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浚县2019年耕地质量保护试验示范

2020-11-17马宏燕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耕作复合肥调理

马宏燕

一、示范目的

为做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培肥地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耕作方式和化肥减量增效试验,达到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提高产量的目的,为寻找适合浚县耕作方式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二、示范条件

试验示范于2019年10月安排在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付庄村财森粮食高产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内。供试土壤为潮土,质地为中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0~20 cm)土壤养分为全氮1.02 g/kg,有机质16.9 g/kg,有效磷(P)18.3 mg/kg,速效钾(K)124 mg/kg, pH值为8.1。前茬作物为玉米,每667 m2产量650 kg。供试品种为郑麦369。

三、设计和方法

(一)试验设计

处理1,旋耕区15 cm;处理2,常规犁地25 cm;处理3,深耕区35 cm;处理4,深松区25 cm。各处理不设重复,采用大区试验,各处理区面积100 m2,要求试验地块平整、地力水平较一致,设保护行。

(二)示范设计

大区设计,不设重复。

1.对照。常规施肥,复合肥(20-15-10)45%,50 kg/667 m2,示范田0.07 hm2。

2.土壤调理剂。复合肥(20-15-10)45%,40 kg/667 m2+土壤调理剂80 kg/667 m2,示范田0.07 hm2。

3.生物有机肥。复合肥(20-15-10)45%,4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150 kg/667 m2,示范田0.07 hm2。

2019年10月12日播種。试验各处理整地方式按方案进行,示范各处理施肥按方案进行。

2019年10月11日施底肥整地,第2次施肥于翌年拔节期浇水前撒施,追施尿素15 kg/667 m2。整个生育期共浇灌(井水)3次,分别是年前浇冬灌水和翌年追肥时浇拔节水及抽穗期浇水1次;年后拔节前化学除草1次,使用二甲四氯+苯磺隆防病治虫2次;抽穗期施用农药氟氯氰菊酯+胺鲜酯+戊唑醇,灌浆期喷施吡虫啉、磷酸二氢钾、多菌灵。

试验田由专人负责,田间管理措施由专人在1天内完成。2020年6月5日进行测产并考种,计算每667 m2产量。

四、结果与分析

(一)小麦群体田间调查记载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区各生育期群体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深耕对群体影响较大,分蘖数最多,成熟期群体最大。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区各生育期群体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施用土壤调理剂田间群体结构比较合理,成熟期群体最大。

(二)小麦考种与产量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其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是不一样的,但没有明显差异,深耕处理小麦产量最高。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其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是不一样的。常规施肥减量20%+土壤调理剂小麦产量最高。

五、结论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耕地方式,对小麦产量是有影响的。在深耕、深松、犁地和旋耕4种不同的深耕方式下,深耕处理能提高小麦产量。增施土壤调理剂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在减施20%复合肥的情况下,每667 m2增施80 kg土壤调理剂,能提高小麦产量,比常规施肥增长10.7%。

总之,为实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行之有效的耕作方式和化肥减量新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生产上,尤其在常年旋耕耕作区,应推广深耕耕作方式及推广使用新型肥料,以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耕作复合肥调理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东北丰磁化炭基复合肥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纳米级脲醛缓释复合肥
农业生产应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流产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
儿童骨折后的家庭营养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