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 展现钱学森、任正非等中国灵魂人物
2020-11-18
从事雕塑三十余年了,雕塑已成为我的视觉习惯,思维模式、表达载体和生命方式。回想引导我走上雕塑之路的原因,也许跟我儿时的孤独有关,儿童时期,父母忙于工作我被留在家,伴随我童年成长的是家里的门缝,我可以透过它看到外面的世界。终于上了小学有了小朋友,但我还是喜欢躲到市场的某个角度偷看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我也喜欢用画笔记录一些有趣的形象。从那时起眼睛仿佛成了我了解世界的途径,这成了我几十年不变的习惯,现在想来也许是童年的这段经历让我只能从事视觉的艺术,我走上雕塑之路是一种必然。
我通过形象认识人性有这样一个过程,原来我是信任相由心生的,因为人的面孔要比嘴里说出来的东西更可靠、更真实、更多也更有趣,随着在这个世界久了,我发现一些人的脸很具欺骗性,他们可以凭着一张善变伪善的脸活在这个残酷的尘世,而且一个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不太相信相由心生了,仅以脸皮断人是不太可靠的。
雕塑家的双眼必须具备穿透浮华伪善的皮层而直达灵魂深处的能力,更要有抓住真魂再现灵魂的艺术表达能力。
有幸为钱学森、任正非、莫言、马云等杰出人物塑像,塑名人就要读名人、悟名人、懂名人、学名人,这些年来古今中外的名人我塑了不少,好像也经历了他们一样的人生,体会了同样的奋斗……他们让我懂得了坚持自我,让我在雕塑这条孤单辛苦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这就是钱老”
2005 年,解放军总装备部和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老师找到我,让我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塑像!这是很大的荣誉!我感到意外和不解!我从贵州赶到北京去接受这项任务,钱永刚老师很热情地将我接到解放军总装备部,我见到了钱老的秘书涂元季少将及钱老身边的工作人员,我问:“北京有许多著名的雕塑家,怎么会找到远在贵州又没有什么名气的我来为钱老塑像呢?”他们说:“我们看过你的作品,你虽然年轻,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你的雕塑把人做‘活’了,很有灵魂!所以我们请你为钱老塑像,这是我们多方比较后的决定,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涂元季少将表态说:“你需什么资料请尽管说,我们全力提供。”
这样的信任让我感受到责任和压力,更充满了动力!回想起八七年正式学习雕塑以来,我就不满足只是形象的准确,雕塑作品如果没有神,就是死了的躯壳,我认为表达灵魂是一切艺术的起点和终点,几十年来我始终在探索和实践人物灵魂的固化表达(即雕塑表达),“以灵魂去雕塑,以雕塑现灵魂”成了我的座右铭,钱学森的亲人及身边工作人员能感觉到我作品中的灵魂,确实让我感动!我不能说我的雕塑怎么好,但我敢保证我是把心活脱脱地掏出来做每一件作品的。
在北京的数天,钱永刚陪着我走访了与钱学森有关的学校和机构,生动地讲述着钱学森不为人知的经历和他与父亲的趣事,在和我的交流中,钱永刚老师始终称呼父亲为“钱老”,好像一位普通百姓对大学者的称呼,于是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人民的科学家钱学森。
与钱永刚老师相处的数天中,他几次为我开车门时,还用手掌遮住车门顶部,使我感受到平等和亲切,我更尊敬永刚老师了。从钱学森儿子钱永刚的身上,我明白了钱学森之所以如此让国人崇敬的原因了!
钱学森的祖籍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回到贵阳后,我开始熟悉资料,看了大量杭州人的照片,找到了杭州人形象的共性,我又深入研究钱老家族的形象特征,经过反复阅读和体会钱老的图文、视频后,我逐渐触摸到钱老形象和气质形成的原因了,对如何塑造钱学森像已心里有数。
我问钱永刚老师:如果您是雕塑家,您会雕塑哪个年龄段的钱老呢?他说:“我会雕塑七十岁左右的钱老,这个阶段是钱老最放松,研究领域最广,最本真的时期了。”再读钱老这段时期的资料,我终于明白钱永刚老师这样定位的含义了。
为创作《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像》,三年多来我几乎不出门,工作室地上桌上堆积着钱学森的书籍,墙上挂满了钱老的图片,电脑里全是钱老的视频,属于我的空间空气里也弥漫着钱学森的气息,我整个人都融化在其中了。
钱学森是伟大的科学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奠基人和导弹之父,在塑造时我既要表现钱老的胸怀环宇,又要表达钱老的精细入微,既要表现沉着平静,又要透过平静传达深藏心底的热烈和大爱……
与钱学森儿子钱永刚在一起
塑造时我着重刻画钱老的这双眼睛,这双眼里蕴含了大于70%的睿智、大于20%的慈祥和大于10%的神秘……钱老的这双眼睛仿佛穿透了宇宙的广袤无垠,了然了人类的古今之变后回到5 米之内与你亲切的交流。
我将钱老的泥塑小样送京,北京方面组织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塑像的研讨会,与会者有钱老院士级的学生、文化方面的高级教授、建设专家及钱老的家人,还有建设部的院士级专家。会议时间很长,大家看着钱老塑像一边幸福地回忆起与钱老共同工作的日子,一边讲述着钱老的故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钱老塑像,看着大家的话语变成了一粒粒飘在空气中的分子,纷纷争先恐后地往钱老塑像里钻,也有少许的分子仍逸浮在空中,显得有些犹豫未决的……我思想着塑像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如果塑像承载收尽了全部的话语,说明这件作品完全的成功了!
我入神地盯着钱老塑像,想着为钱老塑像的初心:用这尊塑像将钱老近百年波澜壮阔的一生与中国艰辛而伟大的航天事业融合起来,与近百年来的中国,特别是新中国的发展融合起来,看着飘浮在空中的分子,听着大家讲着钱老的故事,我的双手不由自主地在钱老的泥塑上抚捏划动……
回到贵阳后,我更深地浸入钱老雕塑的创作……,数月后永刚老师见到塑像眼前一亮!激动地说:“这就是钱老!”
任正非是很值得塑像的人
人类是经大自然精选出来的精品,任正非这样的人是人类中精品中的精品。
马云说:“任正非才是真正伟大的企业家。”老百姓说:“任正非是中国的脊梁。”
我尊崇意志坚定、持之以恒、有责任、能担当的人,我也总是被这样的人及他们的所为感动,干了雕塑这行总想用雕塑把他们的精、气、神、魂固化下来,期待着更多的人受到感动,得到启迪。
任正非说:“如果13 亿人每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中国就伟大了。”改革开放这四十年,中国人的人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中庸的中国有点“野”,我们贵州老乡王志纲先生用四句话总结了改革开放“逼出来的改革、摸出来的市场、放出来的活力和挡不住的国运。”诚然,这短短的四十年,中国被逼成了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逼出了一批像任正非这样的时代英雄。任正非的身上有着中国从贫穷到赶超,到引领的时代烙印,时代精神在他的身上反映得很充分,我同样被时代所感染,为时代英雄塑像真是一件很过瘾的事!
1944 年,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布依族县,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人讷言敏行,崇尚个人奋斗。贵州人总是有那么一点不服气的劲,有那么一点不甘落后的心,还有那么一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贵州人“日鼓得很”。任正非和老干妈企业的陶华碧就是“很日鼓”的人,他们把这种执拗咬住不放性格发挥在了企业上,所以成就了今天的华为和老干妈。他们很讲究实际,干能力所及的事。
为塑造好任正非像,我查阅了有关他的图文,总体的印象是饱经风霜、坚韧不拔、向前向上的。在任正非的脸上,总有一种不可言明的焦虑感和苦难感,在一些视频上见他即便是笑,也是带着刹车的,这种焦虑和苦难仿佛仅他独有,在与他同时代的中国企业家中,很难发现如此深度的焦虑和苦难,这种深度的焦虑和苦难是由贵州这块土地铸就的。
我久久凝视,细细品读有关任正非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个表情……掏空自己去听、去感受、去发现形体、形象中所隐藏着的故事。我闭目关掉与实体世界的联系,让心中的世界无限放大到足以抵抗现实的任何侵扰。在半梦半醒之间,我感受到任正非的性格是憨实的、坚韧的、焦虑的、敏感的、怀疑的、乐观的、谦虚的、强悍的、攻击的、无私的、奋斗的、野心的、野性的、低调的、内敛的、无私的,不同表情、不同经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任正非在我的大脑里同时出现。
恍恍惚惚……无数个任正非在脑里兼容,贵州的地形、地貌与任正非的人形.面貌互相投射、反复重合,大脑出现了一张欲哭无泪、苦难、沟壑纵横的脸,从低处昂扬向上,他的整个身体仿佛成了一个巨型的钻头,正突破地壳不停地螺旋上扬,其力度越来越强,有捅破天的趋势……
我从半梦半醒的恍惚状醒来,顿时找到了任正非雕塑的创作灵感!任正非的精神形象已入心入脑,我甚至可以不借助照片,就可以画出不同表情的任正非像,我为塑像设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将任正非波澜壮阔的一生浓缩于雕像之中。二是将任正非的精神化为雕塑,来激励人,启迪人。三是借任正非像来表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民的奋斗史。
刚钉好木桩我就难压激情,迫不及待上好大泥,泥土在我颤抖的手中变化着,或波涛起伏、或扭曲储力、或凝结成冰、或深入骨髓、或蜻蜒点水、或飞扬驰骋……大块小块的泥土如散碎的磁铁,挣脱我的双手纷纷奔向核心。我的灵魂与任正非的灵魂混合交融,化成雕塑力往人物的骨骼中、肌肤上和细胞里注入,我刻意强化任正非脸上的每一个起伏、每一条皱纹,使其堆垒,让苍桑写满.让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永不罢休的韧力、狠劲……
我用雕塑刀在塑像脖颈处砍出几道决绝的深痕,借此来强化人性的力量和不屈。我怀着崇敬俯下身体让自己低矮一些,以仰视的角度塑造人物的双眼,任正非的这双眼睛有太多的内容,太多的可读性,目光中有民族的担当,有勇往直前的气魄,有不进则退的焦虑,有跑赢时光的紧迫,有充满自信的期待,有温情脉脉的眷恋……
当观众观赏角度处于雕塑四分之三侧面时,稍微俯身抬头仰视雕塑,会发现任正非的目光变得异常的犀利,如两道射向黑夜的光束……此时脖颈下决绝的深痕会更加抢眼,这干脆利落的深痕会像刺进长空的利剑……
我在创作时浑身都绷着劲!心跳加速!热血沸腾!我的精神被升华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与雕塑的每一个细节融合,雕塑与我形成一种内生力和能量场!我的灵魂紧随任正非的灵魂,体会同样的喜、怒、哀、乐、爱、恨、担当;体会上高山,跨平原、越大海、走小溪、临深渊,迎日出……以灵魂去雕塑,以雕塑现灵魂,做雕塑的我是很幸福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无论是钱学森、任正非,还是莫言、马云,一个人物就是一个传奇,一个时代,一个故事就是一种人生。
我常常对学生说:雕塑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和全部的情感与时代融合,这样才能成就艺术上的“大我”。如今知天命的我,能与推动时代进程的人物同处一个时空是幸运的,我能感受到他们的能量,为他们人性光辉的永存,为他们精神的发扬,我将继续为时代雕塑……
雕塑家李钢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请教艺术的灵魂表达
莫言之言(年代:2013 年 材质:铸铝 高110cm)
莫言莫言(年代:2013 年 材质:红高粱 高100cm)
融裂东西(年代:2016 年 材质:树脂 宽180cm)
贵州脱贫攻坚楷模黄大发(年代:2019 年 高:170cm 泥塑局部效果)
中山先生像
卡尔·马克思
北极悲歌(年代:2014 年 材质:铸钢 高110cm)
马云之攻守道(年代:2017 年 材质:铸铜、泥塑 局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