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初期所开展的宣传活动
2020-11-18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尹 红/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中华职教社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发起创立的①。以解决社会生计问题为目的,通过沟通教育与职业的方式而组织起来的,自创立之日起就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强社团宣传活动的能力。概括地说,中华职教社主要有演讲、举办展览、发行出版物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讲演
注重讲演是中华职教社主要社员们的共识,他们认为讲演是宣传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立社之初,中华职教社不仅派人出去讲演,而且还将讲演视为当年要办的三件大事之一。1918年,中华职教社派出专人,由黄炎培、蒋梦麟领队,到东北三省和青岛等地,而其中讲演就是一项重要工作。1921年1月,黄炎培、王志梓赴新加坡等地,携带幻灯片和书刊,介绍中华职业学校和其他职业学校的情况,沿途进行讲演43次。黄炎培、江问渔、杨卫玉等人都擅长讲演,尤其是黄炎培,每年都外出游历。1925年以前,中华职教社的足迹就已遍及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十多个省,每到一处,必作讲演,少则两三次,多则数十次。
由于很多讲演又会被当地的媒体刊登,这无疑又大大增强了讲演的范围和效果。中华职教社的讲演,除了外出演讲的形式以外,还有在社里讲演;有定期讲演,也有临时讲演;有到工厂、学校的讲演,也有到广播电台的讲演。除此外,还通过讲座形式,宣传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1923年,中华职教社与江苏省教育事业联合会,在东南大学举办了“暑期职业教育演讲会”,讲授职业教育概论、职业教育课程、职业知能测验以及职业指导等。1924年1月,职教社联合江苏省教育会、江苏省立第一中学组织了“暑期职业教育讲座”。1930年9月举办的“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介绍教育及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九一八”事变后,举办了“国难问题讲座”。此后,还举办“教育学讲座”,舒新城主讲教育思潮,沈有乾、陈选善主讲心理学,蔡元培主讲哲学,黄炎培与江问渔主讲职业教育并与何炳松主讲教育史,廖世承主讲教育统计,潘公旦主讲优生学,沈恩孚主讲文字学。这些知名人士的参与,对职业教育及其理论的宣传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1931年与亚美公司上海广播无线电台合办“广播讲座”,中华职教社社员轮流上电台演讲。
二、举办展览
如果说讲演是通过无形的语言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话,那么展览学生作品则是对职业教育作用最有力的证明。为了更好地宣传职业教育,中华职教社于每年成立纪念日,通过举办展览职业学校学生作品的方式,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让更多的人理解、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中华职教社成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18年5月,在上海举行第一次职业学校成绩展览会,参展27所学校,256件展品。以后三次规模也不大,展览地点也在上海。1921年,由中华职教社发起的全国职业教育联合会成立后,职业教育的影响随之扩大。1922年的第五次展览会(即第一届全国职业学校出品展览会),仍然在上海举行,参展有苏、徽、闽、晋、肃和直隶等8个省,50余所学校,3039件展品,展期7天,参观一万余人。1923年,在北京举行,有58所学校参加。1924年5月,在武汉举行,涉及11个省区,158家单位,参展单位除了有学校外,还有工商机关,展品6525件。参观人数达11.5万,为中华职教社所举办展览会中规模较大的一次。
1925年5月,在南京举办中华职业学校及江苏省职业教育成绩展览会。1926年5月,在杭州举办江、浙两省职业教育出品展览会,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1928年5月,在苏州举办职业学校成绩展览会。1930年7月,在上海职业教育成绩展览会。1932年8月,在福建举行职业教育展览会。1934年7月,在江西省职业教育展览会。1937年5月,在上海举办江、浙和上海三省市职业教育成绩展览会。在此之后,因为抗日战争爆发,而没有再举行。除了在国内展览外,中华职教社的产品还曾运往南洋,向为中华职教社捐款的华侨汇报展出。
三、发行出版物
黄炎培说:“凡有利于我中华,我们有一份力用一分力。职业教育有利于中华,我们要用力,其他有利于中华,而和职业教育并不抵触,且配合得很好,我们当然也要用力”。发行出版物,也是宣传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的有效途径之一,自然也要受到中华职教社的重视。
立社之初,中华职教社就设立编辑股,编译书刊。于当年10月,创刊《教育与职业》杂志。该杂志是月刊,主要是有关职业教育理论,外国职业教育制度、方法,各省实施职业教育的计划或者意见,职教社和中华职业学校的有关报道等。与此同时,《教育与职业》还会出专号,集中解决有关问题。先后刊出的专号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职业指导、补习教育、学生自治、农业教育、商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等。
由于《教育与职业》比较偏重于理论研究,而且为月刊,中华职教社于1925年10月又创办《生活》周刊,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与要求。1926年,由于主编千志莘工作调动,由邹韬奋接任,此后办刊方向有了明显改变。除了报道社会各类生活问题,还用人量篇幅报道政治问题。1930年以后,《生活》杂志独立经营,但是仍然和职教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42年10月,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习职业教育的渴求,由人部分是职教社成员发起的进修出版教育社在昆明成立。它是一个把出版与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当成读者的新型组织。
宣传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提高人们对此的理解。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国家,这使得一般国人对外来的东西有一种本能性的排斥,更何况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道轻艺的思维定势,更不容易接受注重技艺学习的职业教育。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没有对推行职业教育执着的信念,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很难将这一事业进行下去的。为此,作为中华职教社创始人的黄炎培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想尽办法消除可能遇到的阻力:联合各界人士,减少行政上可能遇到的阻力;重新解读古人思想,阐发职业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利用杜威、孟禄来讲学,宣称“职业教育者,盛行于欧洲,渐推于美国,万非本社所敢创”②,希望此举能减少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怀疑。与此同时,中华职教社还采取调查、集会等方式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调查是中华职教社开展每项事业前必做的一件事,而且每次调查结束,都必有调查报告。如1923年,中华职教社调查上海各业情况,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编辑成《职业概况》丛书,这套丛书先后出版50余册。为开展农村改进试验,该社组织了一支19人的调查组,对江苏17个县农民生计进行历时两个月调查。召开年会,也是该社扩大职业教育影响的重要途径。中华职教社每年于社成立纪念日,邀请各地教育界人士参加,共同来探讨职业教育问题。
注释:
①中华职业教育社[Z].社情概况,2017-05-06.
②黄炎培,等.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M].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