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跑线 vs 地平线

2020-11-18李利会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起跑线天涯成才

李利会

提到“起跑线”,可能热度最高的当属“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了。关于“起跑线”,中国的家长有很多话题和经验,更有很多教训。“赢在起跑线”是太多家长的梦想,因为梦想驱动,家长对孩子的各种开发、各种抢跑都投入了极大热情,“零岁方案”“提前占坑”一片火热,让人目不暇接。不少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抢先起步,就可以抢先成功,因此大家乐此不疲、甘之如饴,有人亦步亦趋,也有人叫苦连天。那“赢在起跑线”究竟靠不靠谱呢?“起跑线”这个概念对于教育,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呢?其实我们可以先想清楚以下内容。

人生是不是赛跑

我们先假设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人生就是一场跑步比赛,那起跑线肯定是存在的。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起跑线界定在哪里比较合适?是出生之前还是呱呱坠地之时?又或者是幼儿园、小学?不同的定位,决定了家长让孩子抢跑的时间和方式。

光是一个起跑线在哪里,就已经让人很迷惑了。我们再想远一点,既然有“起跑线”,那有没有“终点线”呢?终点线又在哪儿呢?或者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是高学历、高收入吗?還是抛开功利,让孩子“成才”?那“成才”不是还应该建立在“成人”的基础上吗?教育的终极目标如果不是指向幸福,如果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幸福而完整的人,那肯定是让人失望的。“成人”必定比“成才”更重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基于这一点,人生哪怕是赛跑,那也肯定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比马拉松还要长的长跑。既然是一场长跑,长路漫漫,唯有坚持。何时出发、一时的落后,好像也没有那么关键了。作为家长和老师,如果认可和接受这一点,是不是可以稍微缓解一下焦急和慌乱,从而更加关注生命过程的体验?人生不是一次赛跑,而是一次旅行。因此,我们其实更加需要关注地平线。

忽略起跑线,关注地平线

记得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是这样描述地平线的:“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首诗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远方的向往,也让人想起了他另一首诗里的一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反复吟诵,在心生敬意的同时,我们也对人生的“地平线”有了更多的思索。

地平线是什么呢?古人喜欢把地平线叫做“天涯”。宋诗有云:“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每每念起,总是想起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那一片辽阔:在海边,在草原,在戈壁……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地方就是地平线。我们都明白,目之所及,其实并不是天之涯、海之角、地之极,因为科学家早就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常识:地球是圆的。所以,作家贾平凹才在他的《地平线》一文中借一位老人之口告诉我们:“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引申开来,就教育或者人生而言,“地平线”是不确定的,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但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吸引着我们胸怀希冀向它出发,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行。 于是,“终身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八大理念”之一多次被提及。我们呼吁正视“地平线”,回归教育的初心和原点,应更多地关注到“人”。因为我们深知: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 于是,我们开始构建教育定义的新内涵,教育和学习将超越功利主义,趋向融合与包容,从而撇去焦虑,享受过程。

天地之大,孕育了开阔绵长的地平线。当我们的眼睛不再盯着“起跑线”,打破固有的认知,我们会发现教育处处是风景,人生时时有惊喜,原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从这个意义来说,远方不远,未来已来,“地平线”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谕亭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起跑线天涯成才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熏风四月到天涯
品读
豪书
五行真经(9)
给远方
虹猫仗剑走天涯(第2集)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