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不良应激反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11-18杨惠淑黄河科技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个体心理健康心理

■杨惠淑/黄河科技学院

大学生处于心理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之一。不良应激反应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想要避免不良应激反应影响,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使之在遭遇压力问题时及时作出正确反应,如此,才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预防各类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应激反应

应激是紧张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时对机体产生的心理、生理影响,是机体对应激源的系列适应和调整活动。对于个体而言,每一个应激源都是一个刺激事件,机体必须快速的做出适应性反应,否则将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应激反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早期,20世纪末期时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阶段,学者们普遍认为,持续时间、刺激强度与应激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人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认知、情绪、行为等会出现异常,紧张、焦虑、恐惧、愤怒、退缩等情绪的产生容易诱发包括高血压、低血糖在内的多种疾病,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二、大学生不良应激反应来源

大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处在大学环境当中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大学生一方面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在校学习,另一方面扮演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接触社会。大学生的多重身份使得大学生不得不面对包括环境、生活、学习等的多项转变,适应期内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应激反应,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一)环境适应压力

全国招生使得大学校园内的学生生源不断多样化,大学生不仅仅源于单一省份。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在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不尽相同。然而大学是社会的过渡,这要求学生能够与各种各样性格、习惯、心理等差异巨大的人交往,学生个人成长环境、交际喜恶、性格习惯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惑,进而出现交往障碍。此外,大学对独立生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无疑也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了挑战,学生因此可能面对较为严峻的环境适应压力问题。

(二)学习压力

大学的学习与初中、高中学习不同,学生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然而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仍然难以摆脱“学习靠老师”的初、高中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方面容易产生困惑,进而容易产生学习压力。与此同时,大学阶段学生可能需要额外参加多项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托福、雅思、四六级等考试难度相对较高,加之许多学校可能存在硬性指标,很多不擅长考试的学生也必须参与其中,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

(三)就业压力

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过渡,大学阶段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节奏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学生数量不断激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在此种情况之下,找到一份待遇好、稳定性强的工作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一旦出现影响上述目标实现的问题,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个体差异加大压力

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会对个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小、初、高阶段此种影响比较微弱,但随着学生不断向社会过渡,此种影响将越来越明显,而学生个体对此种影响的认识也将越来越深刻:家庭背景良好、经济实力雄厚、有较高社会地位家庭的学生在就业、发展等方面拥有更好的资源;而来自于偏远农村,家庭收入低微,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在就业、发展等方面则相对而言缺乏良好资源。巨大的差异容易使得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下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而产生心理应激。

三、应对大学生不良应激反应的策略

虽然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会影响大学生的不良应激反应应对效果,但在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应激反应不良影响方面,高校方面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应对大学生不良应激反应,应将重点落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强化学校教育两个维度,在具体落实时应注重如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应激态度

同样的应激源会对不同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个体认知水平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等。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端正个体的应激态度有利于优化个体的应激反应。因此,在应对大学生不良应激反应方面,学校应当引导大学生端正自身的态度,用平常心去看待各种突发问题,积极面对各种挫折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高校方面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之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用教育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善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妥善处理各种不良应激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兼具理论和实践属性,课程传授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科学囊括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能够被学生当做一种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实践研究结果显示,良好、健康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减少应激事件对学生身心的影响。因此,高校方面应该将营造良好校园氛围视为当前一项紧迫且重要的工作,在具体落实此项工作时需要注重两点:第一,要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众所周知的是,人际关系是心理方面最为敏感的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传达希望与爱等良性情感,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生生之间互相关心爱护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适应力,使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二,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凝聚力,师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之中更容易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并进一步提高学校凝聚力形成良性循环。在此种良性格局下,学生容易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并完成健康人格塑造。

(四)构建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系统

大学生不良应激反应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防范问题比解决问题意义更大。构建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大学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并对之进行科学评估。根据科学评估结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引导并帮助大学生科学面对不良事件、塑造健康心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但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原因包括环境适应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加大压力。为了减少不良应激反应对大学生的影响,应正视心理应激来源,善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应激态度、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构建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系统等手段,如此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事件,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够有所保障,也才能够为祖国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猜你喜欢

个体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