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南地区小麦足墒适时播种的方法

2020-11-17毛明军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土壤水分分蘖含水量

毛明军

一、底墒的作用

在小麦播种前,土壤墒情较好,要及时播种,是保证全苗、苗匀、苗壮的前提,为翌年小麦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若土壤较旱,要及时浇水,以保证土壤中水分充足。墒情好的土壤作用表现在:

(一)土壤水分充足,种子发芽快

小麦播种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质量相当于种子质量的35%左右时,才会萌动发芽。当土壤的墒情较差时,吸水时间长,发芽时间慢,并且出苗后的苗不壮且缺苗。

(二)土壤水分充足,种子发根多

小麦在发芽时长出的根称为初生根,一般每株小麦有3~5条初生根,多者可达10条。出苗后种根不会增加,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初生根数量多,入土很深,最深可达2 m。根据测定,小麦在2叶期时初生根为20~30 cm,4叶期时可为50~60 cm。小麦苗在分蘖前完全依靠初生根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初生根在小麦的生长后期仍有较强的吸水能力,特别是在丘陵、山区或干旱的年份,初生根能从土壤的深层中吸收水分,供给植株生长。

(三)土壤水分充足,幼苗生长快、分蘖早、分蘖快

小麦分蘖成穗主要依靠下位早生分蘖,进而促进小麦下位分蘖的形成是达到预期穗数的关键。为了足墒播种,蓄水保墒是前提。在秋季农作物收割后,气温较高,天气干燥,水分蒸发量大,而这一时期降雨量往往较少,土壤易板结,在小麦播种前,应对田间进行浇水,保证土壤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在豫南地区最近几年,除2017年外,播种时都欠墒,特别是2019年无法播种,所以,有条件浇水的田在欠墒的年份要及时对田间进行浇水,以保证在播种时土壤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在无条件浇水地区,应及时保墒,随收随耙,在适宜播种期下限播种,但不能欠墒播、因抢墒过早播种或过深播种。在丘陵山区旱地,缺墒无法播种,若错过播期,应采用干土浅播种的方式,或开沟浅播种的方式,抗旱播种。

(四)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

底墒不足不仅影响小麦初生根的数量和生长,还会影响次生根的数量,抑制根系向纵深方向生长,从而降低小麦植株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

二、适宜播种的土壤含水量

不同质地的土壤,有利于种子发芽的土壤含水量是不一样的。如沙壤土含水量为14%~16%,壤土含水量为16%~18%,黏土含水量为20%~24%。相对含水量为70%~80%的土壤适宜播种,低于60%的土壤播种后吸水时间长,萌发慢,出苗时间长。种子在萌发出苗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试验表明,种子含水量由12%增长到17%时,种子的呼吸强度增加1倍。所以,当土壤墒情较差时,幼苗发根少,苗弱且不全。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土壤中的空气少,会影响种子呼吸,不利于出苗,严重时会使种子霉烂。

豫南地区处于亚热带的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全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平均气温15 ℃以上,常年降雨量1000 mm以上,种植以稻麦为主,小麦单产较低,增产潜力较大,生产上以弱春性麦种为主,播种期一般在10月20—30日。

三、适时播种

品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栽培的任务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点,选择适用当地的品种,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生产潜能,获得高产稳产。

每一个品种都有它的生长特性,不同品种对环境条件的反应不同,比如光、温、耐肥、旱、抗寒性和生育后期耐高温性等。在播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冬春性的强弱,这是选择适期播种和确定播量的主要依据。春性品种从播种到幼穗开始分化,这一段时间对低温要求不太严格。根据示范试验,豫麦18在日均温17.5~18 ℃、播种后24 d幼穗开始分化;当日均气温在17 ℃左右,需要22天左右进入幼穗分化期,这说明低温对春性品种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当气温下降到14.5~15 ℃时,进入幼穗分化期需要26 d。由此可以看出,春性品种不能播早,否则会受到冻害;半冬性品种从播种到幼穗分化对低温要求比较严格。在豫南地区,春性品种播种在10月25日前后,半冬性品种在10月20日左右,冬性品种在10月15日左右。由于春性品种分蘖时间短,成穗少,冬性和半冬性品种分蘖时间长,分蘖多,成穗多;所以春性品种的播量要大于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也可根据茬口来安排口种,早茬地要选用半冬性品种,可适当减少播量,可充分利用光、温等资源;晚茬要选用春性品种,麦苗冬前生长发育快,不易受到冻害。总之,应因地制宜,合理選用品种,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能。

猜你喜欢

土壤水分分蘖含水量
眼干的人别选高含水量隐形眼镜
数字说
径流小区土壤含水量TDR法与烘干法测试相关关系探讨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在安哥拉马兰热地区的应用研究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变压器油纸绝缘含水量的介电响应测量方法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