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诗意壮行,书灵魂拷问
——读梁永利诗集《自在与拷问》

2020-11-18侯平章

湛江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永利脚印脚步

侯平章

梁永利的诗多数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或者说是用脚印踩踏出来的。《自在与拷问》这本书里收入了 93首诗,其中写行走的一辑《行藏》就 31首,占了整本书的三分之一。这一辑里,梁永利不只是用文字来营造阅读的世界,更是用脚步来测量地表的体温。读这些诗歌,虽然有些地方我不熟悉,也不是很亲切,但是我能够感到梁永利在用一种方式走出自己或者生活的局限,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突围,或者叫视野的拓宽,发现更辽阔更深邃更悠久的历史和现实,并把这些发现进行诗意的表达。用脚步,更用文字,对于梁永利的写作是一次又一次诗意的壮行。每读一首诗歌,他都在引导我在精神的世界里出行或者抵达。抵达到每个他脚印所及的神奇的地方,出行在他文字建构的缪斯的精神高原。

我在从广州飞鄂尔多斯的飞机上阅读梁永利的《自在与拷问》,他的文字就像机窗外的空中。亮,空茫,高远,或者缥缈,白色得没有依靠,总是在挑战着我的遐想。当我把书合上时,莲蓬构成的山形成对望,同时看到印在封面上的诗句:

花朵的感受从雨季开始

隐喻终将亮出一片颜色

山椹果蔫枯,因蜜蜂断刺

向远方的献歌,浪子唱个通宵

河流直涌,鱼虾必定负伤游弋

爱与泪选择秋天交织

答案遗落在脚下的赤土

让我在空茫的邈远里看到有了土地的一缕光亮和坚实。从拿到这本书时,我就知道梁永利的诗歌是有高度的精神建构,是有辨识度的诗歌。文字特别有硬度,还有阅读的方向感。文字对阅读者充满了无限的也是无形的诱惑。他的诗歌的题目有的就直接以行踪来命名的,不但有了到底他是怎样来写这些大家熟悉的旅游胜地的阅读的欲望,而且还有想要了解到他用在这些地方的发现来体现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在这些地方又有了怎样的艳遇?

比如《青城山》《汶川一日》《拉萨的雪》《登布达拉宫》《平安山庄》《九龙山》《在雕塑园》《过海南开示》《泰山小记》《洞庭湖记》《湖景湾》《碗洋村》《黄梅寺》。无论是名胜还是小地方,直接用地名来命名的诗歌,在给读者增加阅读欲望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诗歌写作设置了难度。特别是名胜更是难上加难。名胜早被古人或者现代的人写泛了,也很难写出新意和新感觉。但是梁永利自命梁山剑客。迎难而上,不写出新意誓不罢休。请看《青城山》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自我的亲身感受。“众多树木都往山头赶”,“青色挤满手机”。要是没有身临其境的话,是不会有这样现场感的句子出来的。《行藏》一辑的诗都是带着脚步的力量同时带有敏锐的视觉观察后的思考得出来的诗行。还有“湖水收留几抹云朵,眼光所及,村落以炊烟为标志”等等。《冥想》写出了心灵的朝圣。《过故人庄》采用诗小说的方式,仅几笔就写出了一个人的一生和心灵改变的外部原因。脚印和目光所到之处,笔墨和文字就记录了观察的感受,这应该是体验式书写,也只有采用体验式书写才能够让诗歌别具一格。这是梁永利的下笨功夫之处,也是最聪明之处。

如果说第一辑写的是行踪,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式,那么第二辑《物语》,则是对路上景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和思考才写出来的。《两棵树》《百合》《石榴》这些都是直接观察得来,而《日毒》却是留心留意发现之后再同过往比较思考才有的诗歌。日毒是方言,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方言被改写,被消失,被遗忘。说明农耕文明的传统在消失。第三辑《自在》则是回到自己的内心进行的思考。从每次细小的相遇中,在生活的现场里,用自修的标准来检视现实,独辟蹊径地思考,编织出属于自己的诗歌和诗歌的意境。第四辑《问道》是在修心和经验之间,严格控制诗的张力,让每次思考都能及物及心,准确抵达诗的意境的妙处。在沉重中做到了诗的轻逸,在诗句的背后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能够读到这本诗不只是缘分,更是福分。又何止是我的福分呢?只要是有幸读到这本书的读者,都是有福之人。当他用生命体验和人生思考来写诗时,内心一定是掀起了大波澜的,他的诗歌书写为他的人生思考立起了精神的标杆。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诗,必然是个性之路、新鲜之路,也是生命之路。他的诗歌应该是人生经验和生活轨迹的最好呈现。

猜你喜欢

永利脚印脚步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永利澳門第二季度淨收升3.6%
奇怪的脚印
秋天的脚步
旅行督着梦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