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1-17刘心芝宋颖

中国市场 2020年28期
关键词:商科双一流公务员

刘心芝 宋颖

摘要:目前,各高校“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也值得特别关注。“95后”商科毕业生女生占比较高,就业呈现低欲望、较平静、不着急,常观望、顾虑多等特点,成为“慢就业”群体。本文分析商科毕业生特点,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探究该现象出现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完善和提升,并为高校从事商科类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95”后;商科毕业生;“慢就业”

目前高校毕业生年龄阶段已经进入“95后”,同时就业季进入“校招急”和“就业慢”的矛盾状态,校招开始时间越来越早,抢人大战一触即发,但是很多商科毕业生的反应和步伐却与招聘热度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呈现的特点有低欲望、较平静,常观望、顾虑多等等,综合各方面原因后成为潜在的“慢就业”群体。

1 商科毕业生群体特征及择业倾向

第一,商科专业女生较多,以笔者所在商学院为例,各年级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7,女生在职业选择上倾向于稳定性、体面性,很多学生热衷参加公务员、事业编等体制内考试。第二,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逐步优化直接影响了很多女生的职业选择。“95后”大学生的家长有较好的经济储备和事业理解,更加支持子女追求更高学历,受此观念影响,直接就业人数减少,而考研“二战”人数增多。第三,商科类学生自我概念意识较强,择业观更加务实功利,对就业声望的追求更高,偏向于大企业和体制内就业单位。

95后商科毕业生“慢就业”原因分析

第一,商科毕业生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相对模糊,容易受家長意见的影响,从众心理比较严重。以笔者所在学院2019届毕业生为例,总人数707人,2019年考研报考率为67%,考研录取率仅为16%。盲目报考研究生使得很多学生错过了校园招聘的黄金季节。第二,对公务员岗位缺乏客观认识。很多学生盲从家长意见,参加各类公考,但实际缺乏奉献精神而不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片面追求理想中的“安稳”和“铁饭碗”是对国家基层公务员招考的错误认识,既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又不利于国家基层干部选拔。 第三,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缺乏。很多学生不适应大学新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加之缺乏外界监督,对个人成长分化显现周期较长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和隐形优越心理,在校期间准备不足,职业素养缺乏。

“95后”商科毕业生出现“慢就业”的客观原因如下:一是对“应届生身份条款”过度重视,此条“特享”资质和政策暗示成为很多毕业生继续参加公务员招考而选择不就业或“慢就业”的有力说辞。二是社会就业评价机制、道德舆论风向压力。工作是否体面、是否为权力威信单位,工作平台是否有较好机会成为择偶婚配的坚强后盾等都成为商科多数女生的择业障碍。三是专业对口率较低。很多商科毕业生始终盲目坚持专业对口,但理论较强的专业很难得到“专岗”匹配。四是校招企业为商科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数量很多,但以销售岗位居多,且存在性别歧视现象。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通过笔者所在学院举办宣讲会的单位约300多家,提供岗位数量约1600个,其中,60%以上的岗位要求毕业生适应出差,抗压能力强等,考虑到未来职业稳定性、舒适度、结婚生子等因素,很多商科女生不愿从事销售岗位,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因国家二胎开放,公司财会部门女生居多,因此在校女生就业受到了较大影响。五是作为“家庭经济中产化的小康一代”,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了家庭财富的累积,95后的孩子们也因此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自幼优越,他们成为不必急于“养家糊口”而工作的一代,同时也不愿意子女从事一般或艰苦的工作,因此他们成为优越家庭背景支持下的“主动失业”一代。

95后商科专业毕业生“慢就业”困境的对策见解

3.1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

在一定程度上调试“应届生身份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政策。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有意向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比例较高,但对基层项目报名的热情不够高,因此建议国家主管部门一定程度上调试国家或省市区的公考报名条件,取消对应届大学生的政策暗示或者改善政策的规范性,避免商科毕业生对所谓“铁饭碗” 的过度追求。

3.2“产教融合”,企业层面精准结对

第一,企业在开展校园招聘中,需要改变已有的性别误区,男女生一律平等,以新的视角和人力资源模式招聘合适的毕业生。第二,加强同校企之间的产学研联系,组织毕业生提前到企业参观实习,加强实训环节,丰富课程内容,方便他们提前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个人发展方向等内容。

3.3创新培养模式,学校提供精准服务

(1)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用人单位选材标准的‘快更迭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相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学生就业环节。”商科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应对解决要依靠高校各级部门和专业教师,要真正实现学生就业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和指导。第二,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相结合,早发力,不间断,充分发挥就业实践基地的作用,扩展校企合作的范围。第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聘请多元化的企业进校分享职场经历,尤其是校友企业,更具真实性,亲和力。

(2)合理引导“95后”商科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针对“95后”商科毕业生就业取向存在的个性化,功利化等特点,学校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要分阶段分年级引导学生及时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正确认识自己,及时向学生传导目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摒弃盲从,随大流的心态,真正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

(3)开拓就业市场,提供精准服务。 精选历年招聘商科专业较多的用人单位,形成动态数据库,重点解读和推介,必要时组织毕业生提前走访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和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等。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为学生简历‘诊断把脉,把学校内碎片化、单向化的就业服务变成更精准的指导,更精细的服务和更精确的匹配。

3.4家庭和家庭成员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虽然是父母的“掌声明珠”,但总有一天要自己独立生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孩子在面临大四就业岔路口时,建议家长结合自身经历,为子女提供客观且中肯的建议和指导,而绝非简单的代替做出决定。 家长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交流谈心,引导孩子逐步独立,帮助他们尽快的实现思想独立和行为独立。

3.5充分发挥学校和学校属地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

商科毕业生所学专业实用性强,在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都不可或缺。因此要鼓励在校商科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积累经验,为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增光添彩。

党的十九大指出,就业为民生之本。面对高校商科毕业生逐渐步入“95后”甚至“00后”的趋势,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群体特征,从一年级就开始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引导,从而在学生走向毕业岔路口时请清醒理智的选择自己的未来方向,从根本上解决慢就业,缓就业的问题,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更高质量的商科专业人才,为国计民生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王辉.“慢就业”、“快迭代”与大学生就业[J].文教资料,2019(10)

2、陆惠君. 我国公务员招录中“高校应届生身份条款”的合理性分析-基于史密斯模型[J].高教论坛,2019(8):91-93

3、邱其霖,张辉华.“95后”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心理探析与对策-以高校班主任视角[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4):164-165

4. 刘东东.“精准化”视域下高校就业工作质量提升的路径探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为例[J].就业指导,2019(18):60-64

5.肖亚鑫,张立生.“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9(33):99-102

猜你喜欢

商科双一流公务员
篮球公务员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