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2020-11-18李永兰刘晴宇湖南信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资本心理健康心理

■李永兰 刘晴宇/湖南信息学院

一、前言

在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强调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应挑选正能量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考核方式和静态教学评价。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各大高校都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作为一门教育必修课,该如何改革现有的心理课程教学模式并将课程推向更有效的局面成为了更重要的研究问题。在探究和分析心理学研究发现,通过积极心理学对个体资源和积极力量开发中,发现促进学生个体和团体之间积极因素——心理资本。本文将心理资本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以预防、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培育积极主观的体验,帮助促进陪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塑造积极人格[1]。

二、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最先应用在经济学,后被Luthans引入心理学。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是随着个体发展,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2],并分成四类: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心理资本的目标是为了寻找培养、充分开发个体潜能[3],因此将心理资本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充分发挥其潜能。学者杨济连也认为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探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聚焦学生的积极力量、美德、潜力、乐观等,为他们构建良好氛围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促使学生拥有积极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人格。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有效改善心理问题,一个是提前预防心理问题[4]。

三、已有的大学生健康教学方法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大体为传统授课。现很多学者不认同传统的授课方式,学者黄仁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专业课程,它是一门人文素质课程,因此要改变课程化、知识化的授课形式,改变传递专业心理学知识的现状,多传递一些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5]。黄仁辉通过将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经验交流法融合在讲授法中,创设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思考[5]。陈晓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核心,将体验法、案例法、做中学教、线上教学法整合进行教学[6]。体验式教学是推崇学生在教学中亲身实践整个课程设计中,朱海娟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7]。杨眉通过《电影文本成长心理学》的选修课,帮助了48位同学,以电影文本为媒介改善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8]。作者与学者吴晓艳[9]等学者观点一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应只是单一的传统模式,要研发出整合式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到教学情境中。

四、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本研究采用整合式研究方法,整合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植入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资本的内容,研究出了一整套关注大学生积极力量的教学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

(一)教学方法

大班授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和团体辅导课相结合,灵活运用许多教学形式,如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艺术熏陶法以及课堂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并伴以放松冥想、意象训练、艺术熏陶等实践方法让学生沉浸心理课堂中,通过艺术治疗等多种手段抚慰学生心灵。

(二)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教学方法研究的特点

第一,多元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帮助他们获得创造性、艺术性、文学性能力。第二,全面性。通过活动、体验、沟通、积极参与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各类潜能,统筹”听—看—做—互动”,全面认识自我。第三,系统性。教学不仅停留在课程上的学习时间,还囊括课后的小组活动、读书分享、社会实践等实践时间,有效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融合在一起,系统地帮助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遵守的原则

教育课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预防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和发展性和希望性原则[10]。因所有教学目标的实现依托课程设置,在时间关联性上要遵循连续性原则、程序性原则[11]。

(四)建立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积极校园文化为基础,通过开发积极的课堂教学为主、运用积极的网络服务平台为辅、配合心理咨询、团体成长辅导小组为补充,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积极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增设大学生心理资本教育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三类:理论学习课、社会实践课、拓展训练课。理论学习课最为讲究运用方法,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可通过结合生动的案例,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归因,学会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社会实践课是“从做中学”的表现结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拓展训练课结合艺术治疗、音乐熏陶模式,心理绘画、情景模拟、氛围创设等多种方法的整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希望、乐观等积极品质。

2、融入心理资本教育于各项隐性教育

教学内容不拘泥于心理学知识,更结合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接受隐性教育,如观影、阅读、参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参与实践、合作学习中,进而发现自我、悦纳自我、实现自我。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渠道作用,系统、完整地传递心理资本知识,同时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开发他们的心理资本,如:(1)大学生积极认知教学与训练。(2)学生乐观情绪教学与训练。(3)大学生幸福感体验与训练。(4)大学生希望感教学与训练。(5)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了解与训练。

3、实施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团辅活动课

在传统授课外,每月开展1个课时的“心理资本”的团辅活动课,围绕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开展。(1)绘画心理:画“房树人”。学生通过绘画房树人,认识内在的自我,表达内心所思所想;(2)背后留言。通过相互的客观评价来接受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完善自我意识(3)练习赞美。学生通过互相赞美别人,锻炼自己能发现他人的优点,提高信心,增强人际互动;(4)恋爱手册和祝福花篮。男女自由组建合作小组,通过完成恋爱手册和祝福花篮,增强异性之间的有机互动,增强心理体验;(5)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共同思考一个问题,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树立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迎接挑战。设计各类人生关卡,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并锻炼坚持不懈的精神,敢于越挫越勇以及敢于迎接挑战。

4、采取鼓励式的教学设计

运用“鼓励式”教学设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干预主动思考,勇于提问,暴露自己的不能,勇敢展现自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激发学生自我提问,促使学生勇敢探索自我。(2)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勇敢展现自我。(3)増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热爱学习、探索学生。此设计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为学生能够自我实现奠定了基础。

5、制定科学的学生评价制度

学者孙福兵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一门抚慰学生心灵的课程,因此考核方式的设计上不应只关注心理学枯燥的知识点,而应考究学生行为和心理背后的联系,真正挖掘学生的内在自我[12]。因此应建设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的评估体系,从学生学习评价制度、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两方面进行科学评价。第一,教学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学生在课上获得的“小星星”不仅参考学习成绩,还需考虑互动时的发言和积极程度,全面评价学生,不以一两次的成绩断定学生的最终成绩;一并关注有特殊能力的学生,挖掘他们的个人优势。第二,增加自我观察和反思环节。通过课堂内外的案例研讨、模拟情境、个人小传、行为观察,合作交流,让学生探索自我,观察自我,总结经验,塑造更自信、乐观的自我形象。第三,因人而异,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多样性,在保持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敢于做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仍有一些不足,在实际操作和理论基础之下,望继续研究开发大学生喜欢并受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猜你喜欢

资本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中国影视资本“拥抱”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