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评价
2020-11-18陶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陶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概述
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情景下,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着风险诱因不断增多、风险范围不断拓宽、风险影响力不断加大、风险管理难度不断提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的对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我们首先需要金融风险,本文的金融风险指一切能够商业银行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依据是否能分散可以分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性金融风险分为:利率风险、货币风险、财政风险、国际收支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经营风险、操作性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利率没有在预期范围内变化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统计上可以选择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资产负债收率曲线、利率敏感性缺口等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能够衡量经济运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本文选择了对市场利率影响最大的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货币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反向变动而造成商业银行受到损失的风险。统计上可以选取通货膨胀率、流动性比率、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货币化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对货币市场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本文选择了通货膨胀率,以及货币化率(M2/GDP)。
财政风险是指政府有关银行业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银行业的变动,是的商业银行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取决于国家政策指导以及财政收支活动。财政风险通过财政赤字率和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衡量。
国际收支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国际收支状况由于国际上汇率变动而发生剧烈变动,进而引发的风险。并且通过金融传导机制,很容易发生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常用来评价国际收支风险的指标有: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借贷时对借款人做出错误的信用判断或者没有做好后续信用跟踪工作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不仅仅发生在银行的主要贷款业务中,还发生在一些表外业务中如担保业务,和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中,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对这些业务做好资金准备,避免由于信用风险造成更大的损失目前,国内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坏账准备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指标。
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发生在银行自身已经无力解决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多而造成的流动性困难。目前,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超额备付金率、存贷比。
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是由于资本金不足甚至过少,导致在发生亏损时难以偿还所有的存款和其他的负债,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够正常运行。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家商业银行能否正常经营,因为自有资本金有可以完全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而且金额越大会使社会公众增强对银行的信任。衡量资本风险的常用指标有:资本与总资产的比重、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
经营风险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变动或金融市场环境改变导致商业银行未来的用于日常开销的现金或短期资金的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市场价值的风险。衡量经营风险的常用指标有:负债成本率、损益指标完成率、贷款收息率、净资产收益率。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故障导致意外损失的风险。目前,由于网上支付的行为开始流行,商业银行也不断进行调整,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多的为了迎合大众主要依靠客户端和电脑机器,这样的更多的线上业务是商业银行越来越国际化,全球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操作性风险的发生几率越来越大,而一旦发生“操作”上的失误,是极大可能会给全球的经济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面对的各种非系统风险都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并且还在不断地吸取有效经验完善各项监管指标,如央行对各家的存款准备金的监管。本文对非系统风险会选取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这四个监管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分析
(一)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增长趋势逐渐平稳
从国家统计年鉴可以查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6%。自2010年GDP为412119.3亿元持续增长到2018年,而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10.6%快速回落到2012年的7.9%,之后持续降低但速度变慢,GDP的增速逐渐稳定。
(二)全社会所需资产增加,增加速度下滑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2018年数值为645675亿元,较上年同时期增长5.9%,2018年是近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从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1684亿元一直持续增长到2018年,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却呈相反趋势,从2010的23.8%持续缓慢的降低到201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一直都比较大,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呈相同趋势,基本持续下降,在2013年回升一次后再次下落。
(三)财政收入、支出持续增加
在2018年财政收入为183359.84亿元,财政支出为220904.13,财政赤字率为4.17%。2010年自2018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在持续增加,财政支出的增速较快,财政赤字率在2011年下降到最低1.1%后一直增长到2013年1.86%,在2014年再次下落,到2018年是一直呈增长趋势。
(四)物价指数先降后升,消费指数持续平稳
CPI能够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PPI能够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上涨会推动上涨,因此工业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动趋势大致相同。目前CPI稍稍下降后,大致保持平稳,2018年CPI为106.7,PPI在2011年至2015年大幅下降后又在2017年回升顶峰,2018年稍稍下降到103.5。
(五)货币和准货币稳步上升,人民币汇率逐步上升
广义货币供应量从2010年的725851.8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826744.2亿元,2018年末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为8.1%。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从2010的19.7%快速下降至2011年的13.6%,而在2011年到2016的五年间几乎稳定,到2017年又再次下降至8.1%。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在2018年为1349.66亿元,从2010年起到2018年期间虽有下降但依然一直不断增长。人民币汇率从2010年的6.77一直下降到2014年最低价为6.14,而后又再次回升至2017年的6.75,最后又降到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报价6.62。
商业银行非系统金融风险分析
(一)银行业的资产规模稳健增大
在2019年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825146亿元,与同期相比增长8.1%,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为2582396亿元,与同期相比增长7.6%。从下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银行业的总资产和总负债都从2011年一直持续增长到2019年。其中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比82.2%,总负债占比82.5%。资产与负债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风险管控日益重要
近九年的时间银行的不良资产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底达到24135亿元,相比2011年的4279亿元上升明显,拨备覆盖率186.08%,贷款损失准备44909亿元,虽然不良资产增加,但贷款损失准备也越来越充足。从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经历2013年至2015年大幅变动后,近四年的波动接近平稳。
(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能力持续平稳
截至2019年底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4.64%,从2011年起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缓慢,期间2013和2016年都有下降。
(四)商业银行的盈利持续增加,增速减慢趋势平稳
银行业的净利润在九年内持续增加,到2019年底净利润达到19932亿元。资产利润率在2019年为0.87%,近九年都在持续降低,2016年开始,下落趋势减缓。
(五)上市银行非系统性风险评价
本文选择了净资产收益、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这四个统计指标,收集了十六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业银行在2019年的数据,下面是对此的分析。
在十六家上市银行中净资产收益率最好的是宁波银行17.1%与华夏银行相差6.5%,2019年央行公布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5%,这十六家银行的盈利能力都很好。
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是这十六家银行中最低的仅0.78%远远低于银行的监管指标5%,最高的是浦发银行2.05%,其中华夏银行仅次于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净资产收益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级,对发放的贷款进行评级,控制不良贷款的升高,管控信用风险。
面对资产的流动性,各家上市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的监管指标是25%,各家上市银行中流动性比率最高的是兴业银行75.07%,而最低的是工商银行43%。虽然各家上市银行都达到了监管要求,但银行本身就是现金高速流通的场所,一旦短期资金的流动出现问题,会面临一系列情况。
银行的日常发展的经营的指标,监管指标为10.5%,最低的是北京银行只有12.28%,最高的是建设银行17.52%。《巴塞尔协议III》维持目前资本充足率8%不变;但是对资本充足率加资本缓冲要求在2019年以前从现在的8%逐步升至10.5%。对银行的监管要求更加严格,各个银行需要加强资本风险的管理。
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建议
(一)防范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建议
1.协调整体经济环境
通过对国内的宏观经济情势的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是离不开国内外的整体经济环境,只有协调好商业银行与整个大环境的关系,响应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规模等,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2.加强国际收支和财政风险的监管
现在政府很重视金融风险的管控,并不断地加强规范性措施。目前银监会、央行等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制定并严格执行监管措施。同时银行要响应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并且自身也需要加强应对财政风险和通过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等措施来面对国际收支风险,用真是可靠的统计数据计算出风险指标,通过统计分析,了解风险的变化,由此做好监管,让商业银行持续且健康发展。
3.做好货币和利率风险防范措施
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逐渐降低趋于平稳,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是同样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一直在提升,但也面临停滞甚至下降的风险,对此商业银行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完整的评估、监测,对金融风险实施准确的量化管理,并制定好对应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二)防范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的建议
1.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
流动性风险会影响银行融资成本,会影响银行正常经营,甚至会失去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所以我们需要对流动性风险做好管控,不能仅仅完成银行业监管机构规定的流动性指标,关键还需要银行自身做好应对。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银行主要要转变和优化自身投融资结构和方向。目前银行基本都能达到监管机构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这都是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达到的,银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要对客户的需要和效应做好分析,保持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提高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
2.加强内控和自律,降低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虽然有银保监会和中央银行的监管,但银行面对的金融风险更需要银行自身的内部监控。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金融风险监管的防范机制,才能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银行自身做好信贷审批之前的调查工作,并且加强贷款发放后的监管,增加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信用风险,完善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体系,降低银行日常的经营风险。只有银行自身做好内部管控和防范,才能降低金融风险出现的概率,也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前进,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