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20-11-18杨欣悦东北石油大学
■杨欣悦/东北石油大学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无疑加速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一种文明,能创造出这种手段,不仅能够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摧毁整个地球。”马克思不仅发现了资本所带来的先进之处,也发现了资本的本质,即不断追求剩余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从头到脚流着肮脏的血。在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建立在牺牲自然的基础上,短时期来看,社会确实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从人类的永续发展来看,人类的对于大自然的索取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自然所能承受的能力,这种肆意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果长此以往对大自然一味的索取践踏,那么人类社会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生态危机。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国全面进入新时代,这不仅意味着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更意味着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等领域也进入了更高的发展水平。人民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发展,而是更加关注人的生存发展问题,这无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另外,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人民对于生活的满足不在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而是对于各个方面的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其中即包含人民对于美好的生态环境的期待,我党根据人民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被摆在突出地位,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发展。在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理论,在思想上与其保持高度一致,在实际行动中,以其为指导进行实践活动,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良性可持续性互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思想以生态自然为主要内容,以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重点而展开,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自然使人类得以正常发展。基于上述观点,人类的活动要以自然的承受能力为前提。
(一)自然对人的先在性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伟大的思想家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已经提出了关于生态自然的相关理论,但是由于他们的研究存在很多局限性,他们的思想也不能成为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其思想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全面而系统的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充分肯定了自然的先在性。恩格斯还曾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自然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存在的客观实在,而人作为能动性的存在,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大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离开自然界,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要想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也要以自然为基础。因为人无法凭空创造出物质,而要在已有物质的基础对原有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以及创造,才能生产出新的物质。
(二)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人所进行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都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人对于自然天生的存在着依赖性。恩格斯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首先要依赖于自然。”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各种各样的物质材料,而人通过自身的劳动将天然材料加工成自身需要的物质产品,离开大自然提供的材料,人类的生存需求将得不到满足,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刻也不能没有空气、水等物质资源一样。无论人类的创造性有多强大,离开自然,人类将一刻也不能生活。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将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这样人才能长期发展下去,这也恰恰表明了人对于自然的依赖性。
(三)自然对人的制约性
自然对于人的制约作用是由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决定的。正是人对自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需求,那么自然的发展情况也必然在无时无刻制约着人的发展。其次,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受到环境的制约。马克思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活动,通过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尽管人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能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物质产品,但是这都是以自然能够无条件为人类提供材料为基础的。这种自然对于人类活动的制约性就决定了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切要以保护环境为基本准则。面对自然时,人类不能对大自然随意发挥自己的意志,任意破坏自然,人类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保护自然,做大自然友好合作的伙伴,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四)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首先,劳动将自然和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劳动创造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精神和物质产品,这都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基础上。恩格斯说:“劳动是人与动物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自然界将自身的丰富资源献给人类,离开自然资源,人类将无法进行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
其次,人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马克思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一方面,自然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人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人和自然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人将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不断的将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为我们生产提供充足的物质财富。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了。正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我国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希望在其中探索出救国救民的道路。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先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国家独立;其次,又实行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我国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大国方向发展,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高。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人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了继承,同时,共产党人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式,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工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国民素质较低等现实问题大量存在。这就要求,继续发展必须改变这种生产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今后的会议中,这一概念被多次提及和论述,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实施。经过多年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胡锦涛同志在此基础上,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与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协调发展,这一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时代呈现出新的特征,必须寻求更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新的发展理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著名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是当今世界最认可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生态环境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绿色作为一切发展的底色”等著名思想。正是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思想付诸于实践才能证明其价值,思想脱离实践就只会出笑话。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更应重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的学习,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而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发展。
(一)经济层面
培育并贯彻科学消费观。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物质世界出现了消费异化的现象,人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理性消费。反而被自身过度的欲望在随意支配着,这就极容易出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以及精致的利己主义等非科学消费观,从而给社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因此,各个消费组织以及群体要自觉地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坚决摒弃错误的思想,不浪费社会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培育并贯彻科学消费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多方主体应该摒弃乐观主义者坚持的“无限地球”“广阔自然”“科技万能”论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度控制欲望,适度享受娱乐,更加重视绿色合理的消费方式的培养。总之,在我们对大自然进行索取的时候我们也要对大自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实现二者的和平共处。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要求人们能从心里自发的实现认同以及切实的去实践,还需要具有强制力的手段来保障生态建设的平稳运行。在我国具有强制力的手段就是法律法规,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加大对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严肃的威慑作用,将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问题真真切切的落实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仍然是开发者,开发者应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自觉的对大自然进行补偿,而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更多的应该侧重于引导与监督,同时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利用与合理开发,从制度层面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
(三)文化层面
树立绿色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首先,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思想上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及时纠正错误的生态发展观。从自身做起,进而促进社会各个群体对于生态思想的学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抵制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境的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其次,加大绿色文化的宣传力度。生态环境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的发展,如果不能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保护,那么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进一步威胁整个人类社会。因此,国家应加强对于绿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扩大绿色文化的覆盖面,促进更多的人群了解绿色文化的实质,让绿色发展引领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
五、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思想内涵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更多新的智慧结晶。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思想我们决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返本开新”,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将其赋予新的内容,立足于我国发展的现实国情,为其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从社会的各个层面来看,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尖锐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仍需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