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中中国文化元素的翻译策略
——以《咸鱼女孩》为例
2020-11-18刘诗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刘诗枫 周 丹/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华人涉足加拿大至今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但是直到1979年,加拿大华裔文学才呱呱坠地。加拿大华裔文学一诞生,便以欣欣向荣之态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生于加拿大,却又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于是,中国文化元素便成了他们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中国文化元素不仅是连接加拿大华裔作家的纽带,也是维系加拿大华裔文学的血脉。这些华裔作家即使没有来过中国,中国文化却永远活在了他们的笔下,活在了他们的作品里。也正是有了中国文化的参与,才使得他们的作品匠心独具、魅力倍增。
在翻译加拿大华裔文学作品时,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元素该如何处理?笔者在翻译《咸鱼女孩》时,经过仔细研究和反复对比,总结出三种翻译策略,用于翻译加拿大华裔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分析语境,回归汉语表达习惯
语境对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译好中国文化元素,就必须仔细打磨、反复推敲上下文语境。此外,地道的汉语表达也必不可少,因为笔者的目标读者是中国人,译文应该像中国作家的作品一样生动流畅。
例1:The arranged marriage ofsuch an old man to such a young womanwas considered very old-fashioned.These days,people married for love.
翻译:老夫少妻式的包办婚姻已经过时,人们如今为爱而婚。
通过分析语境,可以发现这句话在对比古代婚姻和现代婚姻的不同之处。将such an old man to such a young woman翻译为“老夫少妻式”,不仅达到了意思上的对等,在形式上也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2:Every feast daythey left me a plate of roasted pork.Later,they marked it for me byburning sticks of aromatic woodbeside the plate.
翻译:逢年过节他们都会给我送一盘烤猪肉。后来,为了表示是孝敬我的,他们在盘子旁边焚香。
第一,feast day本身指的是国外的节日,根据语境分析,这里的节日应该是中国传统节日,所以笔者将其译为“逢年过节”。第二,burning sticks of aromatic wood如果不分析具体的语境,翻译为“燃烧香木棒”,很有可能会使读者感到困惑;而翻译为“焚香”,不仅表述简洁有力,也不会造成文化上的误解。
例3:The man tookseveral jarsdown from the shelves and showed their contents to my father.Inside were roots and herbs in strange muted colors,browns and dark greens and grays.
翻译:那个男人从中药柜里抽出几笼抽屉,把里面的药材展示给父亲看。抽屉里装满了颜色暗淡的各类中药草,有褐色的,墨绿色的,还有深灰色的。
在翻译several jars和the shelves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后文的roots and herbs,否则就会导致中国文化元素丢失。即使在现在的中国,大家也能在药店看到装有中草药的中药柜,所以several jars和the shelves翻译为“中药柜”和“几笼抽屉”更能展示原文暗含的中国文化元素,也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通过以上三个示例不难发现,笔者在翻译中国文化元素时,会对原文进行有意的改造。一方面是由于中英文语言表达习惯的巨大差异,更重要的是,汉语是文化的沉淀,想要在译文中再现中国文化,用语就必须贴切,万不可似是而非。
二、结合历史,确定译语具体表述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历经朝代更迭。在不同的时期,有关事物的专有表达也不尽相同,如地名、人名、官名等。所以在翻译此类中国文化元素时,必须结合历史,查阅相关典籍,方能找到最准确的表述。
例4:They left food and burned incense forthe gods of agriculture and warand only occasionally for me.
翻译:他们经常给神农氏和蚩尤献上祭品和香火,偶尔才会想起我。
在翻译the gods of agriculture and war时,如果不结合历史,可能会翻译为“农神和战神”。根据历史,我国古代有两位农神:中国上古部落首领神农氏,和周族始祖后稷。而战神就更多了,比如关羽、岳飞、孙武、后裔、蚩尤等等。那么原文中的农神和战神到底指的是哪两位神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原文中的“我”,“我”在此处是“女娲”。那么跟女娲同时期的农神和战神自然非“神农氏和蚩尤”莫属。
例5:As it turned out my mother was thinking about abandonment.She wanted me out of the house that day so she could invite over nosy Old Lady Liu,the go-between,to talk behind my back about matters matrimonial.I know some girls arebetrothedat ages much more tender than mine,but still! I was onlyfifteen.
翻译:原来母亲着急把我嫁出去。她那天让我出门,才好请刘媒婆到我们家来商量我的亲事。我知道有些女孩打小就定了亲,但是我才刚及笄呀!
这句话中的betrothed和fifteen在意思上很好理解,但是在表述上一定要结合历史。这时的“我”,已经从女娲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出生于十九世纪末,生活在中国广东一带的小女孩。而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部分民众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因而,结合历史环境,笔者将betrothed和fifteen分别翻译为“定亲”和“及笄”。
例6:At the new moon,I announced my decision to become aspinster.Tradition allows this if the family is agreeable and there is no protest from the local magistrate.
翻译:月初,我宣布了自己最新的决定——成为自梳女。如果家里同意,地方官也不反对,那么我的决定就是合乎习俗的。
所谓自梳女,是指珠江三角洲的那些立志终身不嫁,主动将辫子改梳成髻的女子。这一现象起源于明代中后期,在晚清至民国前期到达高潮。在例5时,笔者已经提过这时的“我”刚好生活在中国广东一带,且生活的年代也刚好是十九世纪末,正是“自梳女”出现的高峰期。因而,考虑到历史因素,笔者将spinster译为“自梳女”。
在原文内容涉及相关文化背景、历史时代等因素时,仅凭自己的知识储备显然是不够的,还需借助相关典籍、工具书等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证。在查阅资料的同时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并扩宽翻译视角,由浅入深。这是一个解决翻译困难,提升翻译能力,优化译文水平的好方法。
三、善用熟语,提升译文语言美感
熟语言简意赅,语精意深,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语言活化石。它们不仅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底蕴,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精神。因此,如果能在译文中适当使用熟语,不仅能展示原文的中国文化元素,还能提升译文的语言美感。
例7:People said her careerwas made and broken there.
翻译:人们说母亲的事业成也于此,败也于此。
译文中的“成也于此,败也于此”模仿了成语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原文的意思与该典故十分相似。在翻译时,如果能多模仿、多套用这样的句式,定能让译文大放异彩。
例8:Desperation made me bold.I went to his stall the following market day,hoping to see her.I didn’t,but the pungent odour of salt fishinspired a plan.Pumped full offool’s courage,I went up to him.
翻译:恶向胆边生。在下一个赶集日,我又去了咸鱼铺,希望可以遇到咸鱼女孩。然而她还是不在,臭气熏天的咸鱼味让我灵机一动。凭着一股血气之勇,我走到咸鱼女孩父亲的跟前。
这句话中笔者连用了三个成语,将原本平淡无奇的叙事内容译出了一种鲜活感,彻底将“我”由静态变为了动态。这样的译文不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也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9:Of course I have lips,a woman’s lips,a woman’s mouth already muttering secretsunder my breath.Look,I have awoman’s eyes,woman’srope of smooth black hair extending past my waist.
翻译:我当然有嘴唇,女性独有的嘴唇,它已经低声悄语地吐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看,我还有一双顾盼生辉的明眸,一头乌黑光滑的及腰长发。
翻译这句话时,除了选取四字词语外,笔者还有其他的考量;原文中反复出现woman’s,如果每次都译为“女性的”,那么译文势必会很累赘。所以,笔者最后选择了一系列本就用于描述女性之美的成语,适当地省略了重复的词。另外,成语的使用也使译文更加出彩,更能体现原文的中国文化元素之美。
综上所述,在翻译加拿大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时,必须要进行多方位的考量。首先,要联系上下文,使用地道的汉语表达;其次,要根据历史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最恰当的表述;最后,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熟语,提高译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