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及策略

2020-11-17张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内容策略

张莉

摘 要:古往今来,德育教育在各类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德育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政治理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教育。要通过德育课堂、主题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等方式进行。最后,要对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不利因素予以排除。

关键词:德育教育 内容 策略

《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把学问之道和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强调做大学问的前提和宗旨在于培养、陶铸光明磊落、正大正直的品德,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步步臻于至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虑而后能得。”知道终极的境界,方能坚定志向,进而镇定从容,再加上思虑周详,最终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同时也展现出了步步递进的进修阶梯。

一、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现代教育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也是把德育放到首位,凸显它的先前先导作用,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完整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重点在于传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德以及崇尚和平、宽厚仁爱的儒家精神。第二个层面是政治理念教育,体现在对国家、国体、政体、政党理念的认知和认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治、经济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公德教育,如人道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基本法律知识,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等社会公德教育。第四个层面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品行文明教育,如伦理道德、家庭美德、遵章守纪的文明行为以及诚信的品德。

二、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和方法

中学时期跨越6年,中学生基于年龄和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处于一个从认识懵懂到逐步清晰的成长阶段,也是教育工作者对其约束成型的最佳时机。

德育教育的重点是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层面上的正面要求和反向禁止,就是明确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当为的,并施以警告或必要的惩罚。从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开始,灌输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内容,直到形成遵章守纪、严守约定的规则意识和诚信精神。

主要方法是:

首先,丰富德育课堂教学。把开展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确定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内容包括传统文化精髓尤其是儒学修身齐家的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方面的爱国主义题材;信息时代科技成果的展示。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避免说教式、灌输式的模式,要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和本班同学结成的固定特殊关系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是其职责所在,应该肩负起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引导。

班主任基于平时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文体特长的了解,在把握德育教育总体规律的前提下,寻求适合班集体的共性教育法和针对个人的特殊个别教育措施,以班级荣誉感带动集体观念的形成,发挥优势学生的带头作用,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形式各异的学创、争创活动,以学风带动班风,进而形成良好的团队作风。

同时,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把德育教育从课堂延展到家庭,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占,使二者的教育相互弥补,相得益彰。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善于结合节日庆典、重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开展德育教育。承担此项任务的主体是校级领导或专门部门,要设计制定年度学生社会实践教学计划,要专人开展外联,为学生走出去接触社会创造条件。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比如利用春节进行中华传统民俗习俗的学习,清明节通过参观英烈纪念馆、祭扫烈士墓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植树节、劳动节培养劳动光荣的理念,中秋节、重阳节培养家庭亲情伦理理念等。

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尤其是各地免费开放的各类纪念馆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名胜古迹,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和人文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救助、救灾、扶贫等公益活动,开展社会调查、信息统计等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国家大型国事、赛事活动中,组织学生充当志愿者,以求锻炼能力、展示风采、培养情怀。

通过这些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了解历史、了解祖国、了解社会、了解自身,认识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是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学校的重大事件,如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的宣传作用,以及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史等的激励作用。要注重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校园文化以及各级各类优秀学生的事迹。

三、影响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比较大的障碍就是校园周边环境和青少年违法犯罪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使其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极易受家庭和校园、社会周边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进而“有样学样”,所以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改善教育环境的预防手段。如今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从改善家庭教育,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警示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切实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终身受益。一个人的身上会始终带着家庭留给他的印记。这就是一个在良好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身心发展比较健康的原因。而父母的一些劣习,会影响到子女,于是出现懒惰、散漫、纪律性差、服从性差、性格缺陷等现象。这要求孩子的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言传身教向孩子传授积极的、正面的、阳光的东西,促进其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

其次是要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的环境。校园环境问题是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台球厅、录像厅涉及公安、市场、文化等多个管理部门。

净化校园环境,对周边治安管控,减少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各地各级政府需要依托公安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收缴非法刊物和宣传品,清理整顿关停不规范的经营场所。对社会面的打击稳控以辖区公安派出所为依托,建立警、校协控共防共建共管的模式。

近年来,公安机关还普遍推行派出所所长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的办法,定期给学生讲法律课,结合周边案例,进行普法教育宣传,加强了警、校的沟通联系。同时也加大对涉校的治安、刑事案件的管控打击力度,为学生营造安全、污染少的环境,创造相对净化的外围环境,尽量减少对学生潜在的渗透和腐蚀。

最后是开展警示教育。要组织学生观看中央政法委编发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专题片;参与各地禁毒委员会在每年“6.26”国际禁毒日组织的禁毒宣传活动,了解毒品的知识和危害;组织“一日警营”活动,带领学生观摩公安机关办案流程;组织学生到法院刑事审判庭参加刑事案件审判的旁听;组织学生到看守所、戒毒所、监狱等在押服刑人员改造的场所,了解此类人员的生活生存状态,获得直观的感受和触动。通过各类反面教材,增强学生对善恶是非的辨别能力,在心理意识上增加对规则、法律的敬畏,产生远离邪恶、成就正派高尚之人的诫惕之心。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内容策略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