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策略

2020-11-17鞠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历史教学高中生

鞠静

摘 要:人文底蕴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标识。文章以高中历史课堂为背景,对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的内涵进行解析,并从审美情趣、人文情怀、人文积淀等方面,对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高中生人文底蕴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 高中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对高中课堂提出的新要求,而人文底蕴作为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指高中生在人文领域所形成的基本能力、价值取向。人文底蕴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基石。基于此,对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方法进行适当分析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人文底蕴解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包括审美情趣、人文情怀、人文积淀三个子目。其中审美情趣主要指具有艺术知识、实践技能、理论方法的积累,可以在理解、尊重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同时,主动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进而产生艺术表达兴趣、创意表现意识,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拓展、升华美;人文情怀的核心是尊重个人、关切人类,即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可以主动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可以主动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文积淀主要是从一切人造的物件、人为的事件中认识人类和实践文化,即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成果的积累,且可以理解、掌握人文思想中蕴含的实践方法、认识方法。

二、人文底蕴的价值

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文底蕴内涵的领会,可以发现人文底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引领价值、教育价值及传承价值三方面。

1.引领价值

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上的人文底蕴,其本质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及审美情趣三方面内容的囊括,本身依然是通过认识、分析、继承的方式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人文底蕴的提出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使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不仅身体力行地践行,且始终对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的信心。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人文底蕴就是文化自信的底气,只有在人文底蕴的奠基下,一个民族的历史、教育、未来才能拥有真正的文化自信。

2.教育价值

人文底蕴另一方面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及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人文底蕴中的一些内容包含了类型丰富的知识及资源,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感。其内容、形式及实践方式上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及魅力,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知识、情趣、意境及行为等方面得以强化。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人文底蕴是人文素质的升华,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又与人文教育及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在人文底蕴培养过程中,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教育环境,还帮助学生以多种认知方法及实践方法认识人文底蕴。

3.传承价值

培养人文底蕴能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这对推动我国社会前进意义非凡。就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而言,其之所以能够做到生生不息,与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人文底蕴的传承过程中始终强调求真务实,而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瑰宝,是对实事求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强调。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同时,必然会使学生精神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想建设达到一定高度。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方法

1.高中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方法

高中生审美情趣培养主要是借助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的手段,帮助高中生产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高審美想象力、艺术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平台,促使其充分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如在讲到隋唐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中插图及素材,形象展示各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以及与中原民族的友好往来。通过这种参与式表演,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情感体验,主动实践创造美的过程。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素材虽然可以作为高中生审美意识培养的工具,但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立体化教育情景,可以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发学生审美共鸣。如在关于浪漫主义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软件中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促使高中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情感共鸣。

2.高中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方法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及能力,而且需要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将历史教材中记录的伟人,如苏武、屈原、孙中山、毛泽东等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内容进行挖掘整合,集中提供给学生,加深高中生对家国人文情怀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挖掘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于实践文化的理念,恰当利用音视频、图片、文化历史古迹等教学资源,引导高中生从更大范围上剖析、体验人文知识,进而引发高中生感触及思维运转,将人文情怀凝练为尊重个人、关切人类的态度。如在民族危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瓜分狂潮》《钓鱼岛事件始末》《圆明园》等视频,增强高中生对民族尊严的关注,进而产生民族责任感、使命感。

3.高中生人文积淀的培养方法

人文积淀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的积累,涉及人文思想中蕴含的认识方法、实践方法。文、史、哲组成了人文知识的基本范围,高中生在历史课堂中形成人文积淀的渠道,除了学习教材中各种理论知识,还包括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人文思考。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为例,教师组织高中生“穿越”到罗马共和国初期、公元前448年、罗马帝国中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判案,并对案件判决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小组成果展示、讨论评价,加深对罗马法的理解,促使其从人文知识的观摩者转变为实践者,为人文积淀的积累提供支持。

人文积淀属于人文价值观、思维能力领域,高中生人文积淀的培养不应是灌输式的,而应在润物无声的具体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如在《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课文最后一段“亚里士多德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话题”为入手点,分别列举古希腊雅典城邦克里斯提尼改革中陶片放逐法、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公民积极与消极划分法两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一系列讨论,启发学生不断拓展人文思维,为人文积淀更趋于理性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途径,发展高中生的人文积淀。如开展历史演讲、辩论赛、编排历史剧等实践活动,要求学自行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或者鼓励学生将历史小论文、历史文章读后感、历史手抄报、测试试卷、历史调查报告等个人历史学习作品规整建档,相互分享历史学习成果,进行交互评价,为高中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素材。

综上所述,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人文底蕴,为高中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基于历史人文教育特征,教师应从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入手,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高中生对历史、世界局势、人类命运产生思考,为高中生正确精神世界观的建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扬《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巧妙应用》,《学周刊》2019年第12期。

[2] 张文教《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策略》,《高考》2019年第14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普通高中生态体验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互融共生研究”(立项编号:D/2018/02/17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历史教学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浅谈初中古诗词赏析中人文底蕴的培养
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创新
浅谈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