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初探
——以河池学院民族地区卓越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团队为例

2020-11-18冉登远黄勇樽

教育观察 2020年35期
关键词:异构卓越思政课

冉登远,黄勇樽

(1.河池学院附中,广西宜州,546300;2.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一、背景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河池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性对滞后,其教育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广大基层教师“走不出去”,看不到外面世界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缺乏驾驭教学的格局思想;优秀教师“引不进来”,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物质条件与发展平台。

地方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优化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为促进河池地区大中小学思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2010年起,地处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由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教育工作者、地方基础教育思政教研员、地方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组成的“民族地区卓越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打破了区域原有的故步自封、各自为战的状况,整合了河池市十一县区思政教研员、各县一线优秀思政课教师等教育教学资源,构建了民族地区教学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二、实践探索

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宗旨为:团队是教师成长的家园,是教师专业自主的沙滩和专业发展的港湾。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探寻了个人磨课和集体磨课(同课异构)有机结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形式,借助“共建日”“共建周”“共建月”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和“三方导师制”,消除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或职业发展“高原期”现象,提高他们指导师范生“三习”(见习、实习、研习)的能力。这一做法既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了合格、优秀、卓越的思政课程师资,又能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大化地彰显地方院校服务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功能。

(一)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教研方式,它通过统一的课题,不同教师的执教,每个教师的参与听课、评课,使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1]磨课是指一段时间内,帮助上课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以促使该课成为质量较高的精品课。[2]某种程度上讲,同课异构是一种“集体磨课”。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主要通过“共建日”“共建周”“共建月”开展的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在“共建日”举行小学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在“共建周”举行初中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在“共建月”举行高中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1.研讨形式

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有两种:高校内思政专业师范生之间的生生同课异构,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同台竞技的师徒同课异构。生生同课异构限于思政专业师范生之间的选拔性竞技,遴选出选手,参与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同台竞技的师徒同课异构。师徒同课异构是在中小学真实的环境中开展思政专业师范生与中小学一线优秀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同课异构活动。

2.研讨主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前瞻的教学理念、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丰富的教学机智、激情四射的精神风貌、求真务实的教学风格、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形象直观的教学板书以及温文尔雅的教学仪态等,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主题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历年同课异构主题

(二)“三方导师制”

河池市下辖11个县区,由于交通不便,县与县之间的交流十分困难。河池学院所在河池市宜州区距离其他10个县区有一段距离,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要到各县区举办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存在不少难度。即使能够开展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和时间。各县区中小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是否都能够参与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还是有所顾虑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解除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后顾之忧,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负责人及时与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并创新了卓越政治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导师制”,即由高校教师、地方教育机构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培养思政专业师范生。[3]

思政专业师范生入学后,每十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为小组配备“三方导师”,以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诊断性训练指导。基于“三方导师制”的实施,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在指导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磨课活动过程中,选择集体磨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来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并且进行探索与实践。

三、活动效果

十年来,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以高中、初中、小学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为主题,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主题活动已经成为河池学院的一张名片,成为地方高师教育的知名品牌,在区域性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成长

经过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中的高校思政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双丰收。教学上,思政专业教师尝试性开展研究型教学研究,并且由点到面,将研究推广到整个课程群。教研上,思政专业教师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教育科研项目,如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族地区校地教学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等。

(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教研员的成长

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中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教研员在实践中积极推行5E教学模式、幸福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等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有利于学校其他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于自身而言,这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教研员不仅获得了专业成长,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荣誉,如教学成果“教学团队架构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获得2017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民族地区校地教研共同体建构与创新实践”获得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思政专业师范生的成长

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推动了思政专业师范生的见习、实习和研习的一体化和常态化进行,其教学技能与教学研究水平获得双提升: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师范生不仅在广西历届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诸多奖项,还成功申报了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在多个刊物上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总之,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促使思政课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顺利实现,即思政专业师范生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现了无缝对接与无痕转移,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卓越的思政师资。

四、结语

十年来,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在河池市桂宜高中、河池学院附中、宜州区第二小学等多所学校举行了思政专业师范生与一线教师同台竞技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有效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实现了团队成员的专业化发展。如何持续促进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卓越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值得继续探索与推广。

猜你喜欢

异构卓越思政课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