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模式分析
2020-11-18那福娟
那福娟
(辽宁省辽阳中医药学校,辽宁辽阳 111000)
1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材特点概述
从某方面而言,哲学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深化的教育教学时代背景下,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哲学与人生》主要由“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确定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发展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五个单元组成,在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且从内容来看,《哲学与人生》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育,而从教材实施过程来看,教材更加强调的是学生态度、情感、观念的正确形成。
2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本概述
2.1 师生互动性不足,课堂较为沉闷
课堂作为《哲学与人生》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活跃氛围度对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纵观在当前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往往浅尝辄止,且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大多采取传统应试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在被动接受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对于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较为薄弱,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最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以德说教、以理服人等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导致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互动,当学生学习接受速度难以跟上教师教学速度时,也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2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基础知识薄弱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自身对课程内容学习兴趣度的高低,对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哲学与人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培养,长此以往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最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实用性强,又充满乐趣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传统化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巨大阻碍,教育教学成效也由此将受到一定影响。
2.3 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目标设置的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哲学与人生》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课程教育目标的设置未能与教育教学任务要求相结合,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对本门课程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导致《哲学与人生》课堂效果不甚理想的重要因素。
2.4 教育工作者自身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近年来教育机构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德育课学时数量的增加,人员供给不足现象突显,部分学校为尽快满足人员配置需求,不断地降低教师选拔和配置标准,专业人才的缺失和专业素养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都导致了学生难以有效地进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也较为严重,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模式概述
3.1 案例教学法应用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课程教学现状,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在案例法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创设教学情景以及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内容具象化,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趣味性,从而拉近师生距离,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为从根本上确保《哲学与人生》课程真正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教育工作者还需充分考虑每位同学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案例,在确保每位学生教学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如在进行《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课程教学时,教育工作者可采取学生们比较耳熟能详的案例——《三国演义》中失街亭,通过故事性案例来降低学生对理论课程的抵触心理,并且在将抽象哲学原理通俗化、枯燥哲学理论趣味化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哲学学习兴趣和哲学知识运用能力。
3.2 趣味性教学法应用概述
就目前来讲,学生兴趣度不高是影响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故此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将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到《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极为必要的,从某方面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更能在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加深他们对《哲学与人生》学科真正意义的理解,进而为其课程真正教学意义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而为最大化地发挥这门课程的教学意义,在趣味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们还需秉承激励性、时效性的原则,即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游戏,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又可达到哲学“引发人的思考”的目的。如在《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唯物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从不同视角展开对哲学和人生的思考,教师们可采取搭纸牌、添一笔变字、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创造性游戏,通过学生体验事物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感受主观受制约于客观,领悟相应哲学原理的现实指导意义所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激发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度,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3.3 自主性教学法应用概述
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哲学与人生》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而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为从根本上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将自主性教学法应用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过程中,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改革战略。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度关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自身主体作用难以被充分调动,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不断削减,课程教学成效受到一定影响,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通过综合考虑现阶段每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实践的方法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加深和理解各种哲学思想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为创新思维意识和行为模式的有效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方法来学习时,为了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被调动,每堂课教师都需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并在对学生接受效果全面观察中,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简而言之,作为德育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的《哲学与人生》课程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且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化以及学生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给学生的整体发展和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要想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案例教学法、趣味性教学法以及自主性教学法应用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中,是实现这门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发挥的重要性教学战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