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卷讲评的“自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20-11-18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0年1期
关键词:试卷试题细胞

浙江

2020 届高三毕业生是浙江省自2014 年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以来,首次实施学考、选考分开考试的一届学生。2020 年浙江省普通高校选考考试的试卷题量、每道题的分值、模块占比、考点分布、难度系数等均有可能发生变化。面对改变,师生应该如何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有效进行二轮备考复习?如何解决二轮复习中训练频繁、考试繁多、复习无序、效果欠佳等问题?如何在二轮复习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些都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一直在高三教学一线的生物教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出“自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二轮备考复习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试卷讲评课,采用“自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对“教”的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弥补教学中的缺陷;促进学生对“学”的反思,帮助学生寻找知识漏洞,扫除知识盲点,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改变试卷讲评中存在的“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答案一对到底”的单一化教学形式,以及缺乏对学生必要的激励,师生关系上“一包到底”等诸多现状,让试卷讲评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现总结一二,以飨同行。

1.“自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自慧课堂”是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生为主”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非常贴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要素》中“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该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三自”学习,即“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自省学习”,达到“自慧”的教育目的。自觉学习强调的是学习态度的自立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行为的自为性;自省学习强调的是学习意识的自律性。“自慧”即明白一切事由,了解一切事理,实现由“无知”至“知识”、由“知识”至“智慧”的认知发展与认识飞跃。

2.“自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试卷讲评前的“自觉”学习——回归教材、自查自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要素》总体框架中描述“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时首先是“乐学”,这和“自慧课堂”中的“自觉学习”如出一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自发的行为”,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自觉学习既要关注内在自我的发展,更要关注外在自我的解放。

因此,在试卷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好统计、分析等准备工作,如对于哪道题可以不讲、哪道题可以少讲、哪道题可以让学生讲,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上课前提前发还学生的试卷,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查看笔记,自觉订正错题;查找出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上找出与答案一致或相似的原话、分析错误的原因等。通过“自查自纠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识别、自我判断、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为教师的试卷讲评做好了铺垫,起到节约时间、精准讲评的作用。

【例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通过RNA 传递遗传信息

C.在细胞壁外侧都具有荚膜

D.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答案】B

本试题选自2019 年9 月金华十校2020 届高三生物模拟卷,考点是原核细胞,能力要求是理解(b)层次。试题难度并不大,可是经笔者统计后发现多数学生错选了A,本题正确率只有30%。笔者分析原因:A 选项的考点是细菌菌毛的功能,出自浙科版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五节“原核细胞”里的小资料“荚膜、鞭毛和菌毛”。教材中的“小资料”“课外读”等,在平时复习时经常会被教师忽略掉,但选考命题的一个特点是“来自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以题目中有可能出现对教材“小资料”“课外读”等的考查,但难度不会太大。为此,在试卷讲评前,此类试题学生可以通过“回归教材、自查自纠”加以解决,降低出现类似错误的概率。

2.2 试卷讲评中的“ 自主”学习——自我建构、合作探究

2.2.1 思维导图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要素》总体框架中描述“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时不仅要“乐学”还要“善学”,主要是指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慧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行为的自为性,它不仅包括学习的自我探索性,也包括学习的自我建构性。自我探索就是学习主体基于好奇心和兴趣引发的,对事物、环境、事件等的自我求知、索知的过程。自我建构所关注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其新知识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从自我探索到自我建构,基本上可以映射出学习的一般过程,也可以反映出学生成长的一般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智慧的关键路径,此时,思维导图法便应运而生。

【例2】如图1 中①②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1

A.①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B.①过程不是沿着DNA 分子的整条链进行的

C.参与②过程的RNA 有信使RNA 和转运RNA 两类

D.②中mRNA 上3 个相邻的碱基就是一个遗传密码

【答案】B

本题选自2020 届高三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专项练习。考点是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同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试要求为理解(b) 层次,难度中等,但部分学生由于对遗传密码理解不到位而错选了D 。为了使学生厘清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三个概念,笔者在试卷讲评时并不急着分析试题,而是先让学生画出三者在内涵、位置、作用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的思维导图(如图2),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图2

2.2.2 分组讨论法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鉴于此,试卷讲评课上要充分运用分组讨论法。

【例3】如图3 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的某遗传家系图,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Ⅰ4无乙病基因。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625。 ( )

图3

A.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推测Ⅲ4发生染色体畸变的可能性大于Ⅲ5

B.若Ⅲ4和Ⅲ5再生1 个孩子,患甲病概率是1/26,只患乙病概率是25/52

C.Ⅱ1与Ⅳ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与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4/39

D.若Ⅱ1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39

【答案】B

本题来自2019 年4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考试试卷,考查人类遗传病、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平衡定律、伴Y 染色体遗传和染色体畸变等内容,还考查学生对遗传系谱图的判断、概率的计算、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之间的转换等能力,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难度大,属于综合运用(c)层次。虽然笔者一直建议学生在考试时战略性地放弃一些试题,但这并不代表在二轮复习时教师不需要分析、讲解、训练学生可能不会涉及的试题。像此类试题,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纠错工作困难很大,为此,笔者的一贯做法是采用分组讨论法: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明确讨论内容;再由组内学生互帮互学,合作交流;最后学生交流分析,必要时教师做恰当补充。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这样的学生合作互助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试卷讲评中来;通过这样的讨论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实现自我纠正的目的。

2.2.3 变题法

前文的分组讨论法并不适合解决所有问题,对于一些易错的、生疏的、抽象的知识点,笔者认为实施变题训练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变题训练就是变题法,也叫变式法、一题多变法、发散思维法等,是指把同一知识点或背景材料的题目进行改编训练,可以把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或判断题,也可以把填空题改编为选择题或判断题等。

【例4】如表1 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表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

B.用含DNA 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 h 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 期

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 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 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答案】A

本试题选自2018 年4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考试试卷,考查细胞周期相关知识点,属于了解(a)层次,总体难度不大,但此题的B 选项与细胞的同步化问题有关,学生在作答时普遍会束手无策。此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并做一些补充和拓展,这时就可以通过变题法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此,笔者在试卷讲评时,穿插了有关细胞同步化的试题(见例5、例6)。

【例5】培养能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测量其G1期为10 h、S 期8 h、G2期4 h,M 期2 h。一个细胞DNA 相对含量和细胞数关系如图4 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 h,再更换到不含DNA 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 h 结果一个细胞的DNA 相对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符合的是 ( )

【答案】C

【例6】(2012 年,上海卷,综合题第三题节选)表2 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

表2

41.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 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 h,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 期交界处;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____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 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 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答案】S 15 G1

通过变题法,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增加学生的思维强度,延伸学生的思维宽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试卷讲评后的“自省”学习——及时整理、勤于反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要素》总体框架中“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中的“勤于反思”是这样描述的: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这和“自慧课堂”中的“自省学习”是一致的,自省学习强调的是学习意识的自律性。“自省”不等于自我批判,也包括自我肯定。学习陷入逆境时要自省,学习在顺境中更要自省,在自省中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自省”也不等于盲目自责,自省是积极的、愉快的、有建设性的,是往好的一面引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自省能力好的学习者常常表现出在学习方面具有顽强的意志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自信心,以及独立思考的学习意愿,能够积极地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要求、目标、行为、意义,促使自己不断进取、持之以恒。

一堂讲评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讲评的终结,而是下一次考试的开始。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试卷讲评后的归纳、反思工作,即“自省学习”。笔者认为不仅学生要“自省”,教师也要“自省”,而且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自省”。

(1)师生要做好整理工作。教师要整理试卷中的重点题、难点题以及学生的易错题,这样可以编写“回炉卷”,用于二次过关测试。学生也要做好错题的整理,编写“错题集”,更要留出一定的课外时间对错题进行消化,真正做到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师生要进行课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上的失误,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要反思错题原因,如审题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答题不规范、书写不清楚、能力欠佳等,杜绝同一问题一错再错。除了这些,师生还要对经典题目、新颖题型和教学重点题目等给予关注,即使这些题正确率很高,也要进行总结反思。

(3)教师要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虽然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讲解也很详细,但是总会有个别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有必要进行个别辅导,实现共同进步。

正如《金华日报•金报东阳》记者在采访笔者任教的高三(5)班胡同学时,她激动地说:“自从学校推行‘自慧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和同学们都觉得生物课越来越有趣了,气氛活跃,不会打瞌睡了。”她还提出,如今一张试卷发下来,大家不再是简单地听老师公布正确答案,而是主动去寻求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更加懂得反思自己,课堂内外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对学科的理解力也逐渐加强,个人成绩提高很快,达到了“自慧”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试卷试题细胞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DANDY CELLS潮细胞
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