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11-17任建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任建河

摘 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思想道德建设备受关注,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德育的渗透,挖掘更多的育人因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成长、学会做人,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德育 渗透 措施

初中历史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让德育教学落实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历史教学中挖掘更多的德育素材,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发展需要学生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树立国家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以史为鉴,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的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强调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人生态度、人生境界,让学生的人格逐渐完善。

其次,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們在接受知识以及道德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通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变成道德行为,并成为内在的驱动力,有利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激发、强化、调节和控制。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德育思想的渗透中,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要求更加强烈,自我表现欲望得以提升,还可以抵制各种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增强他们对忠孝节义等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最后,历史教师的使命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历史知识,还要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通过德育渗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养德性,使得他们不但学会如何学习,还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对待历史,自觉担起身上的历史使命。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立足历史教材,实施品德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包含多种多样的德育元素,为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老师应该重视从教材入手,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德育材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德育引导和教授,让德育教学更具方向性、启发性,提高学生的品德认知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将学习到的品德知识实现内化,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德育因素的不断感知进行反思和探讨,促进高尚情操的形成。

例如: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统治者是一个国家的引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统治者实施暴政,将不会得到人们的拥护,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当今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维护;在《中华文化的勃兴》中认识中华文化的起源,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学生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拥护,自觉承担起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任;在《远古传说》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提高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在《鸦片战争》的学习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并学习林则徐的光荣事迹,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的归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为了中国的兴旺而发展;在《红军长征》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代革命军人为建立新中国建立的艰辛付出,感受到我们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习革命前辈身上不畏困难、艰苦朴素、勇敢拼搏的顽强精神,使得他们在当代树立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正义必将取得胜利,培养学生的和平和战争的观念,让他们因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而感觉到满足,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我国《科学文化成就》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因此强化他们对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唯有学习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付出自己的力量。

2.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德育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能为课堂融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在课堂上营造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在学生的感官参与中感受德育素材,增强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感染力,增强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激发内心的深刻感情,让他们在体会德育知识中实现理解、内化,从而接受德育影响,助力德育教学质量提升。

例如: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学习中,老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周总理会访非洲等国家的历史资料,促进学生在历史资料的观看中入情入境,仿佛真的和周总理一起到达外国建立友好的关系,既能带来学生更多真实的体验,又能让他们认识到外交无国界,只有走出去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只有与他国和平共处才能实现祖国的昌盛,增强学生对我国现代对外开放政策的认知和拥护;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习中,老师给学生播放香港和澳门被列强分割的历史资料,再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频资料的观看中感受国人对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欢呼、快乐和满足,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增强家国思想,让他们认识到祖国领土不容分割,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并将祖国统一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3.融入人物故事,培养价值观念

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人物故事讲授,促使学生感受更多的历史人物,学习他们身上的品格,同时在这样的人物故事讲解中,有利于实现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例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几年的辛苦终于治水成功,促使学生了解到大禹身上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祖逖闻鸡起舞,他的勤奋好学精神值得学习;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身上的爱国情操,民族责任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新中国成立之初,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使得学生坚持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体会邓稼先身上的“两弹一星”精神,做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通过相关人物故事的讲解,使得德育教学更具有说服力,进而实现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

4.开展德育活动,与历史教学相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老师要立足于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还要使德育渗透的面更加广阔。展开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真情实感,提高德育体验。

例如:在班级中展开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让学生在这一特殊主题的演讲中受到思想上的启发,得到认知技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德育活动的展开,摆脱了简单说教的无趣性、抽象性,给予学生直接的情感体验和活动参与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

总之,为了实现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老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用,让学生感受历史中的情感因素,在接受历史知识中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格,提升思想素质,以史为鉴,学会明辨是非,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樊巧琴《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研究》,《名师在线》2020年第15期。

[2] 高明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的实践研究初探》,《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1期。

[3] 栾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31期。

[4] 李琼《德润心灵,德史兼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华夏教师》2019年第27期。

[5] 孙显章《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中国农村教育》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