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科学精神素养的四个策略
2020-11-17高坤
高坤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应的是整个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儿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有着较强的启蒙性特征。因此,在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在关注总体框架的同时,应突出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从而保持核心素养培养的延续性。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方式来确定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方法,通过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的活动,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素养基础。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明确指出:科学精神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其内涵进一步可分为:崇尚真知、勇于探究、理性思维。
那么,幼儿科学精神素养也应由此开展。由于认知经验、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不同,幼儿的发展轨迹存在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一刀切”。教师不仅要关注班级全体幼儿的共性发展特点,还应考虑幼儿个性化的需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兴趣、需求、发展特点等个性化教育元素。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科学精神素养,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四个关键策略。
策略一:挖掘身边资源,培养幼儿崇尚真知
吃完午饭后,孩子们自觉地搬着小椅子来到了楼道,在孩子们跟我一起玩手指游戏时,传来了子辰的声音,他兴奋的说:“高老师,这有一只虫子,你看。” 原来他被一只在窗台上的瓢虫吸引住了。面对这样的场景,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做呢?
告诉子辰,这是瓢虫,你可以摸摸它,数数看是不是有七个点点……这样传统的方式也许就抹杀了孩子更精彩的发现。
以前,我认为孩子的学习要靠教师把丰富地、系统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样有了知识的孩子能为下一次解决问题有了更多的准备。但事实如此吗?孩子对庞大的瓢虫知识体系有兴趣吗?况且还有那么多未知的知识。通过学习海森高主动学习理论,我们知道:调动孩子学习动机的五大核心因素有:兴趣、控制、享受、成功的可能性和能胜任、自信的感觉。
孩子们争着观看瓢虫,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它们是谁呀?它们吃什么呢?他们的眼睛在哪里呢?它有翅膀吗”?孩子们纯真的提问和渴望的眼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对孩子的提问进行一一的解答,而是就此设计关于《有趣的瓢虫》这样一个主题活动。
策略二:充分调动感官系统 培养幼儿勇于探究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幼儿在使用材料,他们就在进行主动性学习。就好比,没有想法的操作只能成为摆弄,像个木偶,无法真正激发孩子的主动性。那么,接下来要问问自己,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呢?答案应该来自孩子身上。
我有计划的设计了表格,将收集到的幼儿已有经验一一列下,并将幼儿想知道的内容作为经验提升。(了解幼儿当前水平以及最近发展区做个汇总。)通过这个过程,幼儿等于自己做了一个计划,我代笔记录,虽然小班幼儿还不明白什么是计划,也不明白它的作用,但随着时间幼儿会逐步明白自己这样做,就是在做计划,而我是让他们慢慢培养起这个做计划的习惯。在与瓢虫的这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全程都在为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寻找着答案,也就是遵循着计划,所有的想与做都是解答自己的困惑,在自己的主动学习过程中,习得关键经验。
于是,我给她们提供了:多个属性的材料(真实的瓢虫、玩具瓢虫)、视频、图片以及参考图书、昆虫盒放大镜,手持式放大镜,还有笔和纸,昆虫盒以及户外探究学习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观察瓢虫,给了他们充分的操作空间和表达机会。幼儿通过使用这些材料,感知材料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策略三:注重表达与互动 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以往,新教师的我也很再意师幼互动的对话,不过话语权更多控制在我手里。比如:“这个是放大镜,可以观察瓢虫用。”“你看瓢虫是什么颜色”“有纸笔,可以记下你发现”。在我说完这些后,我发现:幼儿只是在比划,只是简单的使用,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属性的理解,以及相同不同之处的发现。教师光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孩子根本不理解,或是部分理解,因为教师说的话都是出于成人的思维,而小班幼儿还没有达到抽象思维水平。
回顾《0-6岁儿童发展评价量表》中CC实验、预测并得出结论项目的等级发展,學步期幼儿更多探索材料本身,直到学龄前他们会问很多问题,测试自己的想法,对可能发生的事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检测自己的预测的结果对不对。我觉得与幼儿互动中,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引导而不是示范;对话而不是说教;鼓励而不是指挥。
策略四: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让幼儿学会学习
作为主动学习的孩子们已经在活动当中,有意识的去发现和有目的的去做事情。从开始他们想知道,到去做这个过程,最后能和老师说出他们的发现,已经是将计划-工作-回顾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在回顾的环节,孩子们会越来越有意识的让自己去挑战更难的问题,我看得到孩子们的计划已经从简单到复杂的提升,这就像一个孩子从还是只言片语的问题这是问什么?到追着问你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的变化过程。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孩子们在最后知道了他们想知道的结果后,又把自己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就是能够原有经验基础之上,从提出一个问题到提出两个或者更过的问题,并且在提出后能够执行去实施,让幼儿的游戏意图延续下去。
有人说过:没有人能代替你思考,就像没人能代替你成长。所以,改变的过程虽然是艰难的,但却是快乐的。这个快乐故事里,有我们班三十几位孩子和我,我每每扪心自问,每每不断地观察-分析-调整-再观察,了解孩子的真实游戏意图,引导他们成为学习者的同时,我也成为了独立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