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

2020-11-18谭泽宇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客体主体政治

■谭泽宇/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

(一)认同的内涵

“认同”一词起源于拉丁文,一开始被弗洛伊德用于心理学范畴研究,后来被不同学者运用于不同学科,包括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国家认同等。由于本文需要,抽象出一般意义上认同的的内涵:“认同是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有认识同化之义,是对某一现象承认、认可,并自愿接受该观念的影响,以此为依据行事。”从本质上说,认同是一种需要关系或是利益关系,当需要被认同的客体越满足认同主体的需要时,越容易得到认同主体的认同,因此满足主体需要是实现认同的基础。同时,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认同主体对认同客体认同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最终认同程度可能不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

结合上述章节对认同的界定,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指:作为认同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认同主体大学生的需要,进而被认同主体所认同,并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去规范大学生自身行为的一个过程。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构成要素

认同是一个实践过程,是认同主体在与认同客体接触中产生的,认同主体依据自身的价值选择和认同客体的科学性、合理性产生的对认同客体的接受和认可。因而认同过程必然涉及到认同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认同主体和认同客体。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主体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大学生作为认同主体,正处在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因此具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了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困惑,并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评价、相信程度和满意程度。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客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客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及其多方面要素。在诸多因素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程度发挥着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合理、完善、科学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程度。本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客体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这一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要素有机组合而成,四个要素共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合理性,本文将从四个要素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

学界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有“双主体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将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放在一起进行讨论。教育者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时,其政治素质的高低、专业知识的掌握、灌输手段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对理论的认同程度。

2、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

介体是连接主客体以及主客体与环境之间的纽带,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需要通过思想的政治教育载体这个工具方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因此大学生对介体的认同就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和载体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出发点,随着大学生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和大学生群体需求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否紧扣社会现实满足大学生的真实需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自己思想的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大学生思想的政治内容和教育的方法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的纽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理念内化于心和外显于行相连接。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能否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者的感召力。

3、思想政治教育环体

环体即环境,是对人思想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环体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和接受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起条件作用、优良的环境引人向善向美,消极环境阻碍人的向上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程度。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路径

在上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本章节根据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三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路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夯实大学生的认同基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的认同兴趣;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拓宽大学生的认同渠道。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夯实大学生的认同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源于现实,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紧紧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应高于现实,将具体现实事例高度凝练抽象出理论,这样才具有说服力、具有实效性,能够及时回答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正确解读大学生在社会中遇到的使其困惑或迷茫的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应是中学德育教育的继承、深化和发展,但是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格局混乱、缺乏理论支撑、教育部分内容断裂或简单重复等现象,不能够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传授的知识并不符合大学生的需要。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不理解、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授的价值观。

针对这一系列现实问题,我们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一方面,我们要合理构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体系,及时构建学科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不动摇,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问题和大学生面临的新的问题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寻找课本理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交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进而使大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武装头脑、分析现实问题。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的认同兴趣

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就接触网络的影响,并善于、乐于从网络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多元化信息带来的是多元化思想,如何在多元信息的冲击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保持住主流思想“一元化”的主体地位,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三)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拓宽大学生的认同渠道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和网络的兴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但不再是唯一的渠道。这种现状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方式方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国家对多渠道进行把控,避免不良言论在不同渠道中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应借助多种渠道不断拓展自身的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广度与力度,引导大学生从多渠道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进而深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四、结语

实现认同的基础是满足主体需要,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满足新时代大学生不断更新的需要,对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进而被其认同并运用,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猜你喜欢

客体主体政治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论碳审计主体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何谓“主体间性”
浅议犯罪客体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