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020-11-18杨艳
杨艳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 110122)
0 引言
《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交人教发〔2016〕179 号文件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体现。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是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世界交通强国的重要保障。其中,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意见中指出应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规划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布局结构。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要根据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鼓励交通运输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办学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西部地区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高服务当地交通生产建设一线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应不断强化特色、培育优势,提高现代化水平。
1 当前交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交通职业类院校存在着和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的“浪费现象”。比如一部分交通职业类院校没有经过详细周密的调研,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增加专业数量,这种情况导致师资、实训、教学设备、宿舍等资源供过于求,使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教学质量不高。在专业结构设置上,部分交通类院校落后于当前快速发展的交通行业,不能够及时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要求,由此出现“结构性缺失”现象。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无法提供适合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更加无法领导交通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面对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高职院校应该将新科技与新技术融合到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课程教学中,而部分交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更新不够迅速。为了及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类院校通过现代化方式搜集整理和储存各项新技术,并将这些新技能快速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使行业技术发展和专业教学保持同步。交通职业类院校的国际化办学能力还不是很强大,现阶段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合作领域将是基础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交通土建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此大环境下,交通类院校应当思考如何在国家战略的影响下构建专业教学模式,怎样为交通运输行业和企业输出更多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怎样为周边国家提供专业的教学培训。
2 发展交通职业教育的意义
因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经济之间有非常密切联系的合作属性,所以职业教育需要具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需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因此保障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前提就是各类技能型人才。目前,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人员数量比较多,但是迫切需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维护、高级公路建设、道路养护与管理、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交通智能管理和航运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交通职业类院校需要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缩小与国际人才接轨的差距,加快现代交通职业教育发展,从而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使我国跻身于世界交通强国。
伴随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我国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累积了各项技术技能。交通职业类院校应该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相结合,开展工学交替的分阶段式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共同开发出具有国家职业标准和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完善以项目驱动为目标的教材开发评估体制,推进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交通运输职业类院校要具有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实施能力,发挥交通职业类院校的专业优势,配合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面向当地员工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共同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出面向交通运输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需要的本土人才。
3 交通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在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也在发生转变。交通职业类院校应该不断优化专业层次结构,建立专业信息发布和预警平台机制,动态管理和调整专业设置。院校应该按照提升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和做强特色专业的思路来分级指导专业设置,着重培养传统专业,比如道桥建设与养护、交通运输服务、车船制造与维修等。积极拓展新兴专业,比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港航物流服务、智能交通、航空服务等。同时建设新兴环保专业,比如节能减排、低碳交通等。实现交通运输职业全覆盖的专业设置,由此来不断提高行业人才需求和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契合度。
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订单班培养、现代学徒制、大师工作室等各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办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交通特色的“融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由此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交通类院校应当积极引入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对接专业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岗位,和交通运输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密切结合教学和生产过程,可以开展分段式多学期等多种方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设备、人员和场地等资源,共同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基地、工程应用技术中心,联合开展交通运输技术的创新和攻关以及学生培养,实现校企双赢、互利互惠。
交通职业类院校应当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对各种措施的统筹规划和设计,科学搭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和管理规范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使各个环节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都有章可循。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施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能工巧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等工程,打造出一批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一批具有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优选一批由交通院校和行业企业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成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人才库,制订出促进技术能手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鼓励措施,拓宽交通类职业院校的师资渠道。
为了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培训结构,组建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平台和发挥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势,交通类院校应当组织开展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和培训管理等测评,研究制订出培训质量考评制度,加强培训过程指导和质量督导。
4 结语
职业教育体系中,交通运输类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规划》中要求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交通运输相关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轨道交通、民航、公共交通等急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因此交通职业类院校承担着培养面向交通行业生产一线,传播专业知识、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技术推广和促使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任务。交通职业类院校一定要抓住机遇,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务实措施加快发展,为交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就业、改善民生以及创造交通人才红利,当好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