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吟咏诗韵”能力的策略

2020-11-17蒲慧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策略

蒲慧宁

摘 要:“吟咏诗韵”是古典诗歌的诵读方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单元说明中也已强调。可这一诵读方法在高中生的实际学习中很大程度上已成空谈。提升学生“吟咏诗韵”能力,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水到渠成,既可提高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又传承了中华民族诗歌的“吟咏”传统,促使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吟咏诗韵” 策略

“吟咏诗韵”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单元说明”中强调的古典诗歌的诵读方法,也是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吟是指唱,声调抑扬地念;咏同“吟”; 诗就是诗歌;韵就是韵味、情韵的意思。“吟咏诗韵”就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朗诵一旦进入到有感情的“吟咏”状态,就会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自然而然地为我们营造如临其境的诗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赏析诗歌,为学生形成积极的语文核心素养。

这一朗读方法在高中生的实际学习中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空谈。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伴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加,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功利地将它遗弃。“吟咏”朗诵很美,但是耗时长,对于提高分数而言收效甚微。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上,老师落实朗读教学目标的意识淡薄,指导朗读教学的方法单一。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低下,朗读形式过于刻板,读错、读漏、添字的现象非常普遍,朗读时语气平淡,效率不高,更谈不上有感情地“吟咏”诗歌了。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展开了提升高中学生“吟咏诗韵”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激发“吟咏诗韵”兴趣是前提

爱因斯坦说:“爱为学问之始。”无疑,激发学生“吟咏诗韵”的兴趣是提升学生“吟咏诗韵”能力的前提。“吟咏诗韵”就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所以“知人论世”对于诗歌的吟咏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利用课堂给学生讲述诗人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给学生扩展阅读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人,激发情感共鸣。

在“吟咏诗韵”的活动中融合着多种艺术元素,可有效地改变学生心目中诗歌吟诵的“枯燥”印象,让诗歌古文的吟诵变得有趣起来。在《赤壁赋》的吟诵中配以洞箫的演奏,自有一番“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感觉。《诗经》的吟诵中配以古琴的诉说,会自然流露出一段君子伊人的美好情感。引入绘画的元素,让同学们先把《归园田居》(其一)中所说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画面画下来,再配以“吟咏诗韵”的活动,吟诵中会自然收获一种世外桃源的悠然感。这些办法都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感,激发学生兴趣。

二、提高教师“吟咏诗韵”水平是助力

语文教师的亲身范读带给学生的震撼是其他朗诵形式很难代替的。 教师亲身范读,可以使学生对诗歌情景心生向往,激发阅读兴趣。学生不会“吟咏诗韵”,与高中语文教师的“吟咏”示范缺位,及自身的“吟咏诗韵”的能力不强是密切相关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备课组内,可以组织语文老师诗歌吟诵基本功比赛。把优秀作品在微信公众号和学校网站进行展示;组织语文老师观看《中国诗词大会》、齐鲁朗诵节等优秀的诗词节目,向全国优秀的诗歌吟诵者学习;开展校之间的语文老师诗歌吟诵交流活动,互学互进;请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士、语文老师中的诗歌吟诵的优秀代表开展诗歌吟诵的方法讲座,传经送宝;在高中语文教师培训中纳入与诗歌吟咏能力相关的培训。

只有逐步提高语文教师的诗歌吟咏能力,让语文教师在诗歌的吟咏教学中从“裁判台”走进“运动场”,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才能改变诗歌教学中以精讲分析为主的讲授方式,让“吟咏”贯穿在诗歌教学的课堂里。

三、开展“吟咏诗韵”活动是支撑

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诗歌“吟咏”的教学成果见效慢,很容易在课堂上被搁置。因此,在课堂以外,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诗歌吟咏活动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吟咏的兴趣,是诗歌吟咏得以长兴不衰的有力支撑。

利用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的读书节、艺术节、诗歌朗诵节等活动平台,打造优秀诗歌吟诵节目。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开展课前三分钟诗歌吟咏活动;在课堂之外,可以利用晚饭前的校园广播,吟咏优秀的现代诗歌,让学生漫步在校园中的时候,听着“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使这种有感情的诗歌吟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开展“我口读我诗”活动,把写诗和读诗结合起来,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语文素养。

活动本身具有竞赛性,所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设置吟诵比赛,学生可以在参赛的过程中,不断琢磨研究诗歌吟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诗人情感。活动结束后,把优秀的活动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

四、“吟咏诗韵”与诗歌鉴赏互相促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诗歌吟诵水平和诗歌鉴赏考试成绩,还需要把 “吟咏诗韵”活动与诗歌鉴赏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吟咏诗韵”就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所以在学生“吟咏诗韵”活动中可以结合具体的诗歌鉴赏题目:1.你为什么要读出这样的情感基调?依据是什么?2.诗歌中其中哪些句子最感染你?为什么?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选择一段诗句,说说朗读时的重音在哪些字词上,并说出根据。这样的诗歌鉴赏题目可以把“吟咏诗韵”的活动成果转化成文字,便于师生对没有答对的考点,进一步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五、评价“吟咏诗韵”的水平促提升

诗歌的有效吟诵有数量才会有质量。对诗歌有效吟咏的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吟诵一定篇目数量的基础上。要安排学生诵读的时间和内容,便于教师评价。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统一的早读时间,在教室中的滚动作业电子屏或者小黑板上推荐当日吟诵篇目,让学生现场吟诵;布置朗读作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通过“钉钉”作业视频上交,老师及时检查并给予反馈。对优秀的朗诵进行可在班级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使学生在朗读时更加专注,感情更加饱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吟咏诗韵”的能力要得到有效提高,不但要在“量”上做工作,还要在“质”上下功夫。尝试建立朗读学习评价量表的方式,定期较为精细化地测试学生的有效吟咏能力,做出針对性的指导;在“吟咏诗韵”能力评价过程中,实现有效吟咏能力评价个性化,多元化,正向化:“吟咏诗韵”集中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较难在短时间迅速提高,针对班级每一个孩子的吟咏基础和特质,做出个性化评价;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可以是精神上的口头表扬,或是打一个很高的分数,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小奖励。

诗言志,诗歌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抒发诗人的情感。学生在“吟咏诗韵”中反复字斟句酌,其实就是融入诗歌,体悟感情的过程。这种自主自发的感悟,要比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提点讲解更有效果,也更有意义。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让“吟咏诗韵”的活动贯穿于整个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郑桂华《识其体,感其情,用其事—诗歌 教学谈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10期。

[2] 岑颖《〈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学案例》,《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1期。

[3] 李玉冰《“兴发感动”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4] 方彬彬《高中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编排之我见》,《中文信息》2015年第3期。

[5] 杨桂兰《选修教材中古代诗歌学习方法初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 王晓燕《领悟诗词感情的切入点》,《科教文汇》2009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