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快速鉴别农资违规产品

2020-11-17任永锋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登记证农资违规

任永锋

农资产品的包装标识及标签是农资产品的缩影,标识混乱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伪劣产品。一些不法厂家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绞尽脑汁在产品包装标识上大做文章,欺瞒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危害和损失。农业执法人员在进行市场监管时,面对一种农资产品,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产品的包装标识,因此,通过标识标签信息,快速对农资产品作出判断是每个农业执法人员都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快速鉴别农资违规产品的意义

(一)为了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担当起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

(二)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在短时段的农资使用高峰,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不足造成的监管缺失。

(三)将违规产品查堵在农民使用前,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四)帮助农资经营企业把关,杜绝因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而购进和销售违规产品。

二、快速鉴别农资违规产品的基本方法

(一)检查、印证

将产品标识分为相关手续(各种证号)、产品信息(产品特点、特性、防治对象范围等)、生产者信息及产品外观,通过“有没有、对不对、符不符”来分别检查和相互印证。

“有没有”,主要是看标签或包装上有没有法律法规要求的必须标注的内容。“对不对”,是指在相关标注内容齐全的情况下,判断标注的内容是不是正確。“符不符”,是指相关标识正确的情况下,从产品的外观看与标注的内容符不符,产品的物理性状与常识符不符。

违规产品的四种常见表现形式:一是假冒伪造登记证号;二是登记公告查找不到该农资产品的登记证号,企业也无法提供相应登记手续;三是假冒其他企业取得的登记证号;四是直接套用本企业其他产品的登记证号。

(二)是否有扩大现象

随意扩大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一是直接扩大,登记的和未登记的一起列出。二是间接扩大,登记的适用范围单列出来,未登记的则标明专家建议使用等另列。这种现象在农药标签中比较普遍,在种子产品中则表现为夸大种植区域、夸大使用效果,如种子夸大抗虫、抗病性以及产量;农药、化肥夸大使用效果等。

(三)是否有隐瞒现象

隐瞒生产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厂址、电话登记不符。隐瞒农资成分的真实信息,主要表现在为了片面追求使用效果或利益,在农药、化肥中添加了不明物质。

(四)是否有模糊现象

标识文字印刷故意模糊重要信息内容,误导消费者。利用人们对高科技的认识局限,利用模糊的技术概念故弄玄虚,欺骗消费者。

三、执法实践

(一)种子部分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农业丰收、增产的首要因素。种子的真假与好坏,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标签标注内容如图所示:

种子监管中查处违规产品的四个突破点:一是生产许可证号、品种审定编号(主要农作物种子需要加注);二是适宜区域(根据种子特点和使用要求,应加注的内容);三是产品特征、特性(宜加注的内容);四是检疫证明编号(与生产许可证结合经行鉴别)。

违规的事项主要有:伪造生产许可证号;与审定公告不符(涉嫌假种子);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适宜区域不符);伪造涂改实验数据(特征特性与审定不符)。

(二)农药常见违规表现

登记证过期未续展;假冒、伪造、转让登记证号;添加其他农药有效成分;未取剂型;修改标签内容;以肥充药。

(三)肥料部分具体违规表现

免于登记的肥料违规表现;涉嫌假冒肥料登记证;涉嫌生产销售未取得肥料登记证的肥料产品;涉嫌擅自修改标签内容。

猜你喜欢

登记证农资违规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供销合作社:严厉打击农资假冒伪劣行为
聊聊违规担保
省供销社与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无锡农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驾照
五证合一10月起全国推行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经营专供出口农药产品行为定性问题的函 农办农函〔2014〕14号
关于贯彻落实农业部第2032号公告有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