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州市小辣椒高产高效规范化栽培技术

2020-11-17陈英侠李志刚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邓州市小辣椒大田

陈英侠 李志刚

小辣椒在邓州市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0年前后,小辣椒生产已成为邓州市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一度发展到2.67万hm2,最高种植面积达到4.67万hm2,成为豫西南最大的小辣椒生产销售集散地,在全市周边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由于种植品种严重退化、收获晾晒困难、市场信息不畅等多种原因,导致邓州市小辣椒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近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市场价格的提升,小辣椒种植面积在邓州市及南阳市部分县(区)有了恢复性增长,收益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小辣椒的种植水平,实现绿色高产高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笔者将小辣椒高产高效规范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种植模式

根据大田小辣椒生育期偏长、不耐水淹、后秋灾害偏多的特点,建议以春栽、半春栽为主,夏栽(麦茬)为辅。

二、种植条件及区域

根据小辣椒半耐肥、半耐旱,喜温暖、怕酷热,喜阳光、怕暴晒,不耐霜冻、怕水淹的生物学特性,建议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种植水平高的区域。具体可选择十林镇、张村镇、文渠镇、九龙镇、高集镇、彭桥镇、陶营镇、林扒镇、孟楼镇等镇,其他乡镇可结合群众意愿进行种植。

三、育苗技术

(一)品种选择

邓州市属于辣椒优势产区,绝大多数辣椒品种均可种植,目前在生产上,小辣椒种植品种按辣味主要分为辛辣型和微辣型两种,按种皮厚薄分为薄皮型和厚皮型,可选择三樱8号、三樱新一代等品种。每667 m2大田用种量150 g左右。

(二)适时育苗

“育苗是关键,见苗三分收。”邓州市露地小辣椒栽培主要有春茬和夏茬两种方式。春茬栽培,一般于2月上中旬育苗,4月中下旬移栽。夏茬栽培,一般于3月中下旬阳畦育苗,5月中旬至6月上旬移栽。

(三)种子处理

1.晒种。晒种可促进种子后熟,降低种子含水量,改善种皮的通气透水性。一般选择在天气晴好时

9:00—15:00进行。

2.浸种。先用常温水预浸1 h,并用手搓去种子表皮黏液,再用55 ℃的温水浸种30 min,然后在清水中浸4 h,捞去不实种子,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 min左右,然后置入30 ℃温水中浸种9~12 h,搓洗淘净后,将种子捞出用洁净湿纱布包好催芽。

3.催芽。催芽时温度保持在25~28 ℃,时间4~

5 d,待种子80%露白時,即可播种。

(四)苗床制作

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便于灌溉、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前茬没有种过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有机质质量分数高的肥沃地块或庭院空闲地作为苗床。一般按每667 m2大田10 m2苗床准备。1个标准苗床长10 m、宽1~1.2 m,过宽不利于间苗,过长不宜通风。做成厚15~20 cm的育苗畦,畦间留30~40 cm宽的人行道。做好畦后将畦内土深翻耙平。在播种前施足基肥、灌足底水。每个标准苗床施腐熟有机肥200 kg、尿素0.5 kg、磷酸二氢钾0.1 kg或复合肥1 kg。为防治地下害虫,每畦可用辛拌磷颗粒剂或甲拌磷颗粒剂50~75 g进行土壤处理。注意床土要耧平整碎,肥药土拌匀。

(五)床土消毒

为防治小辣椒苗期病害,培育无病健壮幼苗,播种时要对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具体方法:用多菌灵、代森锰锌和甲基托布津各30 g或苗床消毒杀菌剂6~10 g

对床土进行消毒处理。也可用40%多菌灵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洒苗床和盖籽土消毒。

(六)播种覆膜

播种应选择无风的晴天中午进行,用水淋透苗床,待水下渗后即可将催芽后的种子撒播于苗床内,一般每10 m2苗床用种量150 g,然后用过筛后的细土覆盖种子0.5~1 cm,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用竹竿搭成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四周用泥土封严。

(七)苗床管理

1.温度调节。前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晚15~17 ℃,苗床土温不低于17 ℃;后期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夜间5~10 ℃。温度的调节通过放风和保温防寒来进行。

2.水肥管理。若午间幼苗出现萎蔫现象,表明苗床内湿度小,需要补水。浇水方法:早期温度低时,可在中午用喷水壶喷一些温水;后期温度逐渐升高,可喷凉水。喷水量以湿润床土1.5~2 cm深为宜,不可过多。若底肥不足、幼苗细弱、叶片淡绿,可用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

3.防治病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或氧化乐果防治。一般苗期经常发生的病害多为猝倒病、立枯病等,可喷施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

4.间苗除草。小辣椒苗有4~5片叶时进行间苗,以3.33 cm留1棵苗为宜,避免幼苗徒长。结合间苗,及时拔除苗床内的杂草。

5.放风炼苗。移栽定植前15~20 d要注意放风炼苗,白天逐渐延长放风时间,至栽前5~7 d昼夜炼苗,待4月中下旬幼苗长到10~12片叶时即可移栽大田。

小辣椒壮苗的标准:根色为白色,主根粗壮,须根多,茎短粗;10~12片真叶,从子叶部位到茎基部约2 cm,株高18~20 cm,子叶部位茎粗0.3~0.4 cm;茎表绿色,有韧性,子叶保留绿色,叶片大而肥厚,颜色浓绿;叶柄长度适中,茎叶及根系无病虫害、无病斑、无伤痕。概括起来即苗龄60 d,叶子12片,根茎粗又壮,主枝花蕾现。实践证明,辣椒苗有10~12片叶,带花蕾移栽的壮苗最容易成活。

四、大田栽培技术

(一)整地施肥

1.早犁地。一般选择没有种过茄科类的土地进行栽培,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耕翻,晒垡、冻垡,开春解冻后要早犁地、施肥。

2.拆好小墩。春椒地1.8 m一带,拆成1.6 m的小墩,留0.2 m的墒沟,以利排灌。整地要深、碎、平、透,上虚下实。移栽时,墩上栽植4行小辣椒。

3.科学施肥。小辣椒生长时间长,大田5~6个月,耗肥量较大,喜磷钾。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0 kg的干椒需吸收5 kg的纯氮、4 kg的五氧化二磷、4 kg的氧化钾。因此,小辣椒田要足量科学配方施肥,每667 m2可施入有机肥3000~4000 kg或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16-16-16)50~80 kg或小辣椒专用肥50 kg,根据土壤肥力适当增减,结合整地作基肥施入。

(二)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春椒4月中下旬移栽,麦套椒5月10日左右移栽。根据品种、土质、移栽时间和水利条件确立合理的密度。合理密植的原则为春椒稀、夏椒密,肥地稀、薄地密。具体来讲,分枝型大棵架品种宜采用宽窄行种植,在1.6 m垄上栽4行,宽行53.3 cm,窄行33.3 cm,株距26.7 cm,密度为5000株/667 m2;直立型小棵架品种可采用等行距种植,同样在1.6 m垄上栽4行,行距40 cm,株距20 cm,密度为8000株/667 m2,双株留苗的可适当放宽株距。

(三)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减少杂草危害,提墒保墒,促进壮苗早发,是小辣椒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凡适合地膜覆盖的春椒田(整地规范、地平、土碎、底肥足等)都应推广,先栽后盖、先盖后栽均可。

(四)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小辣椒根系分布較浅,进入盛果期,头重脚轻,浇水或雨后有大风时容易造成倒伏,因此要中耕培土。注意,中耕要浅,起土要远,防止伤根。一般中耕培土1~2次,封行后停止中耕。

2.追肥。若底肥不足,则会出现脱肥现象,可在初果期每667 m2追施小辣椒专用肥10 kg,确保满足盛果期对养分的需求。在开花期和盛果期要注意根外追肥,可叶面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可以有效促进果实生长,同时可以使果实膨大,避免植株由于营养不足而产生早衰现象。

3.适时摘心打顶。小辣椒的产量主要集中在侧枝上,主茎上的产量仅占10%,而侧枝上的产量占80%~90%。因此,在定植缓苗后20 d应及时摘心,促进侧枝生长。

4.及时抗旱排涝。小辣椒喜水不耐涝,若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沟灌洇水,注意灌后不留明水。如遇暴雨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田间如有积水超过2~4 h,植株就会被淹死。

5.防止落花落果。高温、低温、干旱、水渍、旺长、病虫害等都会引起小辣椒落花落果,降低产量,影响品质。因此,要在加强综合管理的同时,适当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防落素等来保花促果。

(五)适时采收

小辣椒成熟期比较集中。在大田生产中,可以在大部分果实完全变红,部分果实变为紫红色,果肉水分已减去1/3时,一次性收获。有劳力的可以分次采摘。当椒角色泽深红、果皮皱缩、手摸发软即为成熟,应立即采收。采收后应先在通风遮阴处晾晒,每天翻动2~3次,大半干时再堆积1~2 d,然后放到太阳下晒至全干,这样小辣椒色泽鲜亮,卖相好。注意切勿把鲜椒摊在水泥地上暴晒,以免使椒角颜色变淡、失去光泽甚至晒成花壳,降低品质。

麦茬椒一般在霜降前整株拔下一次性采收。因此,为了促使上部青果转红,可在收获前10 d用40%乙烯利1000倍液喷洒催红。另外,收获前20 d,喷施0.2%硼砂溶液,对果实上色也有较好的效果。整株拔下后,果向内、根向外,堆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晾晒,晒至八成干时按要求摘果分级,红果、黄果、青果分开,继续晾晒,晒干后即可出售。

猜你喜欢

邓州市小辣椒大田
“偷”吃小辣椒
非常时期,网上学习不停步
一瓶水的微笑
邓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添0减半法
关于邓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瑜伽课程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大田的担忧
大田的担忧
河南省邓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资源分析
姥姥的小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