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我见
2020-11-17李悦
李悦
摘 要:小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需要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打开世界之窗,去发现新的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内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背景。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分析了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策略,希望让小学生快乐地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现状 策略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自主阅读能力相对较低,不利于小学生掌握全面化的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需要教育者重视课外阅读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率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较低。例如,《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明确表明,我国的孩子年龄到达八岁时才能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并进入大量阅读的阶段,相比之下,美国的孩子在四岁时就已经具有了优秀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且他们的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六倍。此外,我国小学生家长普遍忽视课外读物阅读意义,在他们所购买的书中,练习册、教辅读物以及作文指导类图书约占总购书量的75%左右,而课外读物的购买量则较少,仅占总购书量的25%。与此同时,小学生家长普遍不了解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对儿童文学的了解相对不足,影响了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兴趣的提升。
此外,很多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味追求高分数,用大量的练习题占据了课余时间,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经验。面对这些调查研究结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家长与老师学校等应该积极配合,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减少小学生在电脑、电视以及多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让孩子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围绕学生的兴趣来展开,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动机。到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创造一种欢快而浓厚的阅读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读在其中,乐在其中。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这应该加快开发新的语文课程资源,打破传统语文课程局限,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育者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在班级里打造一个“图书宝库”,让学生把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放在图书角处,与同学共享阅读资源,分享阅读感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此同时,还可以定期在班级里张贴读书的名言名句,例如“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教师与学生共读
教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需要教育者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同阅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师生共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读书会更加专注,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学天性。
与此同时,教育者在与学生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共鸣,分享阅读心得,加深对课外阅读文章的理解深度,这样的阅读也会提升小学生们语文写作和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出课外阅读的优势,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读书。
3.阅读经典
经典书籍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读物,走进经典,品尝人生百味。教育者要根据每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的差异指导他们选择最有意义的读物,让他们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书海的浩瀚。例如,小学生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读物,可以给他们推荐情节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或是名人传记,故事的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可以整理一些课外阅读优秀读物,读物的涉及范围要广,并将这些读物进行分类后推荐给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读物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推荐经典课外读物,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
4.丰富阅读形式
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巩固学习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教育者可以举办读书交流会,通过交流,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加深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的灵魂,重塑学生的精神,除了读书感悟,还可以互相推荐优秀书籍和进行童话剧表演等。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读书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动力,例如,可以举办“散文朗诵大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大王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相竞争的活动中增强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致。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建议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亲子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例如,家长可以规定某一段时间是家庭阅读时间,家庭成员都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去,鼓励孩子多读书。
最后,教育者可以巧妙地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广泛阅读。网络的便捷性和全面性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体会网络读物的丰富多彩,也可以与各种读者交流读书的心得,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但是,利用网络资源需要教育者提前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避免不良阅读资源对学生造成影响。
5.完善课外阅读评价
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育机制欠缺以及评价方式死板等共性问题,这些问题极易导致小学生在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上出现偏差,难以保证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位,同时也忽视了课外阅读中小学生的成长和表现,降低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实效性。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和创新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提升课外阅读的适度性和灵活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仅要掌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水平,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还需要以学生的个人优势为基础设定不同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和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发展以及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并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教学目标,不断强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6.合理选择读物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重视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首先,科普类文章對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图片、童话、寓言故事以及儿歌等课外内容更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意识的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就应该侧重于名著小说、成语典故以及科普读物,从而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水平,扩展小学生的文学视野。
其次,教师还可以以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体验和课外阅读成果,鼓励学生之间共同探讨课外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收获,提升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小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是教育目标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可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走进经典,让情感得到共鸣,并举办丰富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快乐的徜徉在书的海洋。
参考文献:
[1] 彭艳《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2] 雷小东《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