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引入的教育意义
2020-11-18龙建英
龙建英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中学
文学名著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其中的文字辞藻、蕴含的精神哲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分文不值,相反它们的文学价值会随着时间长久更加珍贵难得。高中语文课堂引入名著的导读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美”的机会。教师将名著到引导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摘录名著中的精华部分可以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高度;在与学生一起分析名著中的运用的写作手法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欣赏名著所蕴含的深意时,可以规范学生。
一、结合学科间的共同点,可以扩增学生的知识范围
高中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是单纯地讲讲课文上的文章,做做相应的练习题,而是给予学生更宽阔的自由的天地,让学生多多地接触课堂外边的语文世界,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任务时,需要借助“名著导读”来让学生发现多姿多彩的语文天地。[1]
例如,在讲解关汉卿的《窦娥冤》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从《窦娥冤》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入手,穿插其他的经典文学辅助教学。首先是对《窦娥冤》的基本知识点的介绍。《窦娥冤》是一部元杂剧,是关汉卿最著名的剧作之一,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之首。其作者,即关汉卿与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其故事情节主要体现窦娥的弱小无助在元代黑暗社会的压榨下酿成悲剧的必然性。《窦娥冤》作为一本戏曲,单单的介绍其自身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有对其产生的时代进行探究。所以,接下来是结合历史学科,向学生普及元朝的相关知识。众所周知,中国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对劳动者,尤其是汉族人们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歧视其他民族。在不平等的阶级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文人墨客、有志之士只能用一种很隐晦的方式做着反抗。然后是对《窦娥冤》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学。最后,教师可以把和其同一时期的戏曲,如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对比领悟。
像这样学科交叉融入,既能够让学生轻易地理解名著的基本内涵,还能打开学生的知识思考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添综合发展的机会。
二、分析名著中的写作手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
几乎所有的名著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都是作者经过反复锤炼才最终确定的。高中生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名著的创作结构,运用的手法,一定会在语文写作这一板块中脱颖而出。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学经典时,要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的增加。
例如,在教学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时,教师就可以从契诃夫是如何构思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让整篇小说连贯。在分析文章前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让学生朗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对文字在整体上有一个认知。接下来就是分析文章,从题目来看,学生很容易发现“套子”是这篇小说的主题,也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所以根据“套子”在文章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来划分文章段落。第一部分,是作者对主人公的“套子”一样的外表,“套子”一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套子”一样的思维方式的介绍。这一部分作者采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环境描写。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主人公的“套子”一样的恋爱方式的描写。这一部分包含了极为精细又复杂的描写手法,很值得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是作者对主人公“套子”一样的死亡方式的描写。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写作构造的分析,学生会学到很多优秀的写作方法,以此来增强自己的作文的渲染力。
三、提炼名著中蕴含的精神,可以规范学生的道德品质
没有蕴含人生道理、人文精神的文学著作是不能够被称为名著的。所以,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一定会对自己的三观产生新的认识。
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被林冲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教师在对这篇课文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道德认知上思考。从林冲的遭遇来看,他是在恶势力的压迫下不断地从“善良安分”到“随遇而安”,最后到了“奋起反抗,杀敌复仇”。学生会从他改变的过程中,看到他“勇于反抗,依旧善良”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学生会拥有一颗热爱生活,保持良善也懂得拒绝的心。
四、总结
名著导读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的教育意义不可忽视,它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和道德精神两方面进行指导,帮助高中生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名著导读的教学,让名著导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