民族文化中皆存在,但由于两个民族之间性格差异以及每个民族的性别之间的不同,导致使用道歉语的方式也不用。对道歉语的研究也转到在特定文化背景使用的异同。Searle把Austin的言内行为进一步分成了话语行为和命题行为,其把语言看做是一种受规则之约的社会行为。为了有效达到表达歉意的交际目的,必须满足三个恰当条件,即言内行为,言后行为及言外行为。言内行为指道歉这一行为本身,言外行为是通过道歉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即通过道歉来缓和气氛或维护面子。言后行为指道歉之后的结果,即所达成的目的。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可以实施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交际模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歉语属于使用频率相对其他礼貌用语高一些的用语。是一种补救性交际用语。Н.И.Формановская(1987:46-47)认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道歉语与请求、致谢等言语行为一样,与说话人的意愿和其期待的言后效果息息相关,从而体现言语礼节的交际行为。道歉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属于礼貌原则,是礼貌的补救策略,礼貌是无论何种文化背景下,都须遵守和维护的准则,而道歉语则是预防冲突的一种手段。通过简单地道歉礼节就可以消除威胁感,减少紧张。有助于沟通者之间的状态恢复和谐。是在一定社会准则中对自己的过错的一种应急反应。当一个人冒犯了他人时,恰当地选择道歉言语行为来实施,不仅可以体现个人修养还表达了诚意,是维系人际关系和谐和文明社会的的必然要求。
道歉言语行为的产生源于礼貌要求、心理需求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道歉是为了弥补面子受到威胁而做出的行为。通过对中俄道歉语的研究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待人处事之间的不同。
一.汉语道歉语表达法:
虽然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之后普及白话文,但很多情况下书面语和口语都延续了古代的文言文。汉语的道歉语沿袭古汉语的有“还望海涵”“多有冒犯”“敬请谅解”“失礼了”和现代语的“我错了”“对不起”“麻烦了”“请原谅”“不好意思”“真过意不去”等。汉语道歉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直接进行道歉:“真对不起,打扰到您了”;
2)自谦式道歉:“今天招待不周,请多担待”
3)对冒犯行为进行解释:“按规定要检查您的有关证件,敬请谅解”
4)意识到对别人造成了冒犯,会主动关心对方,以降低紧张感:“让您久等了,还望海涵。”
5)在冒犯还未发生的时候先行道歉:“不好意思,您能给我找一下零钱吗?”
6)道谢式道歉:“不好意思,辛苦您了”
二.俄语道歉语表达法
俄语的道歉语,一般情况下用“Извините”,“Простите ”为基础,通过变位或变体来实现其延伸意义,应用于不同的场合用来达到各种交际的目的。“Извините”很多情况下都用来表示自己的行为真正的伤害或冒犯到了对方 , “Простите”; 多数情况下表示不严重的情况,表达请求意义。比如在公交车上请求让一下位置时多用Простите , пожалуйста.
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一般用попроситьпрощения来表达请求原谅,对方不介意时说:Ничего;Ничего страшного没关系。或者принестиизвинения来表达赔礼道歉。.Простите меня,пожалуйста请原谅我。对道歉的回答则是:Ладно,забудем об этом.算了,让我们忘了这件事吧。
对道歉语.的回答一般是用Ничего страшного没什么大事换种说法可以用Всё нормально,не стоит извинений没什么事,用不着道歉Всё в порядке,ничего страшного好了,没事了。而比较随意的说法是Ладно,давай забудем об этом算了,让我们忘了这件事吧。Всё,забыли.行了,忘了吧。Ладно,проехали.算了,都过去了。
表达遗憾的用法是Мне жаль,что так получилось我很遺憾,事情的结果是这样,还可以用Мне очень жаль,что так вышло.Прости/прост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我非常遗憾,事情搞成这样。真对不起。Мне очень жаль,извин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我很遗憾,请原谅Извини/извин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я не специально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这样做的。而接受道歉的一方的回答是Не переживай/переживайте.Всё нормально别太在意,没事。Ничего.всё в порядке没关系,一切正常。
表达是自己的过错可以用.Извините,это моя вина对不起,这是我的错。主动认错还可以说:Извини/извин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это всё из-за меня对不起,这都是因为我
而对此的回应是Что ты,ты здесь ни при чём 瞧你说的,这与你无关Ну что вы,это не Ваша вина您说什么呢。这不是您的错。
而客气用语一般用.Извините,что заставила/заставил Вас ждать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Извините,что не предупредила/предупредил Вас заранее.对不起,没有预先提醒您,Извини/извините за опоздание对不起,我迟到了。Извини/извините за поздний звонок对不起,我这个电话打的太晚了。对方不介意的话会用Ничего страшного没什么事。对方久等了,会说:Я уже собрался/собралась уходить我正打算要走。(https://mp.weixin.qq.com/s/rPFeK_Fzk91WBKgh-MQk4w)
三:俄漢道歉语使用相似性
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不便时,习惯性用道歉语来表示,例如“不好意思”“对不起,麻烦了”“Извините !”“Простите!”,除了能将对方感到被冒犯的感觉降低,还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及礼貌。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是感谢等行为,通常都用道歉语作为开头,例如问路“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去~怎么走?”,在公交车上,也通常可以听到“不要意思,请让一下。”,“извините, можно пройти?”。在中俄两国都会用道歉来表达对打断别人正在做事的歉意。
Leech(1983)提出“礼貌”原则来解释人们道歉时产生的言语行为,Brown和Levinson(1978/1987)提出用面子理论来解释。道歉语使用的因素主要体现对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估算,包括四个因素1,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2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3,说话与听话人之间的要求大小。4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受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权力和社会距离的影响。(Brown和Levinson,228-230)中俄两国都是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关系越熟悉,说话越直接。当需要请求帮忙或者冒犯到对方的时候,关系亲密的人可能会省略掉道歉这个步骤。关系越生疏,社会地位差距越大,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说话方式比下位者对上位者表达请求会更直接和不含蓄一些。而下位者对上位者表达请求和歉意时会更委婉。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下级对上级,小辈向晚辈道歉皆需用上敬语。即称呼受话者为“您”。受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影响,如果要求别人做的事是其义务,而是说话人的权利,比如表达请求时,请求出租车司机送自己到达目的地和请求同事帮忙送自己到目的地说话的委婉程度也不一样,
四.俄汉道歉语使用差异性
无论俄汉两个国家,受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影响 、冒犯行为的严重程度。 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相对的权利与义务这些因素的影响。 这些社会因素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是不同的。“面子”理论在特定社会中受到其文化规则的制约,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多种因素长期影响下形成了判断标准上的差异。
两个国家之间文化不同,中国受传统儒家学派影响,说话偏向于自谦,汉语的道歉语表示自谦和感谢。明明做的很好,也要用“不要意思,献丑了”,“招待不周,让您见笑了”等来表达。虽然是向他人表达歉意,但实际上是自谦的说法。汉语中需要对方帮助或者受到了对方的帮忙时,习惯于用道歉来表达谢意。比如当需要麻烦别人去做什么事,会用“真对不起,麻烦您了”,这样的说法,上述这些用法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语句,与俄语相差甚远。
受文化理念、民族性格、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语言内外因素的影响,俄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纷繁多样。中国人直接道歉是为了维护双方的和谐 , ,而俄罗斯人则是为了减轻责任的道歉更多是为了维护个人。俄罗斯人认为是侵犯个人权利的事情中国人则可能认为不是。例如 ,俄罗斯人在打喷嚏之后都会说一句“请原谅。( Извините. )”而中国人却从不介意 ,也不会因此而向谁道歉。
五.中俄交际的模式分析
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道歉行为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文化价值观与民族意识的不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重视“语境”而非“内容”,注重建立社会信任,关系的维持比较长久。沟通是含蓄的。模糊时间观念。低语境文化中,低语境文化的人在进行言语交际时,说话方式通常简单而直接,严格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来与他人进行交往,保障表达的清晰度和完整性。严格重视时间观念和细节把控,不重视环境作用。中国人在交流中更注重社会地位、和其它的心理语境还有外界语境信息。而俄罗斯人经常忽略这些信息 ,他们在交际中更多依赖的是信息本身 。
自我意识的不同也是造成俄罗斯和中国道歉行为及策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的自我倾向于集体自我 ,而俄罗斯人的自我则倾向于个体的自我。集体的自我强调团结、和谐 ,而个体的自我重视独立、竞争。对个人权益的忽视是导致中国人道歉低频率的又一个原因。此外 ,社会关系也影响着人际之间的交际。社会关系由社会结构决定。
中国的传统小农经济引导着人民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间概念模糊且形成家长制的集体主义社会结构,每个人在其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这样使得社会安全和和谐有了一定的保障。还左右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对中国人来讲 ,道歉的社会功能是维持人际间的和谐 ,也是维持等级格局的基本要求。在西方文化中 ,社会结构是平等取向的 ,这就决定了道歉的社会功能是维持平等秩序的弥补手段。由于个人主义或人权至高无上,只要冒犯了别人 ,就等于侵犯了别人的利益 ,就必须道歉 。
中国自古以来儒家学派根深蒂固,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每一个人都与他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整个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与他人交际以及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人必须了解与他人的相关性并加深对自己的认知。俄罗斯自彼得大帝时期学习西欧的技术,文化与制度,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西欧国家的文化模式。因此在与他人交际中模式偏向西方语境文化。
中国人的自我倾向于集体。而俄罗斯人的自我则倾向于个体。集体的自我强调团结、和谐 ,而个体的自我重视独立、竞争。以上是影响中俄道歉语交际差异原因。
从俄罗斯和中国道歉策略选择上的异同可以看出道歉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程度上跨文化的共同性。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境中 ,在相同的社会因素和语境特征下 ,并且行为的冒犯程度也相同的条件下 ,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实施道歉的方式大致相同。社会语用因素。相对权势和行为的冒犯程度等是和道歉的实施方式紧密相联的。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知道在何时何地正确且恰当的使用道歉语是必要的 ,由于文化、社会习俗、语境等等的差异,一种语言中的道歉语使用场景无法完全适用于其他语言。对俄汉道歉语的研究,更有助于俄语学习,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俄罗斯国情、俄罗斯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春红,周民权.俄汉道歉言语行为的社会性别语用对比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4(02):36-40.
[2]蔡海芬.俄汉道歉语对比研究[J].现代交际,2019,496(02):109-110.
[3]李力.中国人的面子观与汉语道歉语的语用特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9):29-30.
[4]孙守峰.汉语感谢场合下影响道歉语使用的因素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5):46-47.
[5]王力,刘欣红,王锦山.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08-110.
[6]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94.
[7]张国霞-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行为与道歉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