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2020-11-17郭秀芹

关键词:国学校园传统

郭秀芹

平原县龙门小学自2018年成为山东省“春秋课堂”学校以来,认真学习《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学校和地方实际,积极开展“春秋课堂进校园”活动,稳步推进学校“春秋课堂”培育目标,既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又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路径。

一、 营造文化氛围,浸润学生心灵

有位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感受不到他在受教育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学校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工作中,我们以“‘春秋课堂进校园”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校园氛围,打造“国学经典传统美德”主题文化。学校将传统文化和校园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走进校园,目之所及,行之所至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金句,阐释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做人品质;走廊内的诗、书、画以及手工制作的展示专栏和悬挂的学生书法作品,给孩子更多的展示舞台;大厅内的开放书吧,让孩子们的读书更方便自然。

自2010年以来,学校每学年都自编自创一套极具特色的古诗韵律操,使学生健身又健脑;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围棋进课堂”活动,实现了围棋启智育品的功效;每天的“午写”时间,会准时播放《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古典名曲,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练习毛笔字,名曲伴书法,赏心又怡情。大课间校园里播放《明日歌》《苔》《声律启蒙》等经典歌曲,让师生在锻炼的同时,享受优美的旋律,感受经典文化的浸染。

二、 培育骨干教师,打造优秀团队

要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学校积极开展了“求真知,练真能,育真人”系列活动:开展重读书,启师智,做合格之师——“求真知”主题活动;开展提师能,促发展,做优秀之师——“练师能”主题活动;开展勤耕耘,求真谛,做智慧之师——“育真人”主题活动。活动让校园处处都有看得见的学者,听得到的学问,闻得到的学术。特聘县语文教研员为学校“春秋课堂”项目长期顾问,经常给大家做讲座,为老师们上引领课。每学期我们还通过“骨干教师引领课”“一师一优课”“青蓝工程汇报课”“学科研讨课”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在传統文化方面先后有国家级、市级、县级课题立项或在研。5月,国家级课题《中小学语文与中华传统文化》顺利结题并获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研的市级规划课题《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融合研究》通过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融合方式,实现了立德树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近期又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将从不同的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

三、 打磨优质课例,探索高效教学

《传统文化》教材是经典文化走进校园的载体,对于立德树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课成了教师引领诵经典、学国学的舞台。教学中,我们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品悟文本中的精髓。在不断探究和实践中,学校传统文化课型日趋成熟,青年教师李镇镇执教的《满江红》,借助情感诵读、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途径,引领孩子们感悟岳飞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该课例荣获德州市传统文化优质课一等奖。

学校的积极探索,极大地带动了全县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开展,但我们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止,本学期开始,我们又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 融合学科教学,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现行各学科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这些教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是隐性的,需要挖掘、整合。我们将经典诵读有机地融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将传统文化内容利用歌曲、短剧形式体现到音乐课堂中,将太极拳运动融入到体育课上,将古老的面具、画脸谱与现代化妆舞会结合融入进美术课堂,本地区的民俗秧歌锣鼓也成为孩子们舞蹈课上喜爱的内容等等。其中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更显丰富多彩,学校举办了传统文化手抄报展评、古诗词诵读表演、国学小名士选拔赛等活动。学校的《论语新读》《走进经典 展我风采》以及课本剧《晏子使楚》均获德州市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连续两届获德州市“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亚军。传统文化融合各学科教学,在学生身上形成了教育合力,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事半功倍,增强了师生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五、 抓住课程本根,传承文化基因

学校围绕传统文化开发了“蒙学课程”“围棋课程”“开笔礼课程”“国画、剪纸、泥塑课程”“太极拳课程”等主题化、特色化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全方位、多角度走进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经典,增进孩子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心中。

学校还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设了系列综合实践课程:如端午文化,和孩子们话屈原,包粽子;月满中秋,引导孩子赏明月、讲故事等。还有春节文化、元宵传统、忆清明、走进重阳等节日课程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校走上了“课程引领,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实现了内涵发展。今年以来,学校荣获“德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德州市文明校园”“平原县特色学校建设先进单位”“平原县书香校园”等称号,并获得山东省“传承国学品味艺术”演讲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春秋课堂”已在学校落地生根,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了新的变化,传统文化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大家的工作中、言行上,而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培育和弘扬的。

让校园充溢中华情,让教育彰显“中国味”,我们还在路上。学校将继续借“春秋课堂”之风,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实现“校园内外,处处经典雅韵;龙门学子,个个儒雅少年。”

猜你喜欢

国学校园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少年力斗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