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政治:《政治生活》非选择题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
2020-11-18四川
四川
讲政治是思想政治课程鲜明的价值追求,在《政治生活》的教学和考试中,这一要求显得尤其直接和突出。陈友芳教授在《中国考试》2019 年第10 期发表文章《高考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测评框架的构建》中指出“针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可直接观测这一特性,提出通过真实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诱导出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关键行为表现,再通过这些关键行为表现推断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平。”据此,本文从情境、任务、内容三方面探讨《政治生活》非选择题的考查特点,并提出相应备考建议。
一、“讲政治”:情境选材的特点
《政治生活》试题的情境选材关注当前我国重大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其他重大政治活动的开展过程,聚焦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以此增强学生对《政治生活》行为主体、政治制度以及国家民族的认同,实现引导学生“讲政治”的教育价值。
【近三年考查情况】2019 年全国Ⅰ卷选取人民政协委员的构成及2018 年开展的系列活动统计,引导学生认同政协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2019 年全国Ⅱ卷选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相应政策规定,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现行的脱贫攻坚政策;2019 年全国Ⅲ卷选取外商投资法的制定过程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对我国各政治行为主体在具体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2018 年全国Ⅰ卷选取《宪法修正案》的启动、修订和通过等过程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并感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2018 年全国Ⅱ卷选取十九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的表述,引导学生增强对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合理性的认同;2018 年全国Ⅲ卷选取党中央、国务院在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强化追责问责的要求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我国政府正确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认同;2017 年全国Ⅰ卷选取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的原因和具体内容等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法制建设,增强法治意识和团结意识;2017 年全国Ⅱ卷选取我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系列举措等情境,引导学生明确政府、人大和人民的关系,以及明确我国公共服务的基本特点,增强公共参与意识;2017 年全国Ⅲ卷选取中国倡导并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行动等情境,引导学生领悟我国为世界和平和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备考建议】关注国家当前实行的重大政治政策及政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过程等实践情境,也包括政策和法律的基本内容等文本情境。这不仅有利于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弘扬社会正能量,对学生在考试中迅速切入话题、领悟命题意图,从而精准作答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讲”政治:任务考查的指向
(一)“讲透”政治,以理服人,是《政治生活》考查最基本的任务
《政治生活》的考查中,阐释原因和意义是其中两类重要的任务。“讲透”原因,要重视历史、理论、实践、政治、法理等多重逻辑的运用;“讲透”意义,要从多角度的客体和多层次的影响展开思考。这也是政治认同与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有机统一的要求。
【例1】(2018·全国Ⅱ卷·39)(材料略)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试题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中有关“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诊断为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引导学生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使学生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进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备考建议】引导学生解答政治生活的原因类试题时,往往需要从多重逻辑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对事物完整的分析和透彻的理解,增强说服力,培养认同感。多重逻辑可以采用的表述格式有:历史经验表明……,实践证明……,宪法(或其他法律)规定……,或这是由……决定的(理论依据,一般包括行为主体的性质和地位),是……的客观需要(现实依据)等。
【例2】(2018·全国Ⅲ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但由于违规开发矿产资源、偷排污染物屡禁不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17 年2 月至3 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中央督查组就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同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根据党纪国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干部予以行政撤职和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通报强调,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抓紧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生态安全责任制。
2018 年3 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写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明确规定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务院行使的职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试题解析】本题以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治理为情境,考查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追责问责的对象是谁?读材料,可以明确追责问责的对象是政府;其次,要从政府科学履职的多方面要求(履行什么职能、坚持什么原则等)多角度分析;最后,将政府履职的要求结合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落脚于对生态文明、对人民、对政府的意义上。
【参考答案】追责问责,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立责任清单,落实责任制,有利于强化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强调权责一致,明确主体责任,依法问责,有利于提高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公信力和政府威信。
【备考建议】引导学生解答《政治生活》的意义类试题时,需要思考影响客体的多元性,尽可能全面,另外还需要由内到外、由近及远地分层描述,从而达到角度全、层次清的效果。
(二)不止于“讲”政治,考查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也是《政治生活》考查的重要任务
《政治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积极实践,鼓励学生有序的公共参与。《政治生活》的考查,在其设问中,还以提出措施的学科任务呈现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坚持以生活逻辑为主导,生活逻辑与教材理论逻辑相统一。
【例3】(2015·全国Ⅰ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4 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试题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修订及各部门的贯彻落实为情境,要求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解答本题,如果纯粹按照教材理论逻辑,就会形成“政府履行职能”“对人民负责”“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树立权威政府”等五个要点并列式的答案,但如果按照生活逻辑,政府权力运行的一般流程是:决策-执行-监督,而这一框架才是符合政府一般行为特征的逻辑。因此,本题的正确解答应该以材料信息为主导逻辑,将材料信息用教材理论要点进行概括。如下图所示:
【备考建议】《政治生活》的学习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对《政治生活》理论要多做生活化的思考,对不熟悉的《政治生活》情境以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比拟分析,这样才能将学习《政治生活》由“假大空”变为“真细实”,真正亲近《政治生活》。
三、讲“政治”:考查内容的建构
《政治生活》以权力的正确行使为主线,强调对主体行为的深度思考。权力源自何处,一般会涉及性质、地位;权力运行的内容,一般会涉及职能或职权;权力运行的方式,一般会涉及制度、原则等,权力的运行必然会涉及目的或作用。因此,可以根据以下表格将《政治生活》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如政府的知识可以作如下梳理: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位: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职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职能,以及对外职能;制度和原则: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行政等;作用:管理和服务,便民利民;发展现状: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部分是基于国情的时政表述)。
在考查中,回答原因类设问,一般会涉及该行为主体的性质、地位、职能等知识,如例1;回答意义类设问,一般会涉及该行为主体的职能转变、制度完善、作用等知识,如例2;回答措施类设问,一般会涉及该行为主体的职能、原则、作用等知识,如例3。
2013-2019 年,考查的行为大多为综合主体(多主体同时考查),如2019 年全国Ⅱ卷、2019 年全国Ⅲ卷、2018 年全国Ⅰ卷、2017 年全国Ⅱ卷、2016 年全国Ⅲ卷、2015 年全国Ⅱ卷、2014 年全国Ⅱ卷。考查单一主体的情况如下:考查政府,2018 年全国Ⅲ卷、2015 年全国Ⅰ卷、2014 年全国Ⅰ卷、2013 年全国Ⅱ卷;考查中国共产党,2018 年全国Ⅱ卷、2013 年全国Ⅰ卷;考查人民政协或民主党派,2019 年全国Ⅰ卷、2016 年全国Ⅱ卷;考查主权国家(国际关系),2017 年全国Ⅲ卷、2016 年全国Ⅰ卷;考查人大和人大代表,2017 年全国Ⅰ卷;人民(公民),无(但所有其他行为主体措施的意义都落脚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上)。
【备考建议】2020 年高考备考要紧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锁定核心主题: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为此,要强化对以下几方面内容的关注和整合:
1.更加注重多行为主体参与的情境分析,突出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
2.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作用,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论证制度优势,强化制度自信。
3.强化法治意识的考查,厘清各行为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定权力、在法治中的具体作用,突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