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

2020-11-18王家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管理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

王家峰

[摘 要]事业单位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过程中,要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为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奠定重要的财务信息和数据基础,保证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在会计信息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管理举措,为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8.007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8-00-02

0     引 言

事业单位是一类承担重要社会服务职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政府协调和辅助职能。现阶段,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和有序运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分级和分类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质量和水平,而会计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会计工作提供的各类信息数据是事业单位重要的核心数据,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能够直接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的资金财务状况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为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奠定基础。在新形势下,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清楚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和研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管理举措。

1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要求

1.1   可靠性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首要体现,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以往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一部分事业单位需要向上级财政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但是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或其他原因存在不合规操作的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情况,使会计信息无法如实反映单位的计量和报告数据,导致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误判,影响决策,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而当前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工作就是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事业单位以实际的经济活动和收支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确认,提升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1.2   全面性

由于事业单位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职能,相关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财政部门合理的执法收入及其他社会企事业团体的支持,资金来源不同,使用渠道也不相同,这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必须将各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全部纳入会计核算工作体系中,不能出现漏算或错算等情况,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1.3   及时性与可比性

在新形势下,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还提出及时性与可比性的要求。及时性主要指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跟踪性核算,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业务往来及时跟进核算,尽量不要发生拖延或延后核算的情况,以影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可比性主要指事业单位财会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与历史数据和其他单位同期数据之间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及时找出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财会管理经验,实现科学决策。

2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之所以不高,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普遍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高,认为只要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符合规范,能够应付上级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即可;二是事业单位更加重视业务,但没有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相应的财务设置比较简单,灵活性较差,很难提供辅助决策的重要会计信息。

2.2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会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问题。首先,体现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不够完善,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由于部门设置比较简单,往往将内部审计与财务审核混为一谈,很难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督性,使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体现在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缺乏一定的认识,相应的监督机制与財务风险识别机制不够健全,财会工作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很难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3   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不全面

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上,许多事业单位目前尚没有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服务和开展内部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经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财会管理环境日益复杂,传统的财务会计只集中于记账和核算,很难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因此,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应逐步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真正实现会计工作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融合,发挥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和参与决策的职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只设有财务会计岗位,管理会计存在一定缺失,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完整,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决策需求。

2.4   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人员在具体执行会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一部分会计管理人员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无法适应一些新业务的需求,使财务处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失误,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还有一部分会计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进行账目造假,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3     事业单位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3.1   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要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以思想指挥行动,更加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首先,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入手,强化培训和学习,使其掌握必要的财会知识,了解会计信息在辅助决策方面的重要性,合理部署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其次,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充分展現业财融合理念,将财务和业务相结合,实现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财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3.2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根本举措在于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内审机制,成立独立的内审部门,通过审计监督和审计评价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审核,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规章制度,保证各项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和问题整改机制。对于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要基于财务审批和预算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和风险预测;对于一些高风险项目,要谨慎审批;而对于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要及时督促和落实整改,以严格规范的制度管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3.3   构建先进的会计管理体系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事业单位要做好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先进的会计管理体系。首先,事业单位要树立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增设管理会计工作岗位,实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融合。其次,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使其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和联系,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业务往来进行规划和控制,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编制相应的财务计划,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利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实现最优决策。

3.4   提升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要想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重视人才,提升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针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需求。其次,为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单位可以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岗位轮换机制,激发财务工作人员积极进取的信念和动力。最后,以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提升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能够坚守职业道德执行相关的会计工作,避免会计造假行为发生,在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4     结 语

事业单位要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从思想认识、制度完善、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等角度提高单位会计信息服务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9(10):182.

[2]于丹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27):35-36.

[3]王婷.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市场,2017(36):

187,189.

[4]李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240-241.

[5]顾敏.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策略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5(12):137-138.

[6]乔丽荣.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196-197.

[7]刘冬平.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205-206.

猜你喜欢

管理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研究
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关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