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消费观研究
——以“校园贷”为案例
2020-11-18郭一静兰州财经大学
■郭一静/兰州财经大学
一、案例陈述及分析
(一)案例陈述
兰州某高校大三学生小楠(化名)舍友是“富二代“从吃穿到用度样样都很高端,小楠经常性的与其攀比。小楠为了在舍友面前挣面子开始不断买均价在2000人民币的深受年轻人喜爱AirJordan(AJ)篮球鞋,一双 AJ的价格几乎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是他的同学却对他拥有许多双AJ篮球鞋表示羡慕,就在小楠决定要不要放弃”打肿脸充胖子“的生活时,他无意间看到了“校园贷”的广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楠去申请贷款,没想到仅仅两小时贷款就申请下来了,小楠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大学三年下来下来小楠前前后后在五个“校园贷“平台申请贷款,其数额高达人民币五万之多,由于每个月需要偿还高额的借款,导致小楠精神抑郁,因此不得不向父母坦白此事。
(二)案例分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楠最初贷款只是为了和舍友进行攀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楠把贷款当作习惯,等到醒悟时发现为时已晚。“校园贷”由于申请手续简单方便,而且不易被父母所知晓逐渐在大学生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校园贷“不能被看作是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的成因,它只能是大学生实现不合理消费的方式,并非本源。
二、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动机
(一)满足个体正常消费需要
部分大学生会选择使用“校园贷”来进行自我培训,提升自身素养,例如报名技能培训班、英语班等,这一做法类似于西方的贷款求学,但由于“校园贷”自身的不合理性,学生的合法权益可能会无法保障。
(二)攀比心理
简单来说,攀比心理就是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攀比心理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比较,负性攀比则是指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例如嫉妒心理等。
(三)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驱使
实用主义最核心的根本是讲求功利,淡化理想信念。大学生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坚持金钱至上,崇尚物欲,使得学生把挣钱当作首要任务。大学生利用“校园贷”获得所谓创业的第一桶金,但常常会因为缺乏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已失败告终,最后陷入“校园贷”的轮回之中。
三、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的形成原因
(一)传统消费观念的没落
古有《朱子家训》讲究“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主张量入而出,反对奢侈浪费;主张精打细算,反对及时行乐。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超前消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出现了大批以青年为首的提前消费人群,尽管他们的消费模式还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但是他们的消费观念更趋向于提前消费、提前享乐。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偏软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流通具有迅速性、多元性,但是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被人们所知。由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不够响亮,长期偏弱从而导致我国传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模式不断被西方“金钱主义”、“唯利主义”、“个人主义”所冲击,也导致马克思主义被变相抛弃,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移,例如,大学生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这个人对社会做的贡献,而是这个人有多少资产,资产越多就证明他越成功,认为金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而那些为社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的科学家、院士等几乎不再是大学生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受西方影响的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日趋符合个体需要,更加重视现实的物质利益。
(三)多方面的疏忽
首先,从家庭角度来讲,进入大学后,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而且在多数使用“校园贷”的学生看来,使用“校园贷“比向父母要钱更为容易,因此多数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会使用”校园贷“,直到造成严重后果。其次,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对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疏忽和对”校园贷“问题的大意,基本上在事情变成事件之前学校都不会知晓学生的行为。最后,从社会角度来说。有关监管部门对信贷行业监管的疏忽,以及网络贷款手续的不规范性,使得一些网络贷款机构趁虚而入,对部分大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四、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的危害
(一)对自身的危害
(1)在申请“校园贷”时都会要求填写个人和家人的基本信息,但由于贷款机构的管理不够完善,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问题,从而威胁自身安全;(2)由于“校园贷”通常具有较高的利息和比较极端的催债方法,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造成了极端的恐慌,使得其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3)学生不敢将此事告知父母又无力偿还债务,最终不得不走向极端。
(二)对家庭的危害
央视新闻曾经报道过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借款人民币6000元,后利滚利学生被迫逼还人民币100万,学生无力偿还贷款后,“校园贷”的工作人员采取砸家门、在家门口写红字、胶水堵锁眼等极端方式逼迫家长替孩子偿还借款。其造成的危害轻则偿还高额贷款,重则失去子女,家毁人亡。
(三)对社会的危害
(1)大学生崇尚金钱、物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启动物质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陷入了盲目,过分发展经济只会造成社会和人民的脱节;(2)大学生因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会让民众对国家的发展体制和教育体系产生质疑;(3)“校园贷”随处可见,相关部门却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整改方针,这只会增加民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
五、思政视角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课
思想政治教育课涉及的方面不能仅限于政治、历史和法律,更应该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一定建树。首先,老师在思政课堂上必须不断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涉及的方方面面;其次,老师要利用思政课向学生明确不合理的消费观的利弊关系,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后,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课还是高校工作都不应拘泥于三尺讲台,应该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开展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学生思想发生偏离时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课所起到的是事前的预防作用而不是事后的弥补作用。
(二)培养理性消费习惯
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是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首要条件。第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大学在进入高校后应该进行理性消费观教育,并且帮助同学尽早培养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制订合理完善的消费计划;第二,学校要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以及主要任务;第三,学校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更要监管学生,把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观扼杀到摇篮中;第四,学校不能仅注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课后生活,将课上和课后有机结合,实现课堂利益的最大化,减少学生误入歧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