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多玩”幼儿园户外区域运动改进探索
2020-11-17王哲静
王哲静
一、研究背景
汇星幼儿园坐落于上海市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徐家汇地段,寸土寸金,操场总面积不达400平方米,有限的空间会影响运动场地轮排班、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幼儿运动机能的“短板”等。怎样科学利用小场地,让孩子们尽情地运动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指南》中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建议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为了科学利用有限的场地,让孩子们尽情地运动,我将以软器械的“一物多玩”为方向寻找突破口,进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探索。
三、问题提出
(一)园所环境所致
户外场地区域面积是否足够直接决定着幼儿体育活动能否良好的开展。北园操场属于狭长型,场地在建设中和划分中缺乏合理性,导致区域体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二)教师现状所迫
“一物创玩”不仅是一种同中求异的过程,更是一种动思结合的过程。年轻幼儿教师体育活动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户外体育锻炼体验。
(三)幼儿发展所需
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尊重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前提。趣味性是幼儿园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们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要通过分析幼儿们自身需要锻炼和提高的能力,充分挖掘器材的最大价值,将器材单一,场地有限的劣势变为优势,从而提升幼儿的运动需求。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期身体发育的特点
3-6岁幼儿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就此借助区内大班随机抽样幼儿现有体能发展水平的测查评估,其测查数据统计总量结果显示:
由此可见随机抽样的大班幼儿总体运动水平能力18年低于全区水平,但经过一年对运动的研究,我园幼儿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并高于一级园级全区均值。
(二)对体育器械的研发与投放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各班教室里都贴着一张运动轮转表,场地变化不大,只有器械上的变化。狭长型的场地也使得大部分教师习惯于把就近的或比较容易选择的器械提供给幼儿,于是我们将器械“回炉”,尤其是软器械上的发开,将每个场地的器械整理归类。实现了在节约教育成本的基础上,尽量满足高质量的教育愿景。
1.“老”器械“新”玩法
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的器械,我们往往会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老师们将重启头脑风暴,在熟悉了器械的功能,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玩法多,兴趣高,思路广,自信心强,同时也越玩越能干。
2.引领环保,循环利用
每周定期组织研讨活动,搜集有关户外体育活动的资料,整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并根据需要将各种资源、材料进行分析、组合,制作成各种可直接操作的适合幼儿的器械。如:彩色布制作袋鼠跳,小布和沙制作沙包,易拉罐捆绑或连接成串变成了梅花桩、拖拉玩具;一次性台布、保鲜袋都成了孩子爱不释手的活动小器械。
3.巧妙组合,开拓创新
幼儿园场地虽小,但我们根据场地特点设计了钻爬区、平衡区、投掷区以及综合区等(见表4),其中钻爬区中设置了暗道、铁丝网等材料,平衡区中设置了轮胎山、椅子山、梅花桩等材料,跨跳区中设置纸箱路、纸棒路等材料,而综合区中将比较大的纤维板与海绵垫结合起来做成滑坡便于幼儿玩滑板,将竹梯架在沙坑上具有一定高度讓幼儿行走等。多种挑战性较强的活动来刺激幼儿的运动欲望,既促进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三)开展“一物多玩”后幼儿意志品质的变化
幼儿园运动器械中的“一物创玩”是指同一种运动材料或器械,鼓励幼儿通过材料组合、方位变换、合作游戏等方式,不断创新、丰富玩法,提高幼儿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是幼儿获得运动发展的基本载体。
1.一物多玩,提高运动趣味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中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当拿到一种游戏材料时,可以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自主创新出各种玩法。
2.一物多玩,发挥幼儿自主性
面对场地不足的问题,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孩子们在想法遭遇挫折时,独立思考,自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物多玩,培养幼儿合作性
通过实践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随着幼儿对布类器械玩法的熟悉和不断创新,幼儿开始以群体的组合形式,在游戏中共同探索、相互配合,合作解决困难。久而久之,幼儿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合作的习惯,习得合作的能力。当他们在交往中,遇到困难、矛盾时就不再是以武力来说服对方。
五、活动总结
上述是我对“一物多玩”幼儿园户外区域运动改进探索这一问题的初步思考与实践。对于市中心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的探索,“一物多玩”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出发点,幼儿教师应遵循“一物多玩”的指导原则,观察幼儿“最近发展区”,从而让每位幼儿都能在精彩无限的“一物多玩”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