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布依族村寨民族体育发展的田野调查报告
2020-11-17陆方仁孙群群沙海军杨维松
陆方仁 孙群群 沙海军 杨维松
摘要: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正式纳入我国农村一项基本的发展战略,是作为“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内容。本文以贵州省独山县尧弓寨与巷寨两个布依族村寨为研究个案,对其进行研究。结果:布依族民族传统体育是贵州省体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它产生于生活之中,又应用于生活之内,具有鲜明的布依族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通过文献资料法、口述及访谈研究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布依族村寨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发展传承路径进行针对性分析,且根据当下布依族村寨传统体育的生存现状,充分依托地缘优势、国家政策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传承路径和保护模式,以期使其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布依族;村寨民族体育
引言
2017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1]。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大族群,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拥有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布依族民族优秀体育文化传承有着积极意义和价值。但由于移民搬迁、乡村城镇化等一系列举措以及新工业化的兴起,布依族传统体育面临着内外双重制约困境,如何有效传承与发展布依族民俗体育文化成为当前面临的巨大课题。基于此,课题组于2019年11月、2020年前后三次前往布依族村寨进行调研,对当地的民族体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因素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制约村寨民族体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因地制宜提出相关建议以致有效传承布依族民族传统体育,更好促进布依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一、布依族村寨传统体育的困境分析
(一)自然环境因素:作为原生土壤影响力的退让
1.原生土壤——自然環境的作用逐步减弱
人类是在不断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进程中进行繁衍与进化的,而文化的产生恰恰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所造就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自然环境就是文化的原生土壤,是自然环境孕育了文化。文化受自然环境的作用,也受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包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牨植被状况等要素[2]。各个民族的祖先在一些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文化,徐业兴的《金瓯缺》中所说的“北人骑马,南人驶舟,各擅千秋”其中就是自然环境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草原环境产生了游牧民族和放牧文化,赛马、古尔朵等传统体育项目就依靠游牧文化而出现和得以发展;临江、河而居的环境产生了舟桨文化,赛龙舟、独竹漂等传统体育项目就此产生;而临山而居的民族则产生了狩猎文化,射箭、射弩等具有生产工具性质的传统体育项目。所以某个地域范围之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类型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地域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从而造成了各个地域传统体育项目风格的差异化和种类的多样性。
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依存关系一直延续至今,但因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造成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这种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自然环境对于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随着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本受大山阻隔的传统布依族村寨交通与通信变得更加便利。越来越多的布依族人开始走出原生环境和使用改造自然环境更加的先进高明的手段,不在依靠原来祖祖辈辈沿用的方法,原本对特定环境有着较强依赖的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了不平衡、不适应,使得原生自然环境对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被逐步削弱,导致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
2.布依族体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脱离
仔细的剖析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所创造的各种文化其实都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大量资源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自然环境之间是存在地域的差异性的,特定地域环境下孕育了特定的民族,使得不同地域下创造出了不同的传统体育文化。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山野之中,相比现在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时交通阻隔、物资匮乏、文化阻塞,所以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下产生了许多具有功能性的体育活动。为了获得食物而发明弓箭和弩弓狩猎动物,为了克服江河的阻碍隔断从而发明了龙舟、独竹漂等工具,为了克服大自然的不良因素保证庄稼的收成从而产生了祭祀舞蹈。随着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变强,社会的发展、变革加快,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受自然环境因素限制越来越小,导致各种文化与自然环境逐步脱离,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
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自然环境逐步脱离。如以布依族村寨传统体育布依族耍狮为实例,布依族在重要节日举行的一种传统民俗体育,是一种技巧与娱乐并举的传统体育艺术形式。布依族耍狮所用的狮子其狮身用麻步缝合,狮头用竹子扎好并用纸糊,画上彩色,并用鼓、锣、钹的乐器来进行伴奏。但随着材料与工艺的发展,这种老式的制作狮子的工艺逐渐被新材料所取代,从客观角度上来说,这种现象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必然趋势,但从文化生态学角度而言自然环境赋予布依族耍狮的鲜明特征和独特的体育文化价值却在这种现象中消退;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依赖于自然的一些实用性的功能被逐渐替代。典型的例子当属布依族的“抱花腰”,该项目起源于古代,布依族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安全和劳动果实从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等活动。随着交通逐步完善、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兴起,且各个村寨之间不再需要互相侵略从而获取食物和地盘。所以作为当时布依族人强健体魄、保卫家园的布依族抱花腰优势已然不在,其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实用性功能被逐渐替代;综上所述,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自然环境并非循规蹈矩,在不同的阶段发生改变是必然的,面对这种不可抵抗的历史趋势,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顺其自然的接受了变化的冲击与浸染。
(二)社会环境因素:布依人遗失的族群记忆
1.内源因素:布依族村寨情感文化认同的消逝
情感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种外在体现,布依族的情感文化认同就是对本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活文化、习俗文化、传统体育文化等全域性文化的认同。由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汉民族文化的“侵蚀”,越来越多的布依族族群记忆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调查发现,原本以往的布依族村寨古民俗建筑也逐渐被汉民族的建筑样式多取代,就连仅存的古砖瓦房也在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中逐渐销声匿迹,布依族对古民俗建筑文化的记忆或许以后也只能停留在长辈的故事里,同样,在调查中发现,展现于村寨的动态文化的民俗体育活动也在近年来的“打工潮”与“奔小康”的步伐中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体育的篮球、广场舞等活动。然而在较为原生态的古村落,更多代替的是日复一日的劳作,而在乡镇才能看到广场舞的“影子”。
2.外源因素: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生产方式是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在自然界生存时做出的一种适应性社会选择,而生活方式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外在形式[3]。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布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处于新的困境。越来越多布依族年轻人被迫开始走出村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家族使命,这一举措必将造成布依族传统村落的空心化,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源泉的主体出现断层的尴尬处境,许多民俗传统体育被迫终止它继续为本民族“传宗接代”的族群记忆使命。
二、发展路径:“乡村振兴”背景下布依族村寨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
乡村振兴,顾名思义应该是全方位的振兴,应该是经济、文化、教育等全域性的振兴,布依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应该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得到相应的发展策略来进行有效“修复”。基于此,挖掘与整理现存的民俗体育文化、对已经遗失的民俗体育项目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记载,对于一些古老文献进行抢救式修复等等,布依族村寨民俗传统体育的抢救修复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一)政府部门增加文化保护经费、加大现有遗存民俗体育文化项目的整理修复力度
经费的投入是保障项目运作的基础,同样,在对于布依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必须加大对经费的投入,对于项目的特有基金项目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募捐的形式来进行资金的筹集,有了经费的大力支持,完善基金的利用机制,专人专管,设立监督机制,对于经费的支出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对古老的体育项目熟悉的老人、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记忆记载
口述记忆是现阶段体育保护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通过运用人类学方法的口述史记录遗失的珍贵的布依族民俗体育文化记忆,对一些流传较为广泛、且具有文化认同意义的布依族民俗体育项目的老一辈进行口述史记录,并用深描法进行动态长时间的关注。并对口述的老人的相关内容进行学术化转达。
(三)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项目文化进行影像志留存、建立数字化动态保持机制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兴起,体育影像志的出现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也带来了契机。对于布依族民俗体育文化应该建立数字化动态保护,将布依族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进行动画模具型展现,利用故事情节与动画形式在布依族聚居区的中小学进行体育教育传承,同时利用现代VL技术进行影像志留存。将静态的文献博物馆保存与动态的动画教育传承相结合。
结语
布依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仅需要从文化生态圈层进行分层研究,通过内核与外核进行内外协调发展,更需要将其置身于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与时俱进的进行传承,促進民族传统体育活态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18–08–20].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e_1120383155.htm.
[2]范大平.论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J].求索,2005(2):95–97.
[3]周纪兰.文化与生活斱式[J].兰州学刊,1987(2):73–77.
[4]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J].体育科学,2019,39(07):33–44.
[5]白晋湘,万义,白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0):1–7.
[6]孙群群,白晋湘,张小林,万义.新时代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对滇桂黔交界水族民俗体育的田野考察[J].体育科学研究,2019,23(05):19–24.
(通讯作者:孙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