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2020-11-17赵艳灵
赵艳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進,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使我们的学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丌拓者和建设者.
一、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水平
我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汉族的历史和文化都是通过汉字保存下来的.因此,将传统文化融人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增加他们的汉字知识积累,提高其自身的识字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丌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定期举办诵读比赛,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
二、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美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把时代和民族所倡导、所尊崇的文化主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种古今文化相契合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去感悟、去体味。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便成为他们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最终成为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标准。
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提到杜甫,自然就会想到一个慈祥但有着悲惨遭遇的长髯老者,他却还能想到天下穷苦的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并且从而产生了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强烈愿望,不仅具有深广的时代社会意义,而且闪耀出理想的光辉,洋溢着救世济人的激情,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凡此种种,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将其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他们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来,进而能够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精神。
三、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在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包含爱国情怀的篇目。因此,教师通过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神圣而庄严的社会重任,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文本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民族意识。
四、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实,中国传统节日众多,许多诗词歌赋中均有反映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在课堂教学中,适逢民俗节日,老师向学生介绡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使学生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春节之前,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诵读王安石的《元日》;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从而使学生明白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课堂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通过让他们描写自身喜爱的节日,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锻炼其自身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受益匪浅,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而是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深入了解和挖掘其中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