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课堂于学生 与学生共成长
2020-11-18舒君
舒君
一、游戏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缓解一下心情。请看“温故而知新”。
(师出示文字:从地铁站出来,外面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建筑物上的国旗迎风飘扬,马路边的鲜花分外明丽。)
师:这段文字你还熟悉吗?谁来说说觉得哪里熟悉?
生:这段文字选自《散落的钞票》。
师:记忆非常准确。这段文字是在立明他们做了好事以后,走出地铁口的时候作者进行的景物描写。请你们再次默读一下它,说说有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了“我”和立明当时愉快的心情。我的回答完毕,请问哪位同学有补充吗?(环顾)我请王旭帮我补充。
生:我对魏宁键的补充是这段文字用侧面
描写衬托出了“我”和立明愉快的心情。
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让你有高兴的感觉呢?
生:我找到写出高兴的景物有:蓝天白云、建筑物上的国旗,还有马路边的鲜花很漂亮。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还有其他的想法?我请侯尹晗来表达她的想法。
生:我对吴彦瑾的补充是:我觉得还有“秋高气爽”。
师:从这些景物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愉快、高兴的——
生:心情。
师:难怪人们常说:“一花一叶皆世界,一景一物总关情”。(板书课题:一景一物总关情)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了之后,谁来说说对它的理解?
生:我的感受是:“一景一物”指的是写的那些景物关系到了这篇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有其他想法?我请吴润丰表达他自己的想法。
生:我對李跃皓的补充是:“一景一物”是表示景色,“关情”就是指自己的心情。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对我有补充?我请王旭帮我补充。
生:我觉得“一景一物”就是每一个景物,那个“总”就是总是,一景一物总是跟人物的心情有关。
师:你们理解得非常不错。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课堂闯关
第一关:赏景物,知心情
1.弄明要求
师:这节课和我们平常上的课有点不一样。这节课我们需要去闯过三个关卡,才能明白“一景一物总关情”的真谛所在。现在带着我们的自信进入第一关“赏景物,知心情”。要想通过这一关,可得按照要求来做,看看它的要求有什么。谁来读一读自学要求?(师出示)
(1)自由默读三则材料。(2)用圈圈出文中写了哪些景物。(3)在景物旁边用关键词批注你的感受。
师: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三个非常关键的词
语,不知道你们找出来没有?
生:我觉得这里是“自由默读”。
师:我听到你的声音,强调的是——
生:默读。第二个关键词是“用圈圈出”中的“用圈”,这是第二个关键词。我觉得第三个关键词是“用关键词批注你的感受”里面的“感受”,我觉得“感受”是关键词。我的回答完毕,请问同学们有什么补充或者别的意见吗?我请李佳玲补充。
生:我认为第三个地方不是“感受”,而是“批注”我们的感受。
师:你们同意谁的观点?
生:我同意李佳玲的观点。
师:同意李佳玲观点的同学请举手,(生举
手)大部分都同意她,请放下。对,第三个要点,必须要做——
生:批注。
师:而且要用关键词来批注。要求明确了
吗?现在拿出“学力单”开始自学。时间两分钟。
(师出示自学要求和三则材料,生默读、圈画、批注,师巡视。)
师:好了,时间到。谁来分享一下你刚刚的自学成果呢?
2.分享材料一
生:材料一,我觉得景物有:天可爱,那么明朗……
师:你的感受——
生:我的感受很美。谁对我有补充?我请文乔治帮我补充。
生:我对李响的补充还有这里,“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这里我感受到老舍来到草原十分愉快。我说完了,请问谁还有补充?我请蒲弘儒帮我补充。
生:我同意文乔治的感受,不过我觉得这里有个景物他还是没有找到,在第一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觉得“草原”也是景物。我说完了,请问同学们还有补充或者不同的意见吗?我请张陈扬来对我做补充。
生:我不同意蒲鸿儒的补充,因为草原已经概括了所有的景物,所有的景物都在草原,所以“草原”不应该是景物。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对我还有补充?
师:这是你的想法,请坐下。大家分享的第一则材料,总的说,让人感觉到什么?
生:十分愉快。
3.分享材料二
师:后面还有两则,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呢?
生:我找到的景物有暮色,还有岩石跟天上。我的心情是感受到当时非常恐惧。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还有补充?我请孙艾琳帮我做补充。
生:我同意黄境鑫的观点,我对黄境鑫的补充是:我觉得景物还有星星。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我请彭瑞来。
生:孙艾琳和黄境鑫已经快找完了,但是还有一个没有找到。我觉得景物还有悬崖。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有别的想法或补充吗?我请吴润丰来对我做补充。
生:我同意彭瑞的观点,但我对黄境鑫的观点有反对。我觉得暮色不应该是景物,暮色的意思就是很晚的时候。
师:你们平常接触过暮色吗?谁来说说,你觉得暮色是——
生:我觉得暮色就是森林里的晚上。
师:森林里的晚上叫暮色,其他地方的晚上就不叫暮色了?
生: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好,请问谁能帮帮我?我请杨丽萍来帮我。
生:我赞同彭瑞的观点,但是他说得不是很完善,我认为应该是指晚上的景色。
师:请坐下。暮色指夜幕降临时候的样子,所以它也是——
生:景物。
师:这个时候,暮色开始怎样?
生:四合。
师:四合就是慢慢地合拢,开始越来越——
生:晚了。
师:天色越来越晚了,所以我们从这里才感受到它的什么?
生:恐惧。
4.分享材料三
师:还有一则,谁再来分享一下?
生:我觉得里面的景物有长安街,还有白
花,还有灵车。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对我有补充?我请杨天霖。
生:我觉得还有人行道和人们。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对我有补充?
师:人们是景物吗?
生:不是。
师:宋嘉铭你来说说。
生:我反对刘浩天的说法。我觉得灵车应该不是景物,还有黑纱。我的回答完毕,谁对我有补充吗?我请罗振强帮我补充。
生:宋嘉铭虽然找到了,但是还有一个他没有找到的,还有“天灰蒙蒙的”。
师:更重要的应该关注到周围的——
生:景色。
师:天是怎么样的?
生:灰蒙蒙的。
师:而且让人觉得——
生:又阴又冷。
师:所以你从中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生:我从中感受到人们非常失落。我的回答完毕,我请邹伦杰。
生:我同意杨汶婧的想法。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从中感受到人们很失望。
师:失望?我请魏宁键来帮他说一说。
生:我不同意邹伦杰的观点。我认为这个时候人们的心情应该是沉痛、伤心的。
师: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佩戴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灵车开来的方向,从这里能感受到沉痛。
师:所以这里的景物是为了衬托人们心情的——
生:沉痛和悲伤。
5.对比发现
师:对比这三则材料,你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我的发现是:材料一给我们的感受是愉悦、开心,材料二给我们的感受是很恐惧,而材料三给我们一种悲伤、沉痛的感觉。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对我有补充?我请杨丽萍帮我补充。
生:我认为高云龙说得很好,但是我觉得他说得太多了,我能给他简略一点。我认为材料一、材料二还有材料三都是以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师:也就是说,不同的景物可以写出——
生:不同的心情。
师:难怪中外的作家都喜欢用这种方
法,即借用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写法就叫作“借景抒情”。(板书)
师:到现在,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一关,所以只要放轻松,闯关很容易的。那我们就一鼓作气进入第二关:品古诗,悟诗情。
第二关:品古诗,悟诗情
1.学习《春望》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的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出示杜甫的图片)认识吗?
生:杜甫。
师:杜甫在运用景物表达心情方面堪称一绝,不信,我们来看一看。(出示《春望》) 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
生:我读完了。请问谁比我读得好?我请孙艾琳。
生:我觉得我能比廖鑫月读得更好。(有感情地读)
师:你读得是比她更好,更有感情了。那我要问问你,你觉得你从这首诗里面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杜甫有决心。请问谁有不同的意见吗?我請李瑶欣圆。
生:我觉得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很伤心。我是从“恨别鸟惊心”这里体会到的。我说完了,请问同学们有什么意见或补充吗?我请王旭来帮我做补充。
生:我对李瑶欣圆的补充是:应该是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国家被毁灭了,他心里感到十分沉重。
师:你觉得这首诗的哪些字是在写他的心情呢?
生:我从“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和“恨别鸟惊心”中的“恨”字感受到了。我请罗振强来帮我补充。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恨别鸟惊心”中的“惊”字感受出来。我说完了,我想听听杨丽萍的意见。
生:我总结一下王旭还有罗振强的,我
认为他们说得都很对,但是还有一个字他们没有提到,就是“感时花溅泪”的“感”。
师:她找到的是“感”,刚才有同学说到是“恨”,(圈出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可以明显感觉到这首诗是在写杜甫的——
生:心情。
师:那如何来理解“感”和“恨”这两个字的意思呢?
生:我的理解是感觉到花都在流泪。
师:也就是说你理解的“感”字是“感觉”,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的。我说完了,请问谁有补充?我请孙艾琳对我补充。
生: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感”是感到花都在流泪了。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有补充吗?我请彭瑞帮我做补充。
生:我觉得这个“感”应该是感动的意思,自己感动的时候,他会觉得花都在为他流泪。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有别的想法吗?我请张陈扬。
生:我不同意彭瑞的意见,因
为“感”就是指感觉。
师:这是你的想法。刚刚大家都发表了自己对这个“感”字的理解,不光你们,我们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这样的理解,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感觉来理解的,但是少了一点。这首诗是有写作背景的,如果你知道它的写作背景,可能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出示写作背景)自己默读写作背景。
师:(看到彭瑞举手)彭瑞,你刚才理解的“感”是什么?
生:是感动自己,有心情的。
师:那现在读了它的写作背
景,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还是感到吧。
师:我们来看一下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者写于安史之乱之后,面对国破家亡的时候写下的,这个时候他看到的长安城还是繁华的吗?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他现在看到的长安城是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师:那你觉得这个时候他的
“感”应该是——
生:非常悲痛的心情。
师:那就是很伤感、伤心,是这个意思吗?(生点头)那我们再来看看“恨”,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中,你能感觉到他的“恨”吗?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带来了一场战争,杜甫怎么样了?
生:杜甫被叛军俘获了。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有补充?我请魏宁键。
生:我觉得钟晏妮说得非常完整,但我有自己的想法。杜甫被叛军俘获,身处沦陷区。我的回答完毕,请问哪位同学还有补充吗?
师:我听到他说身处沦陷区。
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一个细节要注意,他是只身一人去干吗?
生:投奔朝廷。
师:那就说明他和他的家人怎么样?
生:分离了。
师:什么带来的分别?
生:安史之乱。
师:这场战争带来了他和亲人的分别,你觉得这里的“恨”——
生:我觉得这里的“恨”不仅代表他恨安史之乱把他搞得国破家亡,而且还代表了他对……唐朝……
师:慢慢说,对唐朝的什么?
生:对唐朝腐败的恨。
师:哦,是这样的,你看对国家的恨也出来了。还有没有?彭瑞你再说说。
生:何霖也是答到了一部分,
但是我对他还有补充。这个“恨”,还有对侵略者、对战争的恨。他恨战争把自己和家人分开了,他更加恨叛军把自己的国家打得七零八落。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有别的想法吗?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
(生鼓掌)
师:对啊,战争让杜甫只身一人投靠朝廷,这个时候他和亲人分开了,这个恨还有就是离别之恨。这样的杜甫他的“感”、他的“恨”你现在感受到了吗?那就带着你自己的感受再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生自由朗读)
师:这时候的“感”和“恨”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来表达的呢?
生:我觉得作者是通过花和鸟来表达的。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花在
干吗?
生:花好像在哭了一样。
师:用他的话说。
生:花溅泪。
师:你还没有说完,你刚刚还说到鸟。
生:鳥是鸟惊心。我说完了,请问谁有补充吗?我请张陈扬来补充。
生:我觉得还有草。
师:草木深。
师:这些景物,花都在为他——
生:流泪。
师:鸟的叫声也让人心惊,因
为他和家人分别了。所以,你看这六个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饱受离别之苦的杜甫,也让我们感受到忧国忧民的杜甫。让我们把这种对杜甫的理解,还有杜甫对这首诗的情感融入进来,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诗。《春望》,起。
(生齐读)
2.回顾《江畔独步寻花》
师:后来,杜甫几经周折来到了成都,在成都建起了一座草堂,就是有名的——
生:杜甫草堂。
师:他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常常会去赏花,于是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生:我读完了,谁能比我读得更好?我请侯尹晗。
生:我能比陶晨读得更好。
师:那就声音再大一点。
(生大声读)
生:我读完了,谁能比我读得更好?我请孙艾琳。
(生有感情地读)
师:你从她的读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从孙艾琳的读中体会到杜甫很开心。
师:能具体说说吗?他开心的时候看到黄四娘家的——
生:花。
师:花怎么样?
生:花满蹊。戏蝶时时舞,娇莺恰恰啼。
师:今天这节课你终于敢举手回答了,非常好!花除了满蹊,还单独用了一句话来说,叫——
生: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除了写它,还写了——(指诗句)
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情?
生: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愉悦、开心的心情。
师:那就带着愉悦、开心的心情,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生自由读)
3.对比探究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出
示两首诗)对比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春望》是杜甫在伤心时写下的,而《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在开心的时候写下的。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还有补充?
师:你找一个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的来说说。
生:我请曾丽颖来做补充。
生:我对何晏辰的补充是:这
两首诗都是在用景物来表示诗人的心情。
师:能具体说说是什么景物吗?
生:《春望》写的是有花还有鸟,《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有花、戏蝶还有娇莺。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对我还有补充?我想听听李跃皓的补充。
生:我觉得他们还有一点没有找到。第一首诗是忧国忧民,第二首诗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
师:他们在表达自己心情时用到的景物有哪些?第一首诗有——
生:花溅泪和鸟惊心。
师:第一首诗有花,第二首诗有花没?
生:(齐)有。
生: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好,
请问谁能帮帮我?我请彭瑞来帮
帮我。
生:第一首诗有花,第二首诗也有花。
师:但是呢——
生:但是却衬托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情。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为什么同样的景物衬托出的却是不一样的心情呢?
师:啊,这个问题有难度。
生:我请魏宁键来回答。
生:我来帮彭瑞解决这个问
题。为什么这两首诗都在写花衬托出的心情却不一样呢?这正是因为当时的写作背景是不一样的。《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写于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带着忧国忧民的情感。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它表达了一种愉悦、开心的心情。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还有补充吗?我请杨丽萍来帮我补充。
生:我认为魏宁键说得非常完整,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这里不仅有关于写作背景,还有关于诗的题目。
师:和题目有关,这是你的想法。刚才魏宁键已经说得很好了,写作背景不同,所以人物的心情就——
生:不同。
师:就是因为人物的心情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花、同样的鸟在他笔下写出来的两首诗是截然——
生:不同。
师:这就叫作“景由情生”。(板书:景由情生)现在我们就找到了“一景一物总关情”的真谛所在。
师:第二关有一定难度,大家齐心协力闯过了,非常好。现在有信心进入第三关吗?
生:有!
第三关:用景物写心情
师:我们来看第三关:用景物写心情。(出示练笔要求:①用以下景物表达心情:太阳、空气、小鸟、树、花。②同桌商量,一人写一个情景。)谁来读一读要求?我要找个没有举过手的同学。(指名读)
(生读)
师:谢谢你的朗读!现在迅速和同桌商量,然后开始你的创作。
(生同桌商量)
师:最快的一组是这边的,已
经开始动笔了。
(生练笔,师巡视。)
师:如果同桌都写好了,就帮他改一改。
师:现在,我找到了同桌已经改好的片段。都把笔放下来,我们都来当当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写到刚才说的景物,有没有表达出他的心情。请你来读一读你的。
生:(读自己的习作片段,略)请问谁对我有意见吗?
师:你要听大家的意见,不要听表扬,是这个意思?
生:嗯,我请彭瑞。
生:我觉得李亚函写得非常
好,感觉就像《散落的钞票》里面最后的一个自然段那样,表达出了自己的心情。
师:你觉得他哪里写得好?用这个笔去画一画。
生:(走上讲台,一边画一边说)你看“花儿都在向我微笑”,这多么美、多么开心的一幅画面。“树在向我招手,迎接我回家”,大家说,你们感受到了李亚函的这种开心和愉快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最后再给一个机会,你还想听听谁的?
生:(笑)我还想听听王旭的。
生:我也觉得李亚函写得非常好。我从“太阳高高地照着我,一身温暖”中的“温暖”这个词感受到了愉悦的心情。
师:请问大家对他还有补充
吗?待会下课再给他说好不好?我们时间有限。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同桌的。请你读一读你写的。
(生读)
师:你想听听大家的意見呢,
还是听大家的表扬呢?
生:我想听听陶然琪的意见。
生:我对她的意见是:“鸟儿的叫声让人受不了”可以改成“鸟儿的叫声真叫人厌烦”。
师:最后一个机会再给你。
生:我想听听张陈扬的意见。
生:我对李瑶欣圆的意见是树和花应该分开写,因为这样可以表达得更具体一些。
师:李瑶欣圆,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张陈扬说得非常
好,我接受他的意见。
师:那下来的时候就改一改,
好不好?很多同学都还想再展示,我们下来的时候再展示。
三、课堂总结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你现在对“一景一物总关情”是如何理解的?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的,示意我一下好吗?
生:我现在感受到“一景一物总关情”的意思是每一个景物、每一个物体都能衬托出人物的心情,愉快或者伤心。
生:我不同意吴润丰的想法。
并不是每一个景物、每一个物体只能表达开心和伤心,我觉得应该是每一个物体和每一处景色都是可以表达出感情的。我的回答完毕,请问谁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你总结得太好了!
(生自发鼓掌)
师:任何景物都能表达任何
的心情,所以一景一物——(指
板书)
生:总关情。
师:那就把这节课的收获应
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好不好?
生:好!
师:下课!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