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的优势分析

2020-11-18山东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研究生心理健康

■张 杰/山东师范大学

近些年来,研究生因心理缺失导致自杀或他杀的现象越来越多[1]。2011年1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谢某因不能承受其导师的压迫在学生公寓A区5栋跳楼自杀;2013年4月上海某高校医学院研究生黄某与室友发生冲突遭室友投毒身亡;2014年4月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蔡某因不能承受学业压力上吊自杀;2015年5月中南大学研究生姜某从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身亡;2016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研三学生蒋某因与导师有矛盾导致跳楼自杀;2017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男研究生在半夜跳楼致死……

掩卷反思,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反映出一个严峻的问题:高等院校研究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研究生严重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方鸿志在《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研究》中提到“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等特点,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他们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由于个体在心理行为方面存在的某些缺失进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与日俱增,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2-3]目前,很多高校片面注重研究生科研成果、学习成绩等,而忽略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没有针对研究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进行系统的教育。新形势下,各大高等院校应加强对研究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加大对研究生心理状况的实时了解[4]。为了加强高素质研究生的培养,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心理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的必要性

我国研究生的年龄大部分处于22—26岁之间,面临的不仅是学业、科研的压力,还有就业、家庭、婚恋、人际交往等压力[5]。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所面临的压力,很有可能造成心理崩盘产生心理障碍,进而发生不可逆转的恶果。因此高校在研究生完成学业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是很有必要的,重点有以下表现:

(一)个人角度

首先是科研压力。相比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多、课程难,而且对研究生毕业提出一定的科研要求。在争创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作出明确规定,在培养过程中需被相应等级的期刊录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研究生不能毕业。再加上现在高校导师项目多、科研任务重,相应的研究生就会有更多的任务,进而导致研究生的科研压力更大;其次是就业压力。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高学历人才,在社会、家庭中都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度,自认为应该拥有高薪资的工作,对职业岗位要求过高,就业找工作过程中易产生挫败感,这就增加了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第三是人际交往压力。 考上研究生后,人际交往以师门人员为主,而同师门之间的话题多数是科研,这导致研究生缺少倾诉和宣泄情绪的朋辈群体,只会把烦恼闷在心里,给自身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学校角度

心理健康培养缺乏系统性。很多高校认为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这一误区导致部分高校忽略了对研究生心理教育的指导。另外,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多,任务重,学校很难开展研究生集体活动,这非常不利于研究生的心理培训工作;部分导师重用人轻育人。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与学生谈话多数围绕项目课题等,很少谈及研究生的个人问题和生活状态,研究生的生活烦恼和个人压力无处倾诉,将苦恼闷在自己心里,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缺乏针对性管理。

(三)社会角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人才是必不可缺的。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点培育对象,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坚力量。高校研究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是培育研究生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也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要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6]。”改善研究生心理素质工作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培养“五位一体”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和现代化强国接班人的需要。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的可行性

在新的时期,高等院校要更加注重研究生心理素质状况,健全研究生心理教育新机制、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7]。”而心理测评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个体的心理特性数量化,来权衡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差异的一种方法。将这种方法引入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是可行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研究生完成学业过程中增设心理测评是符合国家政策的。《普通高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中确切指出,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任务是:根据个体的心理特征,有目的地讲解心理知识,增设辅导咨询办公处,帮助研究生加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预防产生心理问题[8]。同时《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也提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务必重视研究生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健康的心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保证研究生顺利进行学习、科研等一系列活动,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其次,心理测评为研究生分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可以根据职业倾向测试、性格测试等各方面,相应地完善研究生教学和管理模式,也是研究生职业规划的需要。其中学术型研究生以科学研究为重,专业型研究生以实践应用为主。 因此可以根据心里测评的结果对各类研究生针对性培养。同样完善职业指导有利于研究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最后,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保持高度一致的体现。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目标是其个体正确认识并提升自我,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恰恰心理测评可以帮助研究生提升人格魅力和心理素养,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给予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解脱心理困扰,提升完善自我;对心理健康的研究生开展心理知识课程,使其全面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并实时了解其心理动态,发现问题积极采取解决措施。作为高层次的人才,研究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心理测评可以帮助研究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协调关系,使研究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树德育人,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树德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争创双一流高校的前提是要有德才兼备的人才,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是十分有意义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各方面的特色与优势,能够实现心理指导与咨询机构部门的整合,完善心理素质提升和服务渠道、创建和谐美丽校园。同时心理测评可以指导研究生树立长远目标、实现伟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研究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研究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