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心理学发展的逻辑起点问题

2020-11-18西北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直接经验结论心理学

■王 川/西北大学

一、前言

科学主义心理学会认为人类可以和机器或者动物等同。人类的具体特征也是机器或者动物的具体特征,因此他们认为人类的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可以在实验室当中进行具体的控制以及研究。人文主义心理学则指出了人类具备比较独特的价值,并主张在人类和机器以及动物之间要进行最根本的区分,他们提倡对人类进行相应的不受控制的具体临床以及野外描述性的相关研究。

二、实证主义对人性的具体“取消”

(1)比较严格的实证主义是以相应的理性逻辑以及数学作为灵魂,逻辑以及数学是提取相应的离子现实的一种理想语言。如果可以用相应的逻辑以及数学理想的具体语言充分的描述人的相关本性,那么意味着人们已经达到了一种理性以及理想的生存状态:人们将不会再出现情绪化,每一步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具体“计算”来完成。恩格斯曾经认为,未来的某一天,意识以及具体的心理会在物理和化学的运动过程中表达出来。很显然,恩格斯所说的这些话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斯金纳对此也曾经表示:“我们最终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具备模仿这种能力的具体机器,但这一目标也没有具体的实现。”

(2)经验方法造成的相关障碍以及掩盖是一种技术的具体手段。技术一直在发展,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这迫使我们要越来越关注技术的具体本身,而忽略了与相应的问题以及目标进行直接的对抗。我们必须要以相应的技术作为主要的手段,要把技术作为重中之重,消除主要的问题以及屠宰的对象,比较生动的人文以及生活已经成为了比较枯燥乏味,甚至是不负责任的一些宣传数据。比如,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以及财力进行记忆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意义的记忆和无意义的记忆相比,将会更好。除两个具体的技术术语之外,这样的具体结论没有任何的意义,也就是说,可以在常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判断这样的结论,而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还有一些试验研究会让我们感觉到被戏弄的感觉:比如,一些具体的测量项目会具体的询问:“你是傻瓜吗?”绝大多数人一定会选择“否”,因此您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具体结论: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正常的,而傻瓜却非常的少[1]。当然,这样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荒谬的,但是我们当前的相关心理学当中充满了许多这样的一些经验结论,并且以“科学”的具体名义将它们写进了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当中,这种滥用结论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3)现代技术的具体发展已经非常的精细了,它渗透到每一个细胞当中,可以控制细胞的具体生化过程。当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探索一些更加微妙的心理过程的具体数据,但是具体的考虑一下,当人类的行为减少到相应的细胞活动时,在这种水平之上还会有“人类”的存在吗,在细胞的相关水平上,人类的具体活动与相应的动植物之间又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实际上,现有的相关心理学文献提供给我们的很大一部分实验数据都是来自于动物的实验数据。将这些具体的数据推断给人类,会非常的容易混淆人与动物之间的具体本质界限。即使试验的目标是人类,那么大多数人需要被控制在相应的实验室里,实验室当中这个被严密控制的人能否代表具体的现实生活当中的活泼灵性的人呢?此外,现有的具体心理实验只能看一些比较简单的低层次的相关实验。很多的人类行为都没办法用具体的实验结论来进行解释,科学心理学一直在避免研究相应的人类存在的具体问题[2]。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它选择的相关自然科学方法不具备足够的具体能力来研究此类相关的问题;以上可以清楚的表明人性是无法进行具体的证实的,凭相应的数学逻辑以及实验技术阻碍以及掩盖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意义。使用具体的技术来衡量比较生动的生命,我们只能改变生命的具体活力,使其变得凝固化。

三、现象学对人性的相关“还原”

人文主义的相关心理学是以实证主义心理学的相反立场出现的。作为人类心理学的一种哲学基础,现象学将技术引起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主要“障碍”视为理性逻辑的一种具体化的手段,因此主张相应“悬而未决”,相应的“实质还原”,以及“回归”。探索客体具体的“本质自我”,但是这种相关的“还原”主观性是非常明显的,这将造成客观标准的具体废除,走向相对主义以及具体的神秘主义。现象学方法论上存在的一些矛盾:一方面,人性的具体旗帜被抬高,主观经验的相关价值被强调;另一方面,人性被“简化”为比较简单的一些直接经验;有两个主要的问题值得怀疑:(1)是否存在相应的“直接经验”;(2)在报告相应的“直接经验”时是否存在具体的报告者价值的相关渗透。第一个问题就构成了一种悖论:一方面,高扬人性的具体大旗,重点的强调主观的具体经验,另一方面,即使观察者没有接受比较特殊的相关内省训练,但是也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具体文化影响,并且观察活动的本身以及用来描述观察到的相关“直接经验”的具体语言是人为的和经过相关修改的[4]。这种“直接经验”与前者的相互直接经验直接的相反。因此,通过“直接经验”首先找到真实的逻辑和“本质的自我”是不可能的,“关于第二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承认人不仅是一种事实的存在,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存在。这是认识现象相关心理学的一种基本前提。

四、人性——心理学的逻辑起点

人性是人类具体生存以及终极关怀的一种基础,这是与相关的心理学直接对立的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因为心理学源于人类对自我具体问题的一种关注,所以其中两个问题对于心理学的相关出现显得特别的重要。一种是人类如何看待包含他们本身在内的具体的客体世界。研究这个问题使相应的心理学家更加的专注于组织以及应用知识的具体方式,而这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构成了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当中的“中心区域”。第二个是人类如何更加幸福的进行生活。对于这个问题的具体担忧使心理学家们更好的探索人类的具体不幸以及相关的预防方法。由于答案形成的具体知识体系构成了相关心理学的“边缘区域”。这两个问题也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心理变化的具体程度以及范围具体是什么?其次,心理知识可以怎样具体的解释以及我们如何进行使用这些具体的知识。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明确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中心区域”),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定义心理学的具体目标以及任务(“边缘区域”)[5]。当我们将心理学定义为相关的“解释心理现象以及规律是用来更好的指导人们的生活科学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具体的回答与人类生存以及终极关怀相对应的两个具体的问题。因此,人性是心理学当中必须首先要进行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否则心理学本身将无法进行具体的定义[6]。

五、结语

总体而言。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人的一门重要科学,我们必须要首先具备比较正确的观点来作为研究工作的主要方针。心理学比较基本的任务就是科学地弄清一个人到底是什么,从而可以获得对人具体的本质理解,所以,人的具体实质问题对心理学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猜你喜欢

直接经验结论心理学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没有用”的心理学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跟踪导练(二)5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结论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